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最新发布 | 权威发布 |  直播大厅 |  媒体聚焦 |  新闻发言人 |  图片新闻 |  回音壁 | 发布会制度建设 | 历年发布会 | 在线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 > 权威发布 正文
杭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一、杭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杭州市各个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旅游业的发展变化尤为突出。几十年来,杭州旅游业以其跨越式发展的速度,形成了今天兴旺发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1、旅游业地位从“接待事业”向“龙头产业”跨越。在1978年前,官方对旅游的定义主要是为外事服务。1979年9月,杭州市服务公司首先创办旅行社,成为全市第一家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企业。1980年,国旅杭州分社和浙江省中旅开始着手开拓入境旅游市场,自办外联业务。至1985年末,市区经营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旅游服务公司、汽车服务公司总量为62家。伴随着全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脚步,旅游企业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437家,其中国际社41家,国内社396家;导游队伍达到11280名;星级宾馆饭店的总数达到247家,其中五星级13家,四星级37家。杭州还着力培育和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评选产生了200强品牌,旅游行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服务业龙头产业。另外,几十年来,杭州旅游因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而迅速发展。绕城高速、杭千高速、杭徽高速建成通车,杭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范围内“90分钟交通圈”和“县县通高速公路”;铁路动车组的投入使用,直接促进了长三角旅游交通格局的变化;六座大桥飞架钱塘江,运河开通水上黄金旅游线;萧山机场2008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达到1267.3万人次和21.0万吨,航班起降11.9万架次,成为全国第八大航空港。

  2、旅游管理从“单兵作战”向“联合出击”跨越。从市级层面来看,全市的旅游主管部门从1983年成立的杭州市旅游公司,到1985年市旅游总公司,到1991年市旅游事业管理局、1995年市旅游局,直到2001年成立市旅游委员会。另外,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2000年,恢复举办西湖博览会,成立西博办。2001年10月,组建杭州旅游集团。2002年11月,成立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与市园林文物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江一湖”管委会办公室从市建设委员会调整到市旅游委员会,承担风景名胜区的日常管理和协调职能。2001年,市委、市政府还组建了市旅游商贸系统,由市旅委、西湖风景名胜区、市贸易局、市西博办、杭旅集团等九个部门组成。由旅游部门牵头成立系统,这在全国是首创。从县、区级层面来看,从1986年开始,桐庐、富阳、建德、淳安、西湖、临安、余杭、萧山先后成立旅游局,从2001年开始,江干、拱墅、上城、滨江、下城等先后成立旅游商贸局,具体负责辖区内的旅游工作。另外,杭州还成立了旅游协会、饭店协会、烹饪餐饮业协会、饮食旅店业同业公会、杭帮菜研究会等群众团体,为推进行业自律奠定了组织基础。全市旅游管理体制的建立完善,促进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资源整合,为做大做强旅游这个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

  3、旅游产品从“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跨越。六十年前,杭州为世人所熟知的,恐怕只有一个西湖。虽然有“天下西湖三十六,个中最美是杭州”的美誉,但是“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让太多的杭州人感到惭愧。六十年来,杭州从西湖的“一枝独秀”,发展为“三江五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的全面开发和开放。目前杭州拥有西湖和“两江一湖”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和青山湖五个国家森林公园,之江度假区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溪湿地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杭州还有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4个,国家级博物馆6个,全市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20余处,各类旅游产品真正实现了“百花齐放”。

  4、旅游市场从“一轮独大”向“两轮驱动”跨越。中国的旅游与国外不同,我们是先开展国外游后开展本国游,国内最先发展旅游的城市依托各自特点吸引外国游客。1978年,整个浙江省接待外国旅游者和华侨、港澳同胞5.3万人次。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游几乎停顿。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中,旅游作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备受批判,中国百姓都不敢提“旅游”一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内旅游才慢慢发展起来。1986年,杭州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800多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17.92万人次。至2008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773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21.33万人次,是1978年的40多倍,是1986年的12倍。杭州旅游市场已经实现了国内游“一轮独大”向国内、入境游“两轮驱动”的跨越。

