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6日讯
41万个岗位只有26万人次应聘;21.45万个技能岗位只有12.08万人次问津。强劲的国内需求和突如其来的外贸订单让不少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又开始忙碌起来,而“突发式”增长的用工需求,又让许多企业感到措手不及。如何应对新一轮“用工荒”?宁波市各地纷纷采取措施。
运用公共服务平台,密集推出招聘会
随着经济的回暖,慈溪市社会服务、家电电子、轴承、五金机械、化纤纺织等行业出现了严重的缺工现象,于是一场名为“金秋人力资源系列专场”的招聘会应运而生。在接连三场的系列招聘活动中,366家企业共提供各类岗位16143个,8250人次进场求职,其中3032人达成意向。
为缓解企业招工难,像慈溪那样,我市各地就业管理部门都增加了招聘会的密集度。余姚市将劳动力交流洽谈会由每周2次改为3次,同时免费开放全市324家公共就业服务场所,并完善网上视频招聘洽谈会制度。北仑区利用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对外发布用工信息,同时推行网上招聘项目,为供求双方提供更加便捷的招聘通道。
政府牵线搭桥,批量引进劳动力
51家企业带着5000多个岗位赴湖南招聘技工;40家外地职技校与宁波企业达成了200份劳务合作协议;3300多名学生与宁波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洽谈。刚刚落幕的我市与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劳动保障及教育部门联手推出的大型校企对接暨校园招聘洽谈会活动,让求工若渴的宁波企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段时间,这种由政府部门牵线搭桥的宁波企业赴外地招聘和开展劳务协作活动竞相展开。江北区就业管理部门带领企业赴湖南省桑植县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12家“用工大户”带着2600多个岗位前去招工,167名求职者当场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据悉,该区今年已组织3批次42家急需技工的企业赴省内外召开招聘洽谈会。象山县目前已在湖南、湖北、河北和安徽等4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建立了17个劳务基地,并与22家院校合作,组织引进普工、高级工等各类劳动力700余名。
拓宽就业渠道,推出多种用工模式
象山县开创就近短时用工模式。针对部分镇乡(街道)“4050”农村富余劳动力偏多、周边企业又急需普工的实际,积极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如宁波威霖公司近期接到了一批临时性的大订单,急需近千名劳动力,而西周镇部分村有大批富余劳动力,通过宣传引导和短期培训,吸纳了900余名农民实现了短期就业。该县还通过全面开展本地劳动力转岗培训的措施,来满足造船、旅游、针织、机电工业等产业的发展需求。
江北区劳动保障部门通过与技工学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的模式为企业输送优秀蓝领,宁波技师学院、宁波市高级技术学校等5所技工学校由此成为该区企业的人力资源基地。
稿源: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