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宁波12月31日讯(通讯员 张跃镪)“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中,两鬓苍苍十指黑。买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服口中食……”唐朝白居易的一首《卖炭翁》道出了古代卖炭翁的辛酸生活,而在宁海双峰大山里的大岭头村,现代“卖炭翁”俞国庆却面对笔者的采访,兴奋得用原生态唱出了翻身歌:“卖炭翁,伐竹烧炭在双峰,电气化烧的炉火旺,衣着光鲜无污染,卖炭出口欧美亚,赚的钞票乐开怀,全靠电力帮山村,卖炭助村又富家……”
听完俞国庆的歌,让笔者心里有一种亢奋、激情、无限感叹的心情,新农村电气化,确实让山村群众享受了新农村、新电力的幸福感,让世代务农的农民走上了新农村、新生活的康庄大道。
在海拔600多米的双峰大岭头村,只见俞国庆建造的6只新窑洞整齐地排列在一次,十几位村民正在送竹进窑,通红的炉火映在窑工的身上,脸上是红扑扑的笑。憨厚朴素的俞国庆看到我们到来,脸上露出山里人那种淳正朴实的笑,与他那结满厚茧的双手握在一起让人感到稳重与放心。“见到你们电力工人,仿佛见到了亲人。”俞国庆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我感到十分亲切。这到底怎么回事?笔者连忙与他拉开了话题。俞国庆凝重地告诉我,四十多年来,他和家人一直生活在大山深处,靠拖拉机运输、收笋、收毛竹、收树来贩卖过日子,一年不到万元的收入,全家人连薄粥都吃不饱,更谈不上与城里人一样,购买电视、冰箱、空调等奢侈品,有时候过新年了孩子们都吃不起一瓶酸奶。说到这里,俞国庆的眼圈是红红的,屋里的气氛也显得沉闷。
2000年,走乡穿城的俞国庆在卖毛竹中发现竹炭的商机,他卖掉拖拉机,借钱在村里办起了竹炭加工厂,为了竹炭的产量和质量,他六下临海,终于学会了制炭本领。由于当时村里用电线路老化、电压不高,生产出来的竹炭质量得不到保证,每吨竹炭价格为2900元左右,产量也上不起,一年下来仅仅能维持一家生活。俞国庆偷笑着告诉我:“由于电压低,一只窑的竹炭月产量仅为2000斤,而且把人也熏得黑不溜秋,城里的亲戚都称我像古时的卖炭翁,卖炭只得糊糊口,村里人也讥笑我是不赚钱又邋遢的窑炭工。”
俞国庆说,2007年,宁海供电局花了大本钱,为我村投入了60多万元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这一下,村里的线路变粗了,电压提高了,厂里也接上了变压器,我烧炭发财的欲望也高了。2007年5月,我从朋友处借来十几万钱,一次性建起了六只窑洞,生活从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望着俞国庆手舞足蹈的高兴劲,笔者连忙问:新农村电气化到底有多大的好处?俞国庆斩钉截铁地说:“电气化好处大着呢,你是城里人,不知道,可对农村百姓来说,实在是救命草,摇钱树。”俞国庆数着指头告诉我:“由于用电质量好了,过去一窑月产2000斤,如今一窑能产30000斤,我的六口窑洞每年生产的竹炭供不应求,08年我赚了30万元,今年产值400多万元,又赚了40多万,你说,这样的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给农民创造的实惠能少吗?”
俞国庆的话音刚落,他的老婆抢着说:“新农村电气化的好处咱山里人说不明,但电力职工的服务咱记得清,每到刮风雨雪天或者夏季高温天,黄坛供电营业所的职工总要上门服务。2008年的雪灾他们连续两天冒雪为厂里抢修线路,今年12月,又一次赶到厂里为咱扫雪,整修线路,这样的电力职工真比咱亲眷还要亲。”“是啊,新农村电气化是救星,供电职工有爱心,有了你们的服务,咱卖炭翁也赶上了好年头,日子是越来越甜了。”俞国庆说到这里,捧着茶杯的手有些颤抖,他平了平心说,依靠新农村电气化带来的成果,咱厂的产品前二年出口日本、韩国,今年又跟美国、法国签订了合同,到2010年,产值将达到500万元左右,利润有望突破200万元,还能为村里的竹民创造几百万的收入,这都是电气化给农民带来的福音。
随着采访时间的渐渐逝去,窑洞里的竹炭又要起炉了,俞国庆夫妻俩赶紧给窑洞停电熄火,面对六个窑洞满满的竹炭,他们又将收获满钵,望着俞国庆夫妇喜庆的笑脸,我不由从心底里发出:喜哉——新时代的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