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浙江社区发展的春天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经济、社会和家庭结构的深刻变化,计划经济下的单位体制开始消亡,通过社区供给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具备了制度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浙江富庶的自然环境、超前的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积淀、成熟的市民意识、深刻的经济理性,都使得浙江省社区发展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基层城市社区已具备完整体系并发挥着强大的社会功能,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的农村社区建设也在全省各地逐次推开,初见成效。

  从1949年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在杭州市上羊市街建立至今,浙江社区内部管理日益走上制度化、专业化、民主化、自治化的道路。杭州市强化社区居委会内部管理和体制创新,摸索出一整套居委会管理的成熟经验。宁波市实现了社工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并在社区换届直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在民政部确定的全国175个“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区”中浙江以16席位居全国数量第一。社区观念和市民意识深入人心,不断改变着居民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

  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社区服务迅速扩展并普及,浙江各地特色鲜明的个案经验具体而微地呈现出其成熟社会服务体系的一角:杭州市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功能转换,着力打造社区服务品牌。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针对农民工特点建设了闻潮社区和邻里社区,对外来务工人员实行社区化服务和管理;社会保障部门依托社区对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浙江内容广泛、细致入微的社区服务为人民带来切切实实的福利改善,成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地区之一。

  如果说社会服务是浙江社区工作的灵魂,依托社区扩展和延伸功能则表明了浙江社区工作的民生导向和务实特征:杭州市上城区和拱墅区、宁波海曙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完善,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全省依托社区建立的劳动保障站(室)已基本普及,社区服务功能的延伸为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送上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关心、服务和保障,构建起社会维稳的无形防线。

  浙江社区的管理建设与服务功能正在发生着悄无声息却又影响深远的变化,验证着社会的和谐程度。民生改进和社会和谐的所有举措都要通过社区来具体落实,惠民政策收效如何也要由社区居民做出最终评判。素有“小巷总理”称谓的社区工作者所从事的是推进基础性社会整合的长期事业,民生服务的点滴改进都代表着我省迈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步伐。如果把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曲折变革纳入视野做一纵向的考察和比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时期务求实效的社区工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社会实践。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项研究成果)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