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浙江"城市垃圾终结者"将晋京参加劳模表彰

2010年04月2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4月25日讯缪文根在垃圾填埋场已工作了20多年。

  这20多年,他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方法,使垃圾填埋场不再蚊蝇肆虐、泥泞污水满地,得到国内外专家肯定,他的工作法还写进了国家行业标准。

  今天,他将晋京出席即将举行的全国劳模表彰大会。

  千辛万苦不言苦

  沿着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山路盘旋而上,记者来到倾倒库区。

  早晨是垃圾场最繁忙的时刻,几千吨生活垃圾从杭城四面八方运到这里,推土机在垃圾中穿行,把小山似的垃圾堆推平、压实。

  一个皮肤黝黑、