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
塘栖古镇 半山 余杭塘河 上塘河 西溪湿地 西湖文化广场 运河 西湖
塘栖古镇
老底子杭州人知道古镇塘栖的,不外乎两个渠道:每年5月间吃到的金黄色枇杷,或者汁多味美的甘蔗;要么是坐去苏州的班船,出了拱宸桥看到横跨运河的七孔广济桥。国庆长假,光临塘栖又多了一个选择——乘坐运河漕舫。
昨天上午9点10分左右,杭州武林门码头,两艘古色古香的漕舫依次开出,沿着运河一路向北,目标直指28公里外的余杭塘栖镇。
我和摄影记者坐上了拱宸号,同船有近百位杭州市民。
说来惭愧,到杭州5年,在运河上坐船,我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正惭愧间,漕舫向右拐弯,靠近了杭州发动机厂的“欧III公园”,前方就是朝晖桥。
只见半船人大呼小叫,有的甚至站起来朝后指指点点,原来此处路窄,漕舫速度又快,水面上居然起了不小的波澜,直漫两岸的步行道去,遇到岸边石柱,“啪”地激起浪头来。
瘦瘦的安徽姑娘徐露拿起话筒,一板一眼地解说,慢慢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运河两岸。
这里是拱墅八景之一的“半道春红”了,可惜没有桃花,满眼都是绿色;右手边的水里,立了几根白色的灯柱,晚上会变成蓝色;潮王桥下,有四尊潮王雕像,你可知道他是因抗洪而死,后人修庙纪念的?
说话间,到了德胜桥,八月十五在这里赏月兼带怀念民族英雄韩世忠,也是一桩雅事,有个名头叫“夹城夜月”。
《风景名胜》杂志里的文章说,京杭大运河的南端终点,在湖墅南路的夹城巷位置。
古代这里水位北高南低,拦河筑德胜坝,钱粮谷物运来时,都要翻坝而过,才算真正进入运河。
难怪这附近有富义仓,还仿造了皇帝下江南的“乾隆坊”,江涨桥下,刻上了康熙、乾隆的浮雕像。
越往北走,桥越多,时速10多公里的漕舫如履平地,船长老陈稳稳把住舵,头顶上大关桥转眼就掠了过去。
漕舫上的大屏幕里,实时呈现着前方的水上路况,眼尖的人喊起来:小河直街!三岔路口处,往西走余杭塘河,可达西溪湿地,往北则逼近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运河博物馆、拱宸桥。
快报上说,长假里有许多小孩子去刀剪剑、扇、伞三大博物馆玩,红外线的击剑装置都用坏了。
行至拱宸桥,船速慢了下来。仔细打量这座明代至今还巍然屹立的石拱桥,我想它当年一定不是这般模样。导游词上说,这桥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
回头望去,你能记住多少座运河古桥?
我问导游解说员徐露,小姑娘愣住了。回到单位查资料:运河杭州段有15座古桥,2004年起市政府开始对古桥整治(新建),如今都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一出拱宸桥这座杭州的北大门,运河两岸风貌立刻转换:两岸数不清的工厂、码头,代替了依依垂柳。运煤船、运沙船、运石船……一艘接一艘地从对面开来,漕舫行驶得小心翼翼。
货船上的人好奇地看着小小漕舫,漕舫上的人也在打量着他们。就连站在货船船舷上的小黑狗,也成了看客。
上午10:43,塘栖顺德码头到了。算了一下,28公里的水路,差不多2小时,一路还算顺利,没有堵船。
码头正前方就是闻名遐迩的广济桥。和拱宸桥一样,都为石拱桥,也是千里大运河上仅存的两座石拱桥。不同的是,广济桥有很夸张的七个孔,最大的中孔跨度15.6米。登上桥去,只见160级石阶斑斑驳驳,也不知被多少人踩过,那历史也就被踩进了这一级级的石阶里。
站在桥上,西边就是水北街,东边往前右拐是三条半弄。
水北街上有许多小吃特产展销,韩丹非要喝黄豆粉,我也花2元钱买了个刺毛肉圆尝鲜。短短一条街上,每家都有客人光顾,最热闹的要算法根糕点,饿煞饼2.5元,重麻酥糖6元。
回杭州换了出租车,一个小时回到武林门码头。
据都市快报 记者 魏孔明 摄影 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