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增长才干的磨炼,也是一次弥足珍贵的经历;这既是上一批挂职干部的成果汇报和展示会,也是对新一批挂职干部的欢迎会。2009年浙江大学来杭挂职干部迎送会10日举行,来自该校相关院系的第二批10位挂职干部分别介绍了工作情况,第三批10名挂职干部名单和安排同时宣布。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跃敏和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邹晓东到会讲话。
为认真落实《浙江大学和杭州市战略合作“十一五”规划》,从2007年开始,浙江大学每年选派10名年轻教师和管理人员,到杭州市部分单位和区、县(市)挂职。新选派的第三批挂职干部将到市经委、科技局、经济技术开发局和有关区、县(市)担任行政助理职务,挂职时间一年。他们当中副高以上职称6名、博士8名。两年来,在市校双方共同努力下,浙大挂职干部深入基层、认真学习、勤奋工作,挂职锻炼取得了预期成效。
创新市校人才交流合作新模式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杭州的经济运行尤其是工业发展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第二批浙大挂职干部在组长田景奎的带动下,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和优势,围绕转危为机、跨越发展,以小组为单位发起了“科技小分队走进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活动,在萧山、余杭等7个区、县(市)举办现场科技需求对接,征集技术难题86项,并组建跨学科、跨院校的指导员队伍进行攻关,努力在实践中破解难题,受到了中小企业的好评。一些企业表示:“原先我们这些中小企业不敢去攀浙江大学这门高亲,现在浙大专家上门来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我们对战胜危机就更有底气了。”
打造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实现杭州新一轮的跨越发展,最宝贵、最紧缺的资源是人才。浙大挂职干部大都具有博士学位,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都有较高造诣,有的还是专业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通过挂职,他们不仅带来了新理念、新知识,而且为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优质血液,为杭州转危为机跨越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创新了市校人才交流合作的新模式。
“浙大送来的不只是一个博士”
推进市校产学研项目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是浙大挂职工作的一大亮点。市校双方通过发挥挂职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拓展了产学研合作领域,在项目研发、科研攻关以及科教、科研基地建设中实现人才共享、产学共兴。
浙江大学优选出1000项授权专利技术,以成本费向杭州市有关企业转让,对特别困难企业免费转让;为破解老百姓“看病难”,构建“环浙一、浙二健康保健园”,推动“网络医疗服务平台”项目,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源利用水平;开展企业356工程培训,加强人才研究合作,建立海外优秀人才引进的共享机制和协作机制……一个个项目的策划实施,使学校科研成果实现与项目对接、与产业结合、与市场接轨,推动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加快了一批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促成了一批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有接收单位坦言:“浙大给我们送来的不只是一个博士,而是一个团队、一个科研单位;一个博士的背后,是一批人才、一批项目和资金。”
“一年挂职,一生牵挂”
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用专业技术为农民服务,帮助增产增收;带领浙大专家深入实地开展科技指导,有力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主动深入到重点工程、征地拆迁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化解矛盾,为政府决策献计献力。
浙大年轻教师和管理人员把挂职作为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始终保持想干大事、敢干大事、干成大事的良好精神状态,深入基层和实践一线,走乡村、串农户、下工厂、跑市场,努力在挂职中开阔视野,在服务中增长本领,在锻炼中磨砺品质,把浙大老师最好的“论文”写在杭州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位挂职干部在结束挂职后感慨地说:“一年挂职,一生牵挂!”
为加强对挂职工作的管理指导,市委组织部和浙大党委组织部建立了挂职干部遴选、教育培训、管理考核等机制,充分发挥挂职小组作用,严格管理,严格纪律,形成团队合力;各有关单位加大对挂职干部上岗前的培训力度,落实传帮带工作制度,给挂职干部教方法、传经验,帮助挂职干部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挂职干部们在实践中总结了“要到位不要越位、要虚心不要虚荣、要勤奋不要勤论、要做事不要做客、要为民不要为己、要化解矛盾不要陷入矛盾”的“六要六不要”挂职工作法,得到了市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会上,邹晓东代表浙江大学党委,感谢杭州为浙大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宽广舞台,为市校紧密合作搭建了新的桥梁。他说,进一步做好挂职工作,是浙大履行办学使命的需要、是培养一流人才的需要、是服务市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下一步要在工作重点、方式方法和经验总结上取得更大成效。
于跃敏说,开展浙江大学干部来杭挂职工作,是市校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是市委的信任,也是浙江大学的信任。浙大挂职干部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刻苦的钻研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新一批挂职干部要珍惜机遇、大胆工作,特别要珍惜杭州这个城市、珍惜所挂的岗位、珍惜基层的经历,不把自己当“外人”和“客人”,大胆实践,扎实工作,让浙江大学满意、让接收单位满意、让两级组织部门满意;希望接收单位要严格要求,对浙大挂职干部思想上信任、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通过共同合作,为杭州转危为机跨越发展、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