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教育馆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
浙江在线12月16日讯
今年10月21日,在湖州市德清县,一座以身边榜样教育典型为特色的德清县公民道德教育馆正式开放,开馆1个多月来,参观者达到上万人次。
德清是全国百强县之一,富裕、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不过,和其他一些百强县在经济发展中往往伴随着犯罪率上升的现象不同,最富裕的德清,却有着同类地区最低的发案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一直在95%以上,在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更是位列前茅。
这一切都得益于德清县长期坚持不懈的道德建设,从1997年德清上柏镇太平村农民马福建全国首开“草根道德奖”,到后来一大批平民道德典型的出现,再到今年公民道德教育馆的成立,德清县在道德教育建设上独创的“德清模式”,为新时期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树立全社会良好的道德氛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22个草根道德奖
重新唤起对传统美德的追求
今年50岁的马福建原是德清县武康镇农贸市场的一个水产经营户,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政府的各项政策优惠,他靠经营海鲜冷冻批发,成了当地首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之一。腰包鼓起来的马福建是个不忘本的人,每当逢年过节,他都会带上一批鱼虾免费送给镇上福利院的老人们改善伙食。
1997年,经过深思熟虑,马福建拿出平时积攒的1万元钱在德清上柏镇太平村设立了全国第一个草根道德奖——“孝敬父母奖”。第一届“孝敬父母奖”颁给了太平村的4对孝顺子女,马福建亲自为他们颁发奖状和奖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那一年开始,太平村的好儿子好媳妇渐渐开始多了起来。到了第四届“孝敬父母奖”时,太平村的村民们几乎评了个遍。
在马福建的带动下,德清民间掀起了一股“百姓设奖奖百姓”的社会新风。随后几年,由普通百姓发起的22个“草根奖”先后设立起来,退休老人朱天荣设立的“环保奖”,退伍军人刘志国设立的“拥军奖”……尊老敬老、重视科教、注重环保等良好风气从此在德清民间流传开来。
一批平民英雄
阐述新时期“真善美”的真谛
家住德清县武康镇塔山村的蒋引娣,在1996年经营副食品批发部时,欠下了24万多元,家庭陷入困境。
面对巨额债务,蒋引娣没有躲避,而是选择了还债。她把所有债务一笔不落地记在了香烟壳上,向姐姐借了1500元钱,和丈夫回到乡下,开始养猪还债。每当生猪出售,钱还没有在手里攥热,蒋引娣就拿去还债了。
2006年3月,蒋引娣还完最后一笔债,她的眼睛湿润了。她说,做人就要“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今年79岁的陆松芳,是德清县新市镇的一位普通老农,以送煤饼为生,送100斤煤球只有2元钱的收入。
老人家徒四壁,平时节衣缩食,勤俭持家,很舍不得花钱,一件衣服都能穿上好几年。可就是这么一位在物质上并不富裕的老人,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第三天,毅然捐出了平时积攒的11000元。而这些钱,他即使不吃不喝,也需要两年时间拉完50万斤煤饼才能赚到。
中华民族传统的“善”在老人身上体现得一览无余。
在德清,像蒋引娣、陆松芳这样的平民英雄还有很多很多,代父行孝的黄国强、救人无数的钱素春……
小人物们的大爱和真情感动了社会,也为我们在新时期如何追求“真善美”树立了一个个标杆和榜样。
一座道德馆
树立传承美德的丰碑
今年初,经过多方论证,德清县开始在市区筹建全国第一个展示道德人物的公民道德教育馆。10月21日上午,这个以身边榜样教育典型为特色的德清县公民道德教育馆正式建成开放。
占地400平方米的“道德馆”位于武康镇余英坊,设有敬业之道、爱家之德、立人之品、乐善之行和道德建设五个展区,首期入馆有20多位当地有名有姓的道德典型,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实物资料等形式展示。、
展馆着重介绍了赵来法、许勋等人的敬业奉献精神,以及陆松芳的倾囊捐赠、蒋引娣的守信还债、钱素春的舍命救人和马福建的敬老、钱立玲的拥军、民间设奖人的善举……都是当地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和事件。
馆内还展示了“千百读书”、“欢乐德清”、“游子文化”、“文明五心”等德清特色的公民道德建设成果。
此外,道德馆还设有观众宣誓、留言等互动内容,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大屏幕可举行入队、入团、入党等仪式,进行道德宣誓等活动。
为使闭馆期间也能让周围的群众了解展馆内容,展馆一改常规的封闭性式样,利用房子的前后走廊,部分墙体换成了落地玻璃,一天24小时都能向观众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