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2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这几天,好几张没有公章、没有地址,只有一个电话的广告单,悄然出现在凤麟社区广福路的居民楼前。上面写着为糖尿病患者免费派送1000份“无糖米”。有人说这是骗局,有人说这是陷阱,还有人说,这就是“钓鱼消费”。
双休日的时候,凤麟社区的工作人员撕走了所有的广告单,还特别提醒老年居民不要拨打广告单上的电话。不过,家有糖尿病患者的陆女士还是忍不住拿起了电话。
送米是卫生部委派的?
陆女士拨打的电话是859开头的,电话那头是一个声音甜美的姑娘。姑娘先问陆女士是在哪个小区看到的传单,然后详细登记了她家的地址、电话,之后才询问病人的年龄,病发时间。最后,对方让陆女士于本周二带着病历卡、身份证去公司拿免费的“无糖米”。
在挂电话前,陆女士总算逮住机会问了句“你们的大米哪里来的?”对方回答:“我们是由卫生部直接指派下来的,是很有名的医药公司,免费派送无糖米。杭州只有10个社区有这个机会,不信你到武林广场、环城西路还有城西一带的社区问问,他们都知道。”
陆女士犹豫了3天,因为身边的人都劝她不要去,说这是个陷阱,先给你点好处,接下来想法子让你大把掏钱。
昨天,陆女士接到了对方打来的电话,催她去拿米。思虑再三后,陆女士打进了早报热线:“这个送米到底是真是假?”
昨天上午,记者拨通了陆女士提供的电话号码,对方表示自己是杭州市熙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免费派送“无糖米”的活动是联合卫生部以及香港国际糖尿病研究中心一起搞的公益活动,并强调合作的都是大单位,尽管放心,赠送的大米比普通大米含糖量少了1/3。
可是,记者通过红盾网(杭州市工商局官方网站)查找“熙联医药科技公司”,没有任何结果。
再向中国卫生部电话咨询,工作人员表示,从来没听说过免费派送“无糖米”的事情,“卫生部不会参与此类商业行为的活动。”
至于香港国际糖尿病研究中心,记者通过几大网络搜索引擎都没有查找到相关信息。
老板拿不出营业执照和委托书
昨天下午3点,记者和天水工商所的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延安路国信大厦11楼的熙联公司。
“10月份时,我们曾对该幢大楼内的所有公司进行过登记,当时并没有这家公司。”天水工商所的小蒋说。
熙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设在11楼转角处,前台摆放着测量血糖值登记表和领取大米签名表,签名表上只有三四个名字。
整间公司只有两间房,一间是办公室,只有20平方米左右,挤着10张桌子和10多个年轻人,每人面前都有一部电话,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对话内容全跟“送大米”有关。另一间是会议室。
5分钟后,公司老板刘志勇(音)赶到公司。“我们公司是10月底开张的,刚刚递交了申请,说明天就能办好。”刘志勇说,他注册的是“熙联健康咨询服务部”,主要卖无糖大米和血糖仪,目前正在进行市场推广,所以免费派送。
从赠送的无糖大米包装上看,产地江苏,却打着香港国际糖尿病研究中心的旗号。“这个研究中心的人是我一朋友,让我帮忙宣传一下,他们以后也要来杭州办公司。”刘志勇解释说。
刘还称,公司的合作方是卫生部下设的机构——中华生活方式疾病托管中心,对方委托他们送无糖大米。当记者要求看一看委托书、授权书,刘志勇说都拿到广告公司做铜牌去了。
记者随即又向卫生部咨询,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卫生部下面没有设立过所谓的中华生活方式疾病托管中心。网络查询结果只有在今年4月2日《东南早报》上,有一条和中华生活方式疾病托管中心有关的大约百字的广告新闻,所留电话目前已停机。
天水工商所的小蒋表示,刘志勇的营业执照的确还在办理中,具体营业范围以及相关的委托书、授权书还有待核实。
推销员为卖保健品会亲热地管老年人叫爸妈
“送无糖米”是不是“钓鱼”营销手法,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格外关注健康的老年人,一直是各类良莠不齐的保健品和医疗器械推销商的目标。冬令进补的时节到了,在杭州一些社区里,保健品的传单广告又开始漫天飞舞。
补钙补出了肾结石
老年人平时特别节约,但碰到健康问题,却特别舍得花钱。家住翠苑街道的李大妈前段时间收到一张医疗广告传单,上面写着“免费测骨质疏松”。大妈就跟着邻居尝试了一把,结果被查出来有“轻度的骨质疏松”,需要及时补钙。
在推销人员的介绍下,李大妈买了厂家直销的钙片补钙。谁知吃了一个月的钙片,她就开始腰疼。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盲目补钙导致肾结石发作。
类似这种例子,本报已报道过不少,“祥康三七银杏茶”、“天曲益脂康”、“糖防工程”都是类似的骗局。一些社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老年人因参加免费活动而买一堆保健品回来,其中不乏上当受骗的。
无敌的“亲情牌”
尽管社区加强宣传,告知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时要慎重,可还是敌不过商家的“亲情牌”。
九莲社区秦韩瑛主任分析说,首先老年人饱受疾病困扰,其中又以老年病或慢性病为主。在多年医治无效的情况下,老人容易产生试试看的心理,商家便投其所患,将老年人拉去体验;第二,老年人大多赋闲在家,有充裕的时间,商家便投其所空,用一些娱乐和交流互动节目吸引他们。
“很多老年人都是和子女分开住的,子女无暇顾及父母的生活,老人与其说是为了买保健品,倒不如说是寻找交流的机会。”秦韩瑛说,在他们社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可一些老人宁可排队一两个小时也愿意去一些保健品公司的门店,因为商家很多时候打亲情牌,魅力太大,老年人通常都抵挡不住。
她说,推销员们一般都管老人叫“叔叔阿姨”,有些嘴甜一点的,直接就叫“爸爸妈妈”。“人家都叫你爸爸妈妈了,老人觉得不买人家东西就对不起人家了。”
秦韩瑛说,此外,一些商家搞活动,针对一些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投其所好,推出一些如免费赠送、免费午餐、免费供应开水等促销手段,吸引老人前往。
“子女的关心”是解药
一位社区党委书记总结说,老人热衷于保健品促销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一些老人的防御心理差,信息闭塞,往往没有认真分析就轻易相信别人;二是老人祈求健康的心理较强,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三是存有贪小便宜的心理。
“老人的信息比较闭塞,需要外界多与他们沟通。”翠苑一区社区党委副书记曹雯说,老年人要走出怪圈,除了自己要提高警惕外,还要社会各个方面重视起来,多方建立“防护网”。比如各个社区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提醒老年人,并形成一定的宣传制度。当然,有关职能部门还要及时查处并严厉打击不正规有问题的商业活动。
“不过最重要的是子女要多关心自己的父母。”秦韩瑛说,自己的父亲也曾有类似的经历,幸亏她及时发现并劝阻。她觉得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大力度进行监管和打击。
通讯员 韩根跃 本报记者章建森 岳雁/文 吴新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