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船里发掘出来的青瓷碗
|
浙江在线12月17日讯
“在过去一年,我们宁波水下考古队对宁波、舟山、温州等三个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和探索,取得了很多重大的突破。”昨天,在全国水下文物普查工作阶段性总结会上,宁波市水下考古队执行队长林国聪在会上汇报水下考古在这一年来的成果。
2009年,宁波水下考古队在三个海域发现了大量文物,其中仅在宁波海域的木质古沉船中就采集出水473件文物,而在温州海域还确认了一处明代沉船遗址。此外,考古队引进了一套德国产的多波段声纳探测设备,在舟山海域对清末沉没的“海天”舰展开了探寻。
这一年里,宁波水下考古队在对沿海展开探索之外,还启动了丽水市水下文物普查,由此拉开了浙江省水下文物普查由沿海海域向内陆水域逐渐扩展的序幕。
宁波海域:清代古沉船里又发现473件文物
宁波海域的木质古沉船发现于2008年10月,当时考古队员采集了印章、西班牙银币、精美青花瓷等15件文物。
今年,调查人员又采集出水遗物473件,除了少船上量生活用品和船体构件外,大部分是运输船货,其中瓷器430件,陶器7件、铜器30件,锡器1件,砺石1件,4件木质标本。
经过考古队员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沉船是一条清代的中等规模的远洋商贸运输船,船体是以龙骨和肋骨为主要纵横构架的尖(圆)底木质海船,航行中触礁沉没。
舟山海域:“海天”舰基本情况摸清
“在对‘海天’舰的探寻中,我们利用文献记载、当地的知情人士和相关部门先做了前期的准备,最后还花500多万引进了一套德国的先进设备——多波速声纳探测仪,最终将扫描面积扩到到了166650平方米。”林国聪说。
利用三维声纳,考古队员基本弄清了该舰在水下的大体情况:残长72米、宽14米、高6米,其正面较平,一端翘起,另一端位置较低,头部尖形,距水面深度在8到16米不等。由于该水域海水能见度几乎为零,水下环境非常恶劣,目前还没有派潜水员下水探摸。
“海天”舰是1896年11月清政府向英国购买的,属于二等巡洋舰。它于1904年4月24日晚触礁沉没,当时清政府仅对舰上货物进行了打捞。之后,该舰又遭受过两次大规模的盗捞。
温州海域:确定一处明代沉船遗址
在对温州海域的水下文物普查中,考古队员共采集了水下文物标本36件。这件36件文物绝大部分为陶瓷器,少量为木板,分属五代、宋、明、清等各个时期,年代跨度近千年。
此外,考古队还在这个区域确定了一处明代沉船遗址。目前,考古人员还在对该船进行近一步的考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