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戴村镇半山村有个70岁的瘫痪老人李月新,在床上已躺了整整半个多世纪。52年前,类风湿性关节炎将年仅17岁的少年李月新击倒在床上,头部以下除双手以外全失去了知觉。他之所以能够活到今天,全靠自己的亲妹妹李雅梅。30多年来,正是李雅梅用柔弱的肩膀,照顾重瘫在床的哥哥,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人间亲情。
瘫痪哥哥成了妹妹“嫁妆”
为了给李月新治病,一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更是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父亲患有青光眼,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母亲也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生活的磨难使妹妹李雅梅过早地成熟了,聪明能干的她是生产队妇女队长,刚20出头,上门提亲的人便络绎不绝。可是,这些提亲的人都被雅梅提出的条件吓退了:不管是贫是富,只要以后能和她一起照顾卧床的哥哥和年迈的父母即可。
直到同村的姐妹们都纷纷出嫁了,李雅梅还守着她的嫁人条件不松口。就在此时,同村同样贫穷的年轻人李利明挑下了这个担子,他表示愿意结婚以后搬到李雅梅家生活,一起照顾她的父母和哥哥。于是,24岁的李雅梅和28岁的李利明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李利明来到雅梅家之后,确实替她分担了不少。略懂一点医疗知识的李利明,与妻子一起分担照顾哥哥的困难,一起赚钱养家,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了。
恩爱夫妻陪伴哥哥成为习惯
由于老房子潮湿,常年卧床的哥哥得了湿症,李雅梅夫妻横下一条心,硬是吃了10多年的干菜、腌白菜,凑凑借借于1997年造起了新房,一家人抬着李月新,扛着生活用品住进了新房,把李月新安顿到了楼上住下。
“夫妻俩这样关心体贴哥哥,真是少见!”说起李雅梅,村民们无不这样夸奖他们。怕哥哥寂寞,一有空闲,李雅梅总是招呼丈夫、儿子到他的房间里陪他说话。如今,这已经成了他们家的习惯。
随着两个儿子的长大,眼看着苦日子就要到头了,生活却给了李雅梅又一个沉重的打击——2000年8月,在砖瓦厂上班的丈夫李利明,右胳膊不幸被搅拌机硬生生地拧断。年迈老母亲经受这场灾难后也瘫痪了,生活的重担再一次压在了李雅梅的肩上。丈夫出院回家后,她一下子要照顾3个躺在床上的病人。好在村民们都十分照顾,给予了许多的帮助,抢着帮她家干农活。当地政府知道情况后,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李雅梅终于挺过了那段最艰辛的日子。
常常有人问李雅梅,为什么要对哥哥这么好?李雅梅朴实地说:“我是他的同胞妹妹,我不照顾他谁照顾?”。
忙于服侍家人从没出过远门
已是奶奶辈的人了,但李雅梅丝毫没有怠慢哥哥。
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她开始了忙碌的一天。第一件事是给哥哥洗脸,烧好早饭先送到哥哥的床前服侍他吃饭。由于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李月新一小碗饭要吃40分钟,吃着吃着下巴肌肉就僵硬得张不开了,这时李雅梅就用热毛巾替哥哥敷脸颊,或者把筷子伸到哥哥的嘴里帮助活动口腔肌肉。每次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李雅梅总是把最好的给哥哥吃。
为避免哥哥生褥疮,李雅梅经常给哥哥翻身,尤其是在夏天,差不多两小时就得翻一次。冬天,哥哥特别怕冷,李雅梅就给哥哥准备两个热水袋,一个放在胸前,一个放在脚下。她还专门准备了两床棉被,每星期换两次。在她的悉心照顾下,李月新虽长年卧床,却从来没有生过褥疮。
为了照顾好哥哥,李雅梅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村里逢喝喜酒,她也常常只喝一半,就得往家里赶,帮助哥哥拉尿拉屎。说起这40多年的生活经历,李雅梅眼里噙满了泪花:“我只要抱着孙子到村里走一走,就会有老年人过来拍拍我的肩,问我怎么有空出来?如果我到村里买点肉,别人总以为我家里来客人了。”
李雅梅说,她活到58岁了,因为哥哥的原因,几乎没出过远门。李雅梅第一次进城还是几年前到萧山城区参加全区“敬老好儿女金榜奖”表彰会。事后她对人说:“哥哥怕我走丢,非要丈夫陪我一起来。”
随着年纪的增大,李雅梅也体力渐弱,但夫妻俩照顾哥哥的爱心没有变。当两个儿子先后带着女朋友进家门时,李雅梅唯一一个要求是:“屋里有这样一个人,一定要尊重他!”如今,两房媳妇都已进了门,她们接过了公公婆婆的爱心棒,经常出现在舅舅的床前,端水送饭的活儿抢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