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桐乡县化学纤维厂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桐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近30年来,伴随着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我市产业集群效益凸显,产业集聚能力逐步提高,涌现出了化纤、纺织、建材、皮毛皮革、机械电子等几大产业集群,成为桐乡对外一张张闪亮的“金名片”。
特色产业突现
说到桐乡的几大支柱产业,化纤业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回顾历史,桐乡化纤产业的“起航”,还得从20多年前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说起。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鼓舞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农业大县的桐乡加快工业发展步伐,一批乡镇企业逐渐兴起。1981年,当时的晚村、永秀等5个乡镇和社队企业局(乡镇企业局前身)联合创办了桐乡县化学纤维厂。
“化纤厂于1983年1月23日建成投产,当时只有一条VC403丙纶丝生产线,一天的产量只有三四百公斤。”第一批进厂的老员工沈昌松对此依然记忆犹新,不过,就是这一条生产线,当年就为企业带来了90多万元的利润。为此,1984年企业又投入一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每天的产量也不到1吨。
而正是从这里出发,走出了“桐昆”、“新凤鸣”等行业龙头企业。现在,我市分别在桐乡经济开发区和洲泉镇工业园区建成了两个化纤生产基地。
2008年,化纤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193.5亿元,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7.5%。而今年7月份,桐昆集团恒通40万吨熔体直纺项目建成投产,采用目前世界单线生产能力最大的聚酯熔体直纺生产线,更是在我市化纤产业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当初的年产量不到300吨,到现在桐昆集团涤纶长丝的产能达到150万吨,这一数字令沈昌松感慨不已。而随着桐昆集团恒通二期30万吨熔体直纺项目、新凤鸣集团36万吨熔体直纺项目的启动,桐乡化纤产业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和化纤产业一样,通过做好产业集聚这篇文章,我市的纺织、建材、皮毛皮革、机械电子等产业也一步步发展壮大,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下,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
特色名镇崛起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回顾桐乡这么多年来的工业发展历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并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一镇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我市已形成规模。
“桐乡在打造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产业名镇建设可以说发挥了重要作用。”市经贸局副局长金声扬如此认为。
自2002年濮院镇获得“中国羊毛衫名镇”称号后,洲泉镇“中国化纤名镇”、大麻镇“中国家纺布艺名镇”、屠甸镇“中国植绒纺织名镇”、河山镇“中国绢纺名镇”、崇福镇“中国皮草名镇”等产业名镇被桐乡逐个收入囊中。这一粒粒“产业珍珠”,成为繁荣的桐乡大地最美的点缀,令桐乡人自豪,亦令外乡人仰慕。
大麻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是远近闻名的被面之乡,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织机。抓住这一产业特色,大麻镇大力发展家纺布艺产业,全力打造家纺布艺产业基地和中国家纺布艺名镇。在这过程中,通过创建室内布艺工业区,引进、培育和壮大了一批家纺布艺生产企业,而建成的轻纺原料市场,又与工业区形成了原料、纺机配件与生产相配套的格局。产业名镇的创建,加速了家纺布艺产业的集聚。
而依托这些产业名镇,全市还初步建立起了以濮院为龙头并辐射梧桐、龙翔、屠甸的毛针织产业集聚区,以崇福为中心的皮毛产业集聚区,以洲泉为中心的化纤产业集聚区,以洲泉的东田、青石及石门的羔羊为重点的皮鞋产业集聚区,以大麻为中心的家纺布艺产业集聚区,以屠甸为中心的植绒纺织产业集聚区等特色块状产业集聚区。
“磁场”效应明显
产业集群的“磁波”吸引了各地资本涌进我市,也促进了产业集群的不断升级。其中,濮院毛衫业可以说是我市产业集群的成功范例。
濮院毛衫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如何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把产业再做大做强?2000年3月,我市作出了建设毛衫特色工业园区的决策,为产业集聚搭建平台。
完善的投资环境和配套设施,使得濮院针织产业园区如磁场一样,不仅把分散在周边的毛衫企业吸引了过来,而且还吸引了国内外知名毛衫生产及配套
企业落户。藉此,濮院针织产业园形成了一个以生产羊毛衫、针织服装为主,并辅以毛纺、印染、缩绒、后整理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集群。
同时,还先后建立了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平台、技术服务体系和科技信息化平台、羊毛衫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现代物流仓储服务互动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更完善的产业配套。
依仗背后强大的产业集群,“濮院毛衫”在闯市场的过程中更多了一份竞争优势。
记者了解到,正是看到了产业集群的磁场效应,我市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围绕现有特色块状经济,着力引进那些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型、基地型、补链型项目,从而弥补现有产业链的短缺行业及产品,把现有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当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集群其实也在更新换代。”金声扬告诉记者,从之前淘汰和压缩的砖瓦、缫丝行业,到近年来新特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桐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编后语:本报精心策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辉煌系列的成就专栏报道,到今天全部刊登结束。专栏从老照片的故事入手,以老推新,反映我市60年来工业、农业、交通、城建、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在专栏策划和刊出期间,我们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特别是一些老摄影艺术爱好者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请在本专栏刊出旧照片的作者来报社办公室认领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