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中午十一点,家住杭州市北山街道的黄大妈就搀着老伴的手慢慢走向街对面的火锅店。从今年三月开始,她和老伴的伙食几乎天天在这家饭店解决。这可不是两老奢侈,而是这家火锅店的另一个身份是北山街道宝石社区的老年食堂。
在此之前,黄大妈也过着日日做菜的生活。她曾细细盘算过,每天每顿饭的成本在10元左右,而做饭的时间成本则要2个小时。如今,在宝石社区有483位老人可以和黄大妈一样不用再愁吃饭问题。这完全得益于北山街道宝石社区将老年食堂市场化运营。
昨天,北山街道就老年食堂市场化运营问题召开了座谈会,北山街道宝石社区与秦妈火锅店签署了一份特殊的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宝石社区的老年食堂爱尚餐厅将在该火锅店内正式诞生。
“菜价不贵,最便宜的5元,最贵的7元,而且每个套餐都保证有一个荤菜。”社区工作人员说,现在每到吃饭时间,社区就有大半老人开始聚集在这里。这让其他社区的老人艳羡不已。不过,昨天的座谈会上,北山街道已开始全面启动老年食堂市场化运营。如锦江之星酒店、浙江图书馆等企业都将有望与老年食堂接轨。
“以前,是政府在承担老年食堂运营,光找场地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该街道相关负责人指出,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都是办老年食堂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虽然工商局允许公益性单位无需审批营业执照,但是过低的利润率往往会降低食堂餐饮的质量,继而也会引来老人们的不满。
秦妈火锅店刘经理表示,从试营业至今,每天约有30多位老人光顾餐厅。“除了做堂食,我们还可以提供送餐上门的服务。而特困户还可以使用社区派发的服务券。”刘经理承认,老年食堂的利润率并不高,而且卫生要求又相当严格。不过,他看中的是通过老人而引来的商机。“比如他们的子女要请客聚餐,就可以依照老人的推荐来这里消费。而通过这些人,又可以引发潜在商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企业与社会双赢的局面。
据每日商报 记者 林轶洁 张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