  5、旅游功能从“纯粹观光”向“个性休闲”跨越。几十年前,人们出门旅游受经济基础、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路线上走不了多远,在功能上主要是为了观光。因为当时大家的收入比较低,每个月工资才几十元钱,出门还得换上全国粮票。在有限的财力物力条件下,为了多跑地方,多见世面,更多的是走马观花,赶场一样完成集中的旅游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政策也不断放宽,人们旅游的心态、行程、方式,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生着变化。旅游,特别是休闲、个性的旅游已经成为新的时尚,已经成为人们调剂紧张生活的良方。还有一部分人,甚至把眼光投向了海外。截至2008年,已开放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共有135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游客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6、城市形象从“风景旅游城市”向“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跨越。198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杭州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针对这一城市定位,几十年来杭州一直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经过1978-1991年的起步奠基阶段、1992-2000年的成长壮大阶段和2001年以后的跨越发展阶段,旅游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从单纯的政府接待事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经过全市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和热爱杭州的市民、友人的共同宣传推广,“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让越来越多的国内游客涌入杭州;在境外,杭州旅游的品牌也越来越响亮。1999年,杭州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2006年,杭州被世界休闲组织命名为“东方休闲之都”;2007年,杭州又被国家旅游局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二、杭州市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1、抓旅游业就是抓经济发展。几十年前我国旅游业还没有形成产业经济规模;如今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杭州旅游业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几十年来,杭州旅游业先后经历了外事接待型、旅游事业型、产业龙头型三个发展历程,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与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2008年,杭州接待境内外游客47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07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14.8%,旅游业增加值260.96亿元,占GDP的5.5%,旅游外汇收入排名全国第五。2009年1-8月份,全市收费景点接待游客3121.37万人次,同比增长15.1%;门票收入90526.43万元,同比增长21.3%。1-8月份,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45.2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52亿美元,同比增长5.4%。几十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做大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是杭州加快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子,必须进一步强化旅游业的产业龙头地位,推动杭州尽快实现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历史性跨越。

  2、抓旅游业就是抓产业带动。旅游业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支柱型产业,其社会性、综合性很强,蕴涵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极大地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国际上的研究,旅游大概涉及国民经济的109个产业,按照国内的实际操作,旅游工作涉及39个部门,可谓“一业兴而百业旺”。另外,旅游业每创造1元钱收入,可以间接创造7元钱社会财富;旅游业直接增加1个就业岗位,可以间接带动7个人就业。另外,几十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旅游业是高度开放的国际化产业,是我国率先与国际接轨的先行产业,外商往往通过旅游这一窗口了解投资环境,考察投资趋向,确定投资方向。旅游业还是扩大就业、促进稳定的重要支撑产业,旅游业以其产业的高度关联性,消化了大批劳动力,促进了社会政治稳定。目前,杭州市直接从事旅游业的有四十多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多达两三百万人。几十年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抓住了旅游业,就抓住了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充分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的关键。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杭州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加快产业提升发展“三级跳”、率先形成高层次“三二一”产业结构、率先迈入后工业化时代意义重大。

  3、抓旅游业就是抓环境改善。旅游发展需要好的环境,即使从利益关联出发,旅游也必然促进环境的保护,同时进一步把环境作为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杭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杭州连续实施了“旅游西进”战略和旅游国际化战略,通过西湖、西溪、运河“三大综合保护工程”,有力地提升了杭州的环境品质和核心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杭州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通过发展旅游,来促进环境的保护、提升和改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杭州旅游业的发展,不但保护了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且形成了友善的社会环境,更是营造了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几十年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旅游业资源消耗少、无污染、高就业,是具有永续发展特征的“无烟工业”、“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杭州市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4、抓旅游业就是抓对外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杭州市积极探索一条利用外资发展旅游业的路子。友好饭店、黄龙饭店等一大批中外合资企业纷纷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杭州旅游的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准。“让杭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杭州。”通过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杭州直接扩大了与世界各地的交往和联系,有力地促进了对外开放。抓旅游就是抓开放,不仅指通过发展旅游业直接扩大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的对外贸易,吸引游客和外商投资开发;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旅游业,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和氛围,提高整个城市的开放程度。杭州是全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外向型经济具有重要的地位,发展旅游业对于积聚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开放度,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杭州在全市大力弘扬“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倡导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投资环境”的新观念,使旅游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形成了以旅游促进开放、以开放带动旅游的良好局面。几十年来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旅游业是一个天然的国际化产业,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旅游业的开放水平,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开放水平。我们必须以旅游国际化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杭州的国际化程度。

