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6日讯
“从清朝光绪32年开始建造江墅铁路的资料,我每一本都看过,整理过。”《百年老车站要建铁路博物馆》在本报见报后,一位名叫费龙祥的老人打进热线。73岁的费龙祥曾经是上海铁路局杭州铁路办事处档案室的管理人员,退休后依旧在这里义务帮忙整理档案。
记者昨天赶到上海铁路局杭州铁路办事处档案室,费龙翔拿出一叠叠的档案:“基本建设时的每一项规划,甚至是清朝时上报朝廷的购地折子,这里都有完整的保存。”
1957年,费龙祥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杭州铁路分局(即现在的上海铁路局杭州铁路办事处)。而此时,从1906年开始建造的江墅铁路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阴。作为交通要道的江墅铁路一直以来都非常繁华,和京杭大运河的作用相辅相成,让这条铁路名震一时。
“民国的时候,政府在当时的传教士手中买了位于莫干山的避暑山庄,从当时拱宸桥火车站旁的船码头直接可以坐船到达。很多达官贵人去那里避过暑。解放以后,公路打通了,船码头也渐渐冷清了下来。”老人拿出了当时清政府购地时候的明细账:“基本建设的资料很多,都完整地保存在这里。有件有趣的事,当时征收坟墓的价格比征收民房的价格贵出一倍不止。你看,这里还有当时分别多少银子的记账。”
费龙祥工作了50年,感受到铁路的巨大变化。他说:“铁路从原来一次只能开一辆火车的单线,变成了现在一下子开好几辆的复线。从原来只有38公斤的小钢轨变成了现在60公斤甚至是70公斤的大钢轨,运输能力一天一天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