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诗画江南 > 点击湖州 正文
[特稿]世博之路为何从南浔起步?辑里湖丝讲述“丝博之情”
  浙江在线南浔4月24日讯(记者 童俊) 说起中国与世博会最早的牵手,不得不提起湖州市,早在1851年,南浔的“辑里湖丝”就以参展品的身份获得了首届世博会的金奖,中国与世博会由此牵起了第一根红线。

  159年后,60余件湖州“丝绸国宝”运抵世博中国馆,世博期间将作为展品和用品,体现湖州与世博浓浓的“丝博之情”。

  世博之路从南浔起步

  世博之路为何会从南浔起步呢?

  主角当然是辑里的湖丝。

  南浔是辑里湖丝的发源地,在明中叶起至清代,南浔迅速发展,成为江南雄镇。

  鸦片战争后,随着上海开埠,上海迅即成为辑里湖丝运销海外的重要通道。当时有很多南浔丝商利用地缘和业缘优势,贩丝沪上,崛起上海滩。

  如南浔“四象”之一的顾福昌在浔沪两地分别开设丰盛丝经行、寿泰丝栈,是上海开埠后最早经营生丝出口业的华商之一。“八牛”之一的陈熙元在浔沪两地分别开设裕昌丝经行、裕昌丝栈,成为著名的“丝通事”。

  广东籍沪商徐荣村的“荣记丝行”也以经营辑里湖丝为主。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徐荣村看到这是一个宣传自己的极好时机,即寄了12包自己经营的辑里湖丝前去参展。

  由于“荣记湖丝”包装简陋,在世博会上并未受到西洋人的青睐。所幸世博会举办时间长达半年之久,“荣记湖丝”历经时间考验,终于质压群芳,脱颖而出,夺得金、银大奖,并获得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的“小飞人”证书。

  “荣记湖丝”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民族工业品牌。这是中国首次在世博会上夺金,从此,“辑里湖丝”名扬天下。

  “丝绸国宝”百年后再进世博馆

  辑里湖丝远销海内外使南浔丝商群体财富迅速累积膨胀,形成了所谓的“四象八牛七十二小金狗”,估计财产总额在六千至八千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

  新中国成立后,蚕桑生产一直以来是本地农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蚕茧产量在全国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居全国重要地位。

  位于南浔区菱湖镇的丝绸之路集团浙丝二厂是全国最大的生丝生产企业。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已成功申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即将开幕的上海世博会上,湖州制造的60多件“丝绸国宝”也运抵世博中国馆,将再次展现湖州丝绸的风采。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特稿]全国知名网媒记者夜访宁波天一广场(组图)
·[特稿]宁波杭州湾新区欲建浙江新“浦东” 借世博向世人吆喝
·[看中国网]古城绍兴迎来浙江行采访团 打造全城旅游
·[中国青年网]嘉兴:不折不扣的长三角旅游集散地
·[中国台湾网]网记齐聚绍兴新昌县 感悟佛教文化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