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海盐县慈善总会在开展助医、助学、助残、助困等常规救助项目的基础上,5年来依次推出“大病困难救助”、“帮你圆大学梦”、“海利中小学生爱心午餐”、“造血型”救助、“慈善年货券”、“低保户危房改建”等项目,着力打造项目品牌,增强项目救助实效。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救助金1837万元,16558人(户)次困难群众、30家(次)公益单位等受到援助。
多形式助学:
411万元助学4421人次
依靠县慈善总会的救助,褚玉燕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后成了杭州市中医院在编职工。
褚玉燕6岁亡父,母亲王其宝身患小儿麻痹后遗症,不能站立,哥哥褚海峰严重痴呆。初中毕业后,因为成绩优秀,褚玉燕要上高中继续求学,母亲决定和儿子外出打工,供褚玉燕读书,但母子俩每月收入只有528元。
2004年,褚玉燕被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录取。打开入学通知书一看,报到时要交书费、学费等1万多元,一家人犯难了。当年8月31日,县慈善总会专程赶到褚玉燕家,给她送上了4000元助学金。大学4年,县慈善总会每年资助她三四千元。
截至目前,县慈善总会已累计救助贫困大学生618人次,发放慈善助学金225万元,跟踪救助的低保家庭大学生中已有71人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使他们的家庭摘掉了“低保户”帽子。在助学方面,海盐县还推出“海利中小学生爱心午餐”工程,已有2774人次享受,支出116万元。县慈善总会累计助学4421人次,支出411万元。
大病困难救助:
619万元帮助1810人次
沈荡镇董司村一组陈凯的母亲周国宝,一提起县慈善总会,第一句话就说:“是他们救了我儿子的生命。”
陈凯曾以优异成绩考入元济高级中学实验班,可就在上学的第二周,他突感身体不适,查出得了障碍性贫血。他先后去杭州住院治病,花了30多万元,对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这个数字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社会各界都给陈凯捐款,县慈善总会以大病困难救助和临时性特殊困难救助的方式给他发放救助金1.8万元。
就是在县慈善总会等各方面的救助下,陈凯慢慢获得了康复。凭着自己的努力,他走进了大学校园。
县慈善总会自开展大病困难救助以来,共有1810人次受助,发放救助金619万元。
“造血型”救助:
70万元救助353户家庭
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海盐县慈善总会给予“造血型”救助。通过救助,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潜能,使他们有长期的收入来源,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困难状况。
陈留根家是武原镇低保户,妻子一条腿无法站立,只能拄着拐杖在田里干活,丈夫陈留根则有语言障碍。夫妻俩不怕吃苦,每天早出晚归卖蔬菜。镇慈善分会送了他们4头母猪,还跟踪供给饲料。通过此举,他们家逐渐摆脱了贫困。记者来到搭在大院一侧的猪圈旁,陈留根比划着告诉记者,这几年养猪给他们家带来了不少收入,生活也越过越好!
同样,通元镇育才村低保户马海明受助500只苗鸡及饲料等,今年国庆期间,这些长大的肉鸡出售后,获得净利3500多元。
截至目前,海盐县累计对353户困难家庭开展“造血型”救助,投入扶贫资金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