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王建安 摄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
“活在当下的你,怎么去做到‘慈孝’?应该自己去想、去悟。”昨天,中华慈孝论坛在宁波市江北区举行,面对现场读者提出的关于慈孝老百姓还能做什么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用上面的话作出了回应。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慈孝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论坛公布了慈城宣言——“慈孝”。宣言提出,“慈”和“孝”是进入家庭生活最早的伦理道德范畴。慈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体华夏儿女共有的精神财富,已成为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一根心灵纽带。积极采取措施保护传承慈孝文化,让一代一代的炎黄子孙自觉接受慈孝文化的精髓,延续优秀的传统道德观念十分有必要。
除了于丹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陈瑛,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钱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许福吉,香港孔教学院副院长洪秀平副院长等专家学者集聚江北,论道慈孝。
慈孝是民族伦理的根基
于丹认为,慈孝是最朴素、最古老的概念,在今天这样一个繁盛、喧嚣的时代,更是别有意味。在现场,于丹用喝白开水和喝饮料来做对比,在一个大家喝酒、喝茶、喝各式各样饮料的时代,喝白开水大家不太觉得是新鲜的事情,但是喝水仍然是最廉价、最健康、最没有副作用的。她认为慈孝其实是中国伦理的起点,慈孝真正的意义不是一家一户的父慈子孝,它是整个民族伦理的根基。
《论语》中这样阐述“人生三段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于丹认为,孔子这样阐述人生境界,对人的要求重在精神层面,以及人格素养的塑造。在“三段论”中,于丹以为“入则孝、出则悌”是最薄弱的环节,现在的社会已经不缺乏成功人士,最缺乏的是在成功后心中仍有温暖的寄托。
老年人更需要温暖和慰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陈瑛提出,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慈孝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如何面对老龄化这个现实?陈瑛认为,单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当今老年人缺乏的不只是物质生活资料,他们更需要的是人际关系上的温暖和慰藉,是文化和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更何况,没有慈孝文化和精神的支撑,有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方面保障也将难以实现。
今天,在未富先老的中国,充分发挥慈孝的作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思想精神前提。
道德故事能激发慈孝之心
对于慈孝文化的推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钱逊比较赞同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社会上的各种人去感受,慢慢地激发良心,类似通过开展慈孝节活动,让人们听听《常回家看看》歌曲,让人们现场感受一下那些道德模范的故事等形式,自然而然感受到慈孝气息,激发出慈孝之心。
中华慈孝节举办了许多慈孝活动,于丹说,她印象深刻的是评选出来的十位道德楷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可以去收养那么多素不相识的孩子,可以把器官捐赠给陌生人,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标兵、楷模的力量,但是怎样把这种力量贯穿到每个人身上,可从中国的经典文化中去寻求一些贤文。慈与孝不是观摩,而是行为,以行为完成社会的渗透,此次慈孝节就是这样一次行为渗透。
据慈孝节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江北在慈孝方面已走在全市的前列,特别是在慈孝文化弘扬方面成绩更加突出,提出了“开放有活力的文化大区、和谐有爱心的慈孝之乡”奋斗目标,并持之不懈地为之努力。去年,江北又获得“中国慈孝文化之乡”荣誉称号,这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北区举办了首届中华慈孝节,想通过这个载体进一步弘扬慈孝文化,对慈孝文化的保护传承中起到推动作用,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慈孝意识要从孩子培养
来自新加坡的许福吉博士认为,要从法律上加强约束。据他介绍,新加坡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兼施,一方面以亲切感人的理念和口号号召大家,另一方面,政府则通过法治和社会引导的方式,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许福吉举例,在提倡“孝道”的同时,新加坡政府通过立法保证子女照顾和供养年迈的父母,并在住房及税收政策方面对与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家庭实行优惠,而对不与父母同住的家庭实行相应的经济惩罚,通过舆论曝光遗弃父母的不道德行为,使传统道德和风俗法律化和制度化。
同时,新加坡非常重视东方传统的儒家伦理教育,特别是慈孝文化的伦理教材。新加坡在世界上最早把儒家伦理撰写成课本,在学校作为德育科目来教学,并取得显著成效。新加坡政府认为,儒家的许多伦理观念,特别是慈孝文化,仍适用于今天的社会,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比如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动手打扫卫生,中学生要负责清洗学校的厕所,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开展的“忠诚周”、“孝顺周”等特别周活动,旨在从小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习惯。
从回家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做起
“当孔子的学生问他什么是‘孝’时,孔子只用了‘色难’两个字来解释,通俗地说就是如果你给爹妈一个好脸色比什么都要难。”于丹现场倡议所有的人,每天回家给父母三分钟,给他们一个好脸色,听听他们的唠叨。
《论语》还有很多关于孝的说法,于丹认为有一句话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记住的,就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于丹解释道,喜的是父母高寿,得享天年,做儿女的还有机会孝敬;惧的是父母年事已高,还有多少时间能够陪在他们身边尽孝。于丹还提倡,慈孝不仅是爱父母,天下父母也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孩子。
新加坡实践证明慈孝有生命力
在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观众,大家都表示很有所得。
戴松岳是鄞州区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他是专门从鄞州赶来旁听这次论坛的,对于新加坡和香港对于慈孝文化的推崇,他印象最为深刻,“新加坡居然专门立法来规范慈孝的行为,让我很受触动。”
戴松岳表示,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很多传统文化不适应现代社会,而新加坡的实践证明,慈孝文化在现代社会还是很有生命力的,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其实是中国可以借鉴的一种形式。
听听父母的话也是一种孝
在宁波一街道工作的李敏专门请假来现场听各位专家演讲,发觉收获很多。“比如我以前回家对待父母态度不太好,真的是直接关门不搭理父母,还觉得他们烦,认为只要给他们零花钱就好了,而今天听到专家的看法,其实父母的心灵也是很寂寞的,不是钱能解决的寂寞,而是多跟他们交流,孝顺他们。”
李敏表示回家后,要从此多多跟父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