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你是"隐形爸爸"吗 称职父亲是朋友+师长型

2010年04月2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4月25日讯据今日早报 民办小学报名现场,幼儿园大班男孩因为找不到妈妈哭了;男女生打架,男孩竟然输了;69%的女生说,班上的男生缺乏男子汉气概……越来越多的事,让家长和老师开始纳闷:现在的男孩怎么了?(详见本报4月19日8、9版报道)有专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

  那么,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爸爸怎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本期“名师大讲堂”,早报邀请到了杭州景成实验幼教集团园长高晓微,给我们的家长,尤其是孩子的爸爸们提供了一些建议。

  7%的爸爸觉得

  教育孩子和自己无关

  “父亲淡出家庭教育,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很多父亲甚至觉得,教育孩子本来就应该是母亲的责任,与自己无关。”高园长曾在自己的幼儿园里做过一次调查,共有526位父亲参与了这次“父职教育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父亲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是一样的,孩子有母亲管教就可以了,有7%的父亲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母亲的责任。

  “造成这种现象,除了‘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竞争激烈、父亲工作繁忙也是原因之一。”在调查中,只有47%的爸爸表示,自己每周都能保证双休日,有18%的爸爸平均每天跟孩子在一起的活动时间,连半小时都不到;86%的爸爸认为,没空管孩子的重要原因是“工作太忙”。

  “虽然工作忙是客观原因,但不少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高园长认为,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更多的父亲充当了家庭经济支柱的角色,压力确实很大,但这些并不能成为父亲们淡出家庭教育的借口。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正是父亲教育的缺失,才造成目前不少孩子的性格问题和学习障碍。

  在品格培养和智力发展上,爸爸的作用不可替代

  “美国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高园长认为,这是因为同在一个家庭、面对同一个孩子时,父亲和母亲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多差异。

  “这种差异,首先是由男性和女性在气质上的差别造成的。”高园长认为,母亲提供给孩子的,更多的是温情和舒适感,而父亲则提供力量、支持与依靠,所以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品格培养、智力发展以及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确立上。

  “父亲在教育孩子时,一般比母亲有更强的目的性,比如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具体应该怎样做、需要哪些条件,父亲心中一般都有计划,但大多数母亲则相反,虽然她们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但在实际教育中,却往往显得无计划。”高园长举了几个例子:如在生活习惯培养上,父亲一般会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而母亲却总想保护孩子。在知识的传授上,父亲偏重史、地、哲,他们会给孩子讲历史故事等,而母亲则喜欢给孩子讲童话。

  “社会相关研究也发现,父亲在孩子智慧的培养、性格和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园长说。

  称职的父亲该是“朋友+师长”型

  “目前家庭教育中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是爸爸们的‘隐形缺席’,这种‘缺席’,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高园长给出了“隐形爸爸”的两种判断标准:一是沉溺于自己的事业,对孩子的交流、要求等,采取拒绝的态度。二是想跟孩子交流,但孩子提出具体要求或出现问题时,不知所措。

  “调查发现,大部分父亲跟孩子进行的活动方式很贫乏,74%的父亲表示,跟孩子在一起活动的主要方式为看电视,还有67%的孩子表示,爸爸在家只管自己看报纸、看电视、玩电脑,从来不管自己。”高园长把不恰当的父亲教育方式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不管”型:为孩子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少,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二是“严管”型:习惯采用严厉的手段来教育孩子,如斥责、棒打等。这种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情绪,对父亲失去信任感和安全感,压抑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是“包办”型:对孩子一味溺爱,孩子有要求,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强和不负责任的消极特性,不利于孩子竞争力的培养。

  “称职、理想的父亲,应该是‘朋友+师长’型的。”高园长认为,父亲首先应该是一个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他们会经常挤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参与孩子的活动。其次,父亲还应该是一个孩子可以信赖的师长,用自然的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孩子学习。

  怎样做一个好爸爸,推荐你看两本书

  高园长表示,在她所做的调查中,有98%的爸爸支持“父职教育指导活动”,愿意参加的爸爸占82%,这说明大部分爸爸还是希望能成为好父亲的,但调查同时显示,99%的爸爸没有参加过父职教育的培训。目前,具有实践操作性的父职教育指导课程非常少,而且不管是在图书馆,还是书店里,关于父职教育的参考书都不多。

  那么,爸爸们应该怎样做个好父亲?高园长认为,首先需要爸爸们认识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愿意花更多时间主动参与。只要重视,肯定可以抽出时间。高园长举了一个例子,有个爸爸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家很小,从厨房到阳台只有一条过道,但他会经常和孩子在过道里踢小皮球,其实孩子根本不在乎玩什么,只要是玩,他们都会觉得很开心。

  其次是加强学习,比如听讲座、看书、与别人交流等。高园长给爸爸们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三位美国爸爸写的《爸爸手册》,另一本是德国游戏教育学家海克·鲍恩写的《爸爸和你玩》。前者是作者根据自己教养孩子的心得,指导爸爸们如何从宝宝呱呱落地到青春期,和孩子建立起亲密关系。后者向父亲们介绍了很多充满乐趣且易于操作的游戏,告诉父亲们如何与1~10岁孩子共同参与。

  “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话一定要说,有些事一定要做,比如让孩子从小明白什么是自尊、诚信,什么叫有爱心、讲道理,而且还要以身作则去做,让孩子从父亲的行动中看到这些道理。”高园长提出的另一个建议是,爸爸们平常要多亲近孩子,尽量坚持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间。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家庭亲子互动,孩子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早报教育群互动提问

  怎样让孩子

  改掉胆小的毛病

  网友Thinking:我儿子今年六岁,胆子非常小,连下个楼梯都是一级级地往下移,他爸爸在儿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似乎是一个局外人,有时间也不怎么和儿子玩,怎样让孩子改掉胆小的毛病?

  高园长:这个爸爸其实就属于“隐形缺席”,虽然每天在家,但并没有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对孩子产生一种正向的影响。孩子的爸爸和妈妈应该做好沟通,一起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比较内向胆小的性格,不妨尝试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鼓励孩子多与陌生人、尤其是与同龄人交往。

  

  如何改变“严母”形象

  网友“梅花雪”:以前都说“严父慈母”,但现在好像反过来了,因为爸爸平时不怎么管孩子,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对他好,妈妈反倒成了恶人,有时候爷俩还来个“统一战线”,对付老妈。妈妈们感觉有点“吃力不讨好”,怎么改变这种状态?

  高园长:这个问题是由父母在孩子教养过程中的不平衡造成的,以妈妈教育为主,爸爸只是偶尔陪孩子玩一下,按照孩子的心理状态,总是认为谁管得少谁就好。要改变这一状况,还是要让爸爸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不要只做“旁观者”,只有当爸爸也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角时,这一状态才能得到改变。

  

  怎样让孩子

  适应幼儿园生活

  网友林女士:孩子下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之前没上过托班,现在如果直接让他上小班,怎样才能让他尽快适应没有家人陪伴的状态?

  高园长:我在调查中发现,在幼儿园新生适应期内,那些焦虑感较低的孩子,他们的爸爸都较多地参与了家庭教育。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孩子的独立能力、交往能力和自信心等,就会受到影响。以我的观察,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程度越高的孩子,越不会受此类问题的困扰,他们在幼儿园往往能更快适应,也更受其他孩子的欢迎。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实习生 王卓尔 本报记者 金婕 编辑:郭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