  5、抓旅游业就是抓城市形象。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的产业,游客必须觉得旅游产品或旅游目的地有吸引力才会前往。而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旅游产品必须整体促销,打响城市品牌。因此,旅游就是知名度经济,旅游目的地营销就是城市形象的宣传和推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旅游业发达的城市,都在人们心目中有着良好的知名度、美誉度,充满着美好的想象。几十年来,杭州通过发展旅游业,优化城市环境,完善服务设施,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了城市景色优美,市民文明好客,城市管理有序的良好印象。可以这么说,杭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是杭州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几十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旅游资源是杭州城市的最大资源,旅游产业是杭州城市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旅游胜地”是杭州城市的“金名片”。抓住了旅游业,就抓住了杭州发挥比较优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的关键,就抓住了弘扬杭州城市特色、打响城市品牌的关键。

  6、抓旅游业就是抓生活品质。从市民的角度来讲,在旅游的过程中,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了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了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了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了文化流和科技流。旅游业发展得越快,游客流动的规模越大、流动频率越高,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得就越快。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给相关行业带来诸多商机,给老百姓带来就业岗位、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和“金饭碗”。从游客的角度来讲,杭州在大力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既关注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又关注外来游客的旅游品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品质旅游”,给中外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旅游和休闲环境。几十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继续快速发展旅游业,使杭州旅游产品更具差异性和独特性,旅游服务更具亲和力和人性化,让游客在杭州享受到高品质的旅游和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目标。

  三、几十年来杭州旅游业发展的足迹式典型事件

  198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杭州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明确了杭州旅游城市定位。

  1983年,杭州市旅游公司成立,负责经营国际旅游业务,并行使全市旅游事业的行政管理职能。

  1984年,评选产生“西湖新十景”,并得到游客普遍欢迎。

  1986年,瑶琳仙境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1986年,中国首家中日合资饭店—杭州中日友好饭店建成。

  1992年,邓小平视察杭州并作出重要指示:“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可是不多的,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

  1996年,宋文化主题公园“宋城”对外开放。

  2000年,“西湖博览会”恢复举办,此后杭州每年举办一届西湖博览会,至今已连续举办9届。

  2001年,实施“旅游西进”战略,并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五大战略之一。

  2002年,西湖、西溪、运河三大综合保护工程启动。西湖周边景点开始免费开放。

  2003年,举办长三角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应对“非典”启动“杭州人游杭州”、“浙江人游杭州”、“中国人游杭州”、“外国人游杭州”系列活动。

  2003年,成立杭州旅游集散中心,成为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旅游超市。

  2004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启动旅游国际化战略,实施30条举措。

  2005年,《杭州市旅游条例》出台,这是杭州市首部旅游业地方性法规。

  2005年,杭州推出100个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推进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

  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成功举办,杭州获“东方休闲之都”称号。

  2007年,杭州被国家旅游局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2008年,美食、茶楼、疗休养、演艺、化妆、保健、女装、婴童、运动休闲、工艺美术行业成为杭州的“十大特色潜力行业”。

  2009年,杭州面向全国和部分入境旅游市场发放2.5亿元“杭州旅游消费券”,同时启动“杭州人游杭州”系列活动。杭州还举办了第28届世界航空业公路赛、第5届目的地管理国际会议、PATA旅游交易会等四大国际性会议活动。

