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创业初期,举步维艰,升华人能省就省,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做大做强;上市以后,企业发展突飞猛进,升华人珍惜每一分钱、每一样物资,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如今,面对金融危机,升华人更是传承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力求保持科学平稳发展。
【背景】
升华集团以生物与精细化工、新型建材与装饰材料、房地产开发及商贸服务为主导,所属核心企业升华拜克是我市首批上市公司,现有总资产50亿元,净资产近20亿元。
20余年来,该集团先后承担和完成了20个国家级项目的建设和改造,并与中科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1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飞速发展,连续10年蝉联湖州企业规模、效益首位。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73.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2009年,是升华集团实现“三年冲百亿、五年上台阶”目标的关键之年。可就在攻坚之年,金融危机同样冲击和影响着这一企业。危机关头,是止步不前,还是逆流而上,一向不服输的升华人自然选择了后者。
然而,逆流而上需要过人的胆识和慎密的策略。
不等、不靠、不要,该集团通过建立专卖店,加强品牌建设,以及投入巨资进行科技创新等措施,用一次次果断、漂亮的出手,回击了寒流的侵袭,实现着逆势上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团下属的近50家企业的6000余名员工,更是用勤俭节约这一具体行动来应对金融危机。
【主角】
夏士林,56岁,高级经济师,升华集团的“掌舵人”,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靠着实干和拼搏,把一个连续亏损三年、差点破产的小企业打造为“全国大型工业企业500强”、“浙江百强企业”、“浙江民营经济50强”。
【剧情】
近日,升华集团总部员工小李在复印文件资料时,发现复印机上贴了张写有“请双面复印”字样的纸条。这小小的纸条表明一场“向管理要效益”的主题活动已在整个集团全面展开。
“管理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而勤俭节约又是管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集团董事长夏士林说。该企业就发出了增收节支的倡议,下属各单位进一步增强成本意识,严控经营费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能省则省,能简则简。
很快,倡议就得到了集团上下的积极响应——
拜克公司总部在对各子(分)公司签订年度考核协议时,除经营业绩增长指标外,新增了公务用车与招待两项费用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12%的硬指标;
云峰新材启动了优化人员结构、提升工作效率的专项行动,对近40位行政人员的岗位重新调整,有些部门合并,有些工作岗位撤并,使人才结构更加优化。同时,还将公车列为整治对象,目前7辆公车中的4辆已被列入出售名单;
本身以废铁为主要原料的华源公司,员工们已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各部门负责人向公司领导上交的汇报材料,大都是双面打印;
升华大酒店则以争创绿色饭店为契机,对酒店内水电开关、空调开关都贴上了标志,写上了控制范围和责任人,合理控制开关时间,做到责任到人……
夏士林说,眼下,许多企业遭受金融危机的困扰,怎样摆脱困境,保持科学平稳发展?各家有各家的谋略,或调整产品结构,或进行技术创新,但这些并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他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强化管理,从勤俭持家中淘富矿。
【旁白】
走进“升华”各个生产车间,到处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6000余名职工正用具体行动与企业共渡难关。
人,以人为本。这是升华集团20余年来一贯坚持的原则。
面对一心为企业着想的辛勤员工,夏士林感慨万千。他说,“不管形势有多严峻,困难有多大,我们持续发展的信心不变、决心不改、目标不动、措施不松,确保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点评】
作为湖州市首家上市企业,升华集团可谓“家大业大”。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该集团时时刻刻传承和发扬着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力求把每一分钱都花到点子上,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此举不仅仅是为了省钱,而是从细微之处凝聚合力,使职工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