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是什么?慈孝是中国伦理的起点,不是一家一户的父慈子孝,而是整个民族伦理的根基。
昨天上午,首届中华慈孝论坛在宁波江北区开讲,国学“超女”于丹将自己对慈孝的心得娓娓道来:慈孝是一种现在就要做的行为,容不得承诺明天。
一年几万零花钱
不如每天一张笑脸
什么是孝?给爸妈住宽敞大套房,给他们花不光的零用钱,请保姆伺候他们的起居……在于丹眼里,这些都够不上孝的本质。
孔子在面对学生“何为孝”的提问时,这样回答:“色难。”于丹解释,真正的孝,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爸妈一个好脸色。
于丹说:“今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为老人安顿吃住,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在他们享受这一切的时候,真正快乐了吗?”两千多年前,孔子对孝提出了一个标准:为人子女,对我们的长辈应该有一份来自生命深处的尊敬,否则就与牛羊犬马没有区别。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不耐烦去倾听父母的声音?
于丹分析,很多人觉得工作太紧张,生活的价值观与父母差异太大。这使得踏踏实实和父母聊天成为一种奢侈的标准。
她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老人向儿子打听:“你今天工作怎么样了,是不是又换单位了?人际关系怎么样啊?”儿子就会说:“老爸!你把自己照顾好就算给我省最大的心了,我们单位的事,你哪懂得,就别再打听了。”
“这句话折射了我们心里的一种不敬。其实,只有那些历经沧桑的老者,他们才有可能通达,他们看遍了人间的种种离合悲欢,所以他们信任人的核心价值:做人要厚道,与人为善。”
怎么孝?孔子的回答很明确,给个好脸色就是孝。
于丹说:“你也许没有一个小时听他絮絮叨叨,但哪怕有三分钟,你看着他的眼睛,专注地追问一两句,让他把最想说的话说出来,然后你告诉他:‘您歇会儿,我手里还有个事要处理,我们晚饭的时候再接着聊。’老人心里都会很舒坦。”
父母孩子是世界上最容不得等待的人
于丹指出,在很多人的人生中,最容易把老人、孩子和朋友忽略掉,“大家总觉得这些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息息相关,一生拥有,等到有时间了再去管他们,没时间的时候先去建功立业,殊不知,辜负了这些人,他们可以成功,但不会幸福。”
有句老话叫“子欲养而亲不待”。于丹说:“慈与孝同等重要,老人的年华是不能等儿女放下手里工作的,这个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我们的孩子和父母。”
例如有对父子,当儿子还年幼的时候,爸爸工作总是很忙,他总是对孩子说:“等爸爸忙过这一段,过两年再带你去动物园。”等这位爸爸忙完三年,孩子已经不想去动物园了,他在班里已经开始竞选班委了。
于丹说:“孩子从小没有一颗柔软活泼的心去跟动物亲近,就进入了人际的纠纷,是多么遗憾!我们的老人也是这样,我们总是对他们说,等我有空带你去哪里吃饭,也许等你为他摆上满满一桌宴席的时候,他的糖尿病指标已经让他什么都不敢吃了。”
“所以,慈孝是从一家一户,到整个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命题,它是一种行为,一种当下就能做的行为,来不及承诺明天。”
据都市快报叶力陈芳俞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