  四、今年国庆期间杭州推出的旅游新景

  1、盛大开街的南宋御街。从9月30日开街开始,每天都有数十万中外游客涌入南宋御街,举家出游的市民也络绎不绝,“十一”长假8天南宋御街共接待了100多万游客,风情浓郁的南宋御街几乎成了外地游客的必游线路。南宋御街集聚了一大批不同时期的特色建筑,有南宋御街遗址,清末明初的西洋建筑,各色宗教建筑、极富杭州地方特色的名人故居以及百年老店,完全可以称之为“建筑历史博物馆”。南宋御街两侧坊巷、里弄连绵不绝,是杭州老城厢最为集中的区域,同时也是杭州市井生活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保留了带有浓厚地方特征的市井生活和邻里空间格局。这里也是杭城“老字号”的集聚地,保留有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几十处老字号商号。南宋御街聚集了人气,引发了消费购物的高潮。南宋御街?中山路国际旅游综合体成了名副其实的“宜居、宜文、宜商、宜游”的“中国生活品质第一街”,能让老年人在这里追忆历史、青年人在这里体验时尚、外国人在这里感受中国、中国人在这里品味世界。

  2、第八次推出的新西湖。今年9月底,西湖风景名胜区圆满完成西湖申遗整治、满觉陇“景中村”整治、六和塔景区周边环境整治、玉皇山南综合保护等十大项目,在国庆前成功地第八次推出新西湖。自2001年起,杭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保护西湖、申报世遗”的目标,以西湖核心景区为重点,连续九年对西湖的生态保护、环境优化、文脉延续、景观修复、水质治理、建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等实施全方位的保护和整治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就。10月1日至8日,西湖风景名胜区累计接待游客376.6万人次。

  3、第四次推出的新西溪。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作品,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于今年7月份成功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杭州市开创的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西溪模式”,获得了世界认可。今年国庆第四次推出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大批新景点对外开放,两大主要看点之一就是西溪天堂一期,国庆开放的区域主要包括悦榕庄、布鲁克酒店、中国湿地博物馆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另一大看点就是杭州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位于西溪民俗文化村内的杭州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区域(一期)20幢古建筑“十一黄金周”期间有限开园。同时还为游客奉上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旅游大餐,举办了首届中国湿地文化节;西溪东区举行火柿银花秋西溪?西溪湿地第五届火柿节等七大活动;西溪西区举办了“乐活西溪”系列活动。10月1日至8日,西溪湿地接待游客26.1万人次,门票收入800万元人民币。许多因《非诚勿扰》慕名而来的游客游的尽兴,玩的开心。

  4、第四次推出的新运河。流淌了20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华的“国之瑰宝”、杭州的“城之命脉”,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流动的历史乐章。在连续三次推出“新运河”、打通3条世界级水上黄金旅游线基础上,今年又全面启动了“一寺一厂三区三馆五街九路”建设。通过实施香积寺复建工程,一座既具传统元素又富现代气息的“都市新寺庙”浮出水面,香客集聚、人气兴旺的“运河第一香”将重返人间;通过实施运河国际旅游综合体一期工程,大河造船厂等一大批工业遗存得到保护和利用,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综合体雏形初现;通过实施大兜路历史街区保护、小河直街历史街区风貌协调区整治二期、桥西历史街区风貌协调区整治工程,三大历史街区旧貌换新颜,原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通过实施中国刀剪剑、伞、扇三大博物馆建设工程,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购物、美食、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三大专业化、平民化国家级博物馆精彩亮相,为京杭大运河申遗增添了一个新筹码,让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多了一个旅游休闲、品味文化的好去处。长假8天,新运河共接待游客12.42万人次。

  五、西博品牌诞生八十周年与2000年以来恢复举办的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

  西博会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览会,1929年举办的首届西博会,开创了中国当代会展业的先河。千禧之年恢复举办后,杭州每年举办一届西博会,现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连续举办的西博会紧扣城市发展主线,围绕城市发展热点,改革创新,突破发展,共组织举办729个展览、会议和节庆文化等一系列活动,接待观众8969.37万人次,实现贸易成交826.21亿元人民币,引进外商投资100.05亿美元,引进外省市投资922.16亿元人民币,极大地促进了杭州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加快推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了城市总体发展环境,丰富了群众休闲文化生活,成为杭州提升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连续举办的西博会得到了各界广泛的认同与好评。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先后获得了“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展会”、“中国十大国际性节庆暨改革开放30年?中国节庆杰出典范奖”等一系列赞誉,成为杭州、浙江,乃至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会展品牌、最具吸引力的节事活动、最有感召力的城市节事平台。

