[杭州]市援川指挥部抗击“7·16”特大洪灾纪事

2009年07月30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时间:7月16日地点:青川竹园镇洪水不断漫过河堤

  去年刚刚遭遇特大地震, 7月16日,又遭遇特大洪水突袭,青川,这片正在恢复的土地又被撕开了伤口。

  灾情声声急。面对滚滚洪流,面对生死考验,无数共产党员搏击洪流展现党性风采。在这支队伍中,有群特殊的钢铁汉子,他们以不屈的意志、坚强的信念,与灾区人民并肩作战。

  他们,就是市援川指挥部的党员干部们。

  冲不垮的战斗堡垒

  7月15日凌晨开始,青川全境出现超过400毫米的强降雨,为历史罕见,导致青川县主要干流青竹江河水暴涨。7月16日上午9时,涨势惊人,30分钟内超过2米。滔天的洪水迅速冲向街道,冲向援川指挥部营地,围墙瞬间倒塌,营地被淹1.5米。而这一过程不到5分钟。

  面对突然而至的灾情,援川指挥部的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干部职工和工程建设者紧急撤离。

  突袭的洪水,切断了指挥部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50多名干部职工被困营区。指挥部党委果断决定就近撤到与营区一墙之隔的石英沙厂20米高的皮带运输机工作台上。几名党委委员分头组织大家撤离。党委委员、副指挥长王祖兴带领几名党员在洪水中奔走,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搜寻。

  从洪水中到围墙,从围墙到工作台,10多名党员用血肉之躯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不到5分钟,全体干部职工和30多名逃难的群众就通过这一“生命通道”安全登上工作台。

  洪水还在暴涨,顷刻间,四周一片汪洋,工作台成了一座孤岛,一起撤离的老人和孩子们惊恐不已。指挥部党委紧急成立了抗灾自救、安全保卫、后勤保障三个小组,并安排人员24小时观察水位。每个老人和孩子都由指挥部一名党员干部负责照顾。人们的情绪渐趋稳定,孩子们甚至露出笑容。在这座孤岛上,他们整整坚守了6个小时。人们由衷地说,党在人心定。

  这是一个特殊的党委会。没有会议室,没有办公桌,它就在泥水里召开。洪水过后,指挥部营地一片狼藉,成了一个泥的世界。污泥在板房内积了10多厘米厚,办公桌倾倒,电视机泡在泥水里,衣物沾满泥水。面对惨状,指挥部党委不气馁、不消沉,奋力抗灾自救,全力恢复生产。16日夜间,在洪水退却后仅3小时,党委会就部署抗灾自救和恢复生产。党委书记、指挥长李包相一双雨鞋、一只手电,星夜走遍16个工地,第一时间带来了党组织的问候。

  洪水摧毁的是有形的建筑,但却摧毁不了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在抗击“7·16”特大洪灾中,市援川指挥部的每一名党员都是一根在洪峰中挺立的标杆。

  16日9时15分,洪峰扑向我市援建工程陈家坝安居房工地。还有几十名工人及部分大型机械没有撤离。指挥部党委委员、副指挥长竺豪立趟过1米多深的洪水,迎着浪头赶过去指挥,顺利带出了工人。

  由于仓促撤离,孤岛上的全体人员面临断水断粮。激流中,共产党员、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袁北方带领两名职工进入仓库抢出了部分食品和饮用水,这“救命粮”、“活命水”,让人吃一口、喝一口都不禁泪流滚滚。

  将军决战岂止在沙场

  来势凶猛,猝不及防,人们这样形容这场特大洪灾。但指挥部全体干部职工和2000多名工程建设者却做到了零伤亡。

  将军决战岂止在沙场。

  决战在瞬间,但胜负却发端于平时。入川后,市援川指挥部就组织力量详细调查了当地的水文气象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有针对性地制订了防汛抗洪应急预案。此外,还组织了实战化演练。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洪灾,指挥部反应迅速,全体党员干部沉着冷静。

  15日凌晨,青川县全境出现强降雨。指挥部审时度势,科学判断:当前,青川县已全面进入主汛期,强降雨导致洪灾的可能性较大。宁愿准备好了用不上,也不能到了关键时刻没有一点准备。于是,在15日的16时30分,指挥部果断召集各部门和各工地负责人召开防汛抗洪紧急会议,提出要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和物质两手准备。当天,还启动了应急预案。

  青川县领导这样表述,杭州市指挥部抗击洪灾打了个大胜仗,胜在组织撤离非常果断、非常及时、非常有序。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还有杭州干部临危不慌、遇险不乱的心理素质和组织严密、积极有效的指挥方式。

来源: 杭州网-杭州日报 作者: 通讯员 王前生 编辑: 施宇翔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