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溪村的移民村里乡村别墅比比皆是
周以国在病床上接受采访
浙江在线04月14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宁波余姚陆埠镇的干溪村,2001年由干溪、近山、里岗、外岗四村合并而成,当时负债十几万元。
如今,干溪村成了幸福和谐的小康示范村。130亩的干溪村工业小区,已有20多家企业落户。全村有大小企业70多家。
去年,干溪村社会总收入943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1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18元,比2001年增长384%、493%和186%。
数据的背后是汗水和智慧,而村民说,这些都和一位好书记有关,他叫周以国,村里乡亲一说起他脱口而出的是“阿拉阿国书记”。
他让移民高兴地住上别墅
村委办周以国的办公室,因为他不在,显得空空的。
但从他办公室望出去,干溪村一览无余,尤其是那片移民新村特别惹人注目,单体的联体的别墅比比皆是。住在新村的250多户村民,都是近几年从山上搬迁下来的高山移民。
干溪村下山移民工程,是周以国书记生涯中一条重要的线索。
从里岗村搬下来的80岁李象耀老人说,“我已经在这个新房里过了两个春节。”
从山上搬下来后,老人的大儿子分到一套125平米的房子,花了154000元,患有手疾的小儿子也拿到一套50.8平米的房子,总共只花了40000元。
56岁村民陈月珍一家住进了200多平方米的联体别墅,“以前住山上,交通很不方便,到镇里来回至少3小时,现在到镇里骑车5分钟就到。”
村民李贤涛是第一批搬进新居的高山移民之一,“我们世世代代住在山上的木头房里,日子过得穷。下山后,大家都找到了工作,孩子读书都方便多了。
“历时8年投资5000余万元的下山移民工程,至今没发生一起纠纷、上访、安全事件。”陆埠镇镇党委书记蔡柏灿感叹说,这太不容易了。
住院都带着移民安置资料
在周以国办公桌的玻璃台板下,压着一张他写的《近期工作计划(草)》:1月5日,水厂结账;1月6日,班子及拆迁安置办会议;1月7日上午,宅基地整理验收,下午工业会议;1月9日,村办公室召开队长会;1月11日,联体别墅抽签到户……
工作计划内容多和高山居民搬迁有关。
联村组长蒋咸军说:“那是以国书记早就安排好的工作,没有想到他1月4日会去杭州住院治疗。”
去年12月份,镇里组织村干部体检,医生在他的体检表上醒目写上“肿瘤指标超高”字样,周以国被确诊为鼻咽癌。
今年1月4日,一直以“工作忙”不就医的周以国,被镇领导、村干部“逼”着住进杭州肿瘤医院。
住院时,周以国随身带着厚厚一叠有关村里下山移民安置工程的资料。
他说:“不把征地户、缺房户的事情安排好,我闭眼了也不安心啊!”
上周五下午四点,浙江肿瘤医院机场路门诊部,周以国刚结束他的第3次化疗,之前,他已完成了35次的放疗和2次化疗。
“还有3次化疗,治疗后比较虚弱,比较困。”躺在病床上的周以国头发渐少,脸有点浮肿,皮肤黝黑,但双眸明亮。
“新村建设还没落成,老村还没改造好,村里经济还可以更好……”周以国的心里,村里总有那么多的工作让他放不下。
村里乡亲一批批地来看望他。
“大家”越来越美“小家”越来越破
周以国妻子周爱莹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照片,去年国庆节夫妻俩唯一一次出游时的留影。
西湖白堤上,两人笑得很甜。
在家里烧菜烧饭、扫地洗衣……周以国样样上手。但在工作时如果打搅他,会比较凶,“自家小厂有些事拿不定主意,我想和他商量一下,但他总是不管,凶巴巴地说‘我村里的事还忙不过来呢’。”
村里人都盖了新房,而周以国的家,还是两间建造于80年代的老楼房,墙面斑驳脱落。
干溪村委委员章建奇说:“这个房子在当年建成时,可是村里最好的。”
当书记十年,干溪村越来越漂亮,村书记周以国的“小家”却越来越落伍。
2月13日,因周以国生病,周爱莹没时间照料厂子,自家小厂无法维持,只能转让。周爱莹说:“以国当了村书记,一门心思扑在村里工作上,10年来,工厂生意越做越小。”
下山移民工程刚启动时,碰到资金周转困难,周以国拿自家钱垫上。
但妻子和儿子不怨他。
儿子周鹏说:“只要爸爸好就好,我已经成年了,自己有双手,房子之类的要靠自己赚。”
病房外的周爱莹眼眶通红,她说:“只希望以国身体快点好起来,我们一家再去游西湖……”
陈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