  今年10月17日至11月7日,杭州将举办第十一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向新中国六十华诞献礼,并庆祝西博品牌诞生八十周年、西博会恢复举办第十届等重要历史节点。

  今年的西博会进一步提升项目品质,创新策划亮点,使西博会期间高潮迭起,精彩不断,让中外游客和各方嘉宾全面体验第十一届西博会的精彩办会内容:在西博会开幕阶段,西博会重头戏——开幕式文艺晚会在钱塘江畔星光大道中心广场闪亮登场,还将组织举办促进杭州与世界城市交流合作、提升杭州国际知名度的国际友城“城市与文化”市长峰会;加快杭州“宜居城市”打造的全球宜居城市论坛;提高杭州会展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城市会展高峰论坛;展示杭州文创产业发展显著成果的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展现“丝绸之府,女装之都”风采的丝绸女装展以及体现杭州高品位文化生活的摩纳哥皇家芭蕾舞演出等一系列高品质会展活动,掀起本届西博会的一个高潮。第二周,西博会又一重头戏——烟花大会将首次在西湖和运河同时举办,西博会投资合作周、西湖中小企业峰会、人才交流大会、商业街发展高峰论坛、汽车展、房地产博览会以及海报双年展、“武林衣秀”时尚周等商贸、旅游、科技、文化多个领域的精彩活动也将在这一时段精彩登场,为中外游客和杭城市民带来全方位的西博新体验。第三周,休闲发展国际论坛、名师名校长论坛、休闲产业博览会、数码影像博览会、韩国文化周等会展活动将进一步展示本届西博会丰富、精彩的办会内容。同时,在杭州大剧院举办闭幕式,使本届西博会在美丽的钱江新城华丽落幕,再次展示钱江新城的建设成果,助推钱江新城的“二次创业”。

  今年的西博会将实现5个之最:一是办会规模最大。本届西博会共安排会议、展览、节庆活动项目121个,其中西博会期间举办项目达48个,项目数量为历届最多。二是办会内容最精彩。本届西博会的项目涉及经贸、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内容精彩纷呈。其中开幕式文艺晚会、烟花大会等重大活动将在新的举办场地、以新的举办形式带给市民和游客全新的感受和体验。三是百姓参与度最高。策划举办西博会进社区、“亲民日”、广场文化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西博会走近群众;向各类群体发放西博会消费券;电视直播开幕式和烟花大会等重大活动,让西博会惠及更多百姓。四是带动效应最显著。围绕促消费、扩内需、保增长的工作重点,全新策划举办一系列经贸合作项目,进一步发挥西博会经济贸易和招商引资的平台作用。五是品牌影响力最强。与菲律宾、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驻沪领事馆开展深度合作,与世界旅游组织、西澳大利亚旅游局、印度旅游局、亚太旅游协会(PATA)等国际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港、澳、台强势开展西博会宣传活动,大力扩大西博会的国际影响。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成功举办新闻发布会,加大西博会网络宣传力度和在知名媒体的广告投放力度,在安吉等地和13个区、县(市)设立西博会分会场,进一步拓展西博会的影响力。

  总体而言,杭州将围绕“信心杭州、品质西博”主题,按照“发展会展业和招商引资的平台、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老百姓和中外游客的节日”的办会宗旨,办好每年一届的西湖博览会,以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战略,推进杭州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推进杭州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提高,实现保稳定、保民生、保增长的目标。

  如今的杭州,正在向“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迈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直播大厅      更多...
·【直播】浙江省减轻企业负担降低...
·【直播】浙江省省属企业改革发展...
·【直播】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直播】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
·【直播】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直播】浙江省标准强省质量强省...
·【直播】2016年前三季度浙江经济...
·【直播】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直播】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
·【直播】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城市...
新闻发言人
 省政府新闻发言人

  陈广胜 山东莒南人。杭州大学经济系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现任省政府副秘书长
 省级单位新闻发言人
 77家省级单位设立81位新闻发言人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地址:杭州市省府路8号

邮编:310025

电话:0571-87057136 87059330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