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气象局
(2010年2月9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上午好!
气象与“三农”工作关系密切,农村始终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地区,农业是最易受天气气候影响的脆弱行业,农民是最需要气象服务的重要群体。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和迫切。
2009年,我省气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部署,组织实施了以“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向农村延伸”为核心的气象为农服务十件实事,得到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要求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经过一年的努力,“气象为农服务十件实事”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受到了全省各级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响应和普遍好评。据省调查总队调查,2009年农村气象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5%。
一、2009年气象为农服务十件实事完成情况
(一)建立了农村气象联系卡制度,为农村合作社、农业大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针对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实际,广泛邀请乡镇政府领导、村干部、农业渔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召开各种形式的气象服务恳谈会172场,充分了解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气象服务联系卡制度,向16类5739个农业大户分发气象服务联系卡。通过电话、短信、传真、现场服务等方式,建立服务需求调查反馈机制,搭建气象部门与农业大户之间的互动平台,及时为大户提供针对性的农用天气预报和灾害警报等,开展一对一“保姆式”式气象服务,受到农业大户的好评。
(二)建成16个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有力推进农村和农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与省农办联合开展了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创建活动,并纳入了省委新农村建设目标内容。围绕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气象信息接收与应用能力、气象灾害应急能力,按照有组织、有人员、有规划、有设施、有预案、有活动的要求,建成了16个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进一步提升了乡镇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农民避灾自救能力。
(三)完成乡镇气象灾害监测站覆盖率80%的目标,有效减少农村气象灾害的监测盲区。
2009年在248个乡镇新增气象灾害监测站,全省乡镇覆盖率达到86%。围绕农林渔业生产增效,积极推进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墒情观测站、沿海和海岛强风观测站、船舶气象站建设,提高了农村、沿海和海上、重要流域、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四)编发《浙江省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手册》,向万名气象协理员赠阅《气象知识》杂志,普及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针对浙江省现代农业、农村、农民的特点,从气象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影响出发,与省农办、省应急办联合编写《浙江省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手册》,发放到乡镇领导、农业大户和气象协理员手中。向全省气象协理员赠阅《气象知识》杂志6万余册,编发《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指南》5万份,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气象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科学意识和素质。
(五)加强乡镇气象预警信息接收系统建设,进一步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
全年新建乡镇气象预警显示屏366个,全省总数已达1337个,建立了95个乡镇气象工作站,启动5个县的气象信息接入农村“村村响”广播系统建设,便于广大农民群众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气象信息。目前,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农村广播、报纸、电视、农民信箱、咨询电话、电子显示屏、气象工作站等及时获取气象信息。(六)制定农村防雷避雷技术指导意见,指导新农村建设防雷避雷工作。
联合省农办、省建设厅出台《浙江省农村防雷减灾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农村防雷避雷技术指导意见,推广了科学防雷的技术和知识。组织开展农村防雷知识和施工技术培训,加强农村防雷减灾规范化管理,推进村民由被动防雷向主动防雷转变。
(七)创建11个防雷示范村,落实农村建筑物防雷避雷措施,为建设“平安浙江”助力。
制定了《浙江省防雷安全示范村建设标准(试行)》,以点带面推进农村防雷减灾工作。以设立防雷安全员、建立雷电灾害报告制度、新建建筑物安装防雷装置、开展防雷安全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建成11个防雷示范村。
(八)开展四类经济作物的气候区划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品牌资源、发展高山农业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编制完成全省茶叶、杨梅、柑桔、山核桃等经济作物的气候区划,指导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山区小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各地依据气象部门的农业气候资源区划成果,发挥区域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育苗、花卉、水果等高山产业和反季节蔬菜,推进高山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九)建立40支标准化的人工增雨作业小分队,积极开展农业抗旱、森林防火、生态保护、水库蓄水服务。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全省建成40支标准化人工增雨作业小分队,共实施人工增雨作业31次,发射火箭弹147枚,增水约6千万立方,在增雨抗旱、水库蓄水、森林防火、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十)开展万名乡村干部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提升农村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
通过党校授课、乡镇领导干部专修班、气象协理员培训等方式,开展面向乡村干部、农业专业大户、气象协理员的气象知识专题培训270场,共计24690人次,进一步提升乡村干部了解气象、应用气象信息的意识及防灾减灾、抗灾避灾的技能。
二、2010年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
我省气象部门将按照“围绕民生、服务大众”的要求,2010年继续实施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
一是发布《浙江省气象服务白皮书》。规范我省公众气象服务产品,让公众知晓气象部门能够提供哪些气象服务、如何便捷地获取气象信息,并了解、理解气象服务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二是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气象灾害监测站。新增100个乡镇气象灾害监测站,通过优化、充实乡镇气象灾害监测网,使农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指导新建10个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继续推进乡镇气象防灾减灾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示范乡镇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四是在电视气象节目中发布农用天气预报。围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研究建立水稻、茶叶、桑蚕、柑橘等10大类农业气象指标体系,发布农用天气预报,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农业气象服务。五是在舟山海洋广播电台增发针对性渔场气象预报。发挥舟山海洋广播电台服务覆盖半径达到800公里的优势,播发渔场分区预报和沿海一周天气趋势预测。根据每个季节渔场气象灾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海洋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六是编发《雷电灾害防御服务手册》。规范防雷安全管理和便民服务内容,公布雷灾报灾热线、雷电技术服务咨询和投拆电话,推广防雷减灾适用技术,增强全社会防雷安全意识。七是编制《浙江农村住宅防雷设计指导图集》。编制适合本省农村房屋标准图集的防雷装置设计示范图,引导农民按照防雷规范标准建房,推动防雷技术在农房建设中的应用。八是建设“浙江天气网”。打造快捷实用的便民气象服务网站,为公众提供实时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为专业用户开辟气象传真、气象信箱、气象网页等服务新渠道。九是开展跨地区气象电话咨询服务。在通讯部门的支持下,改进和完善“96121”和“12121”气象咨询电话功能,解决好固定电话和移动通讯查询外地天气预报的瓶颈问题,实现跨地区获得气象电话信息咨询服务。十是组织100场气象科普活动。组织广场咨询、培训讲座、电影下乡等科普活动,送气象科普进农村、进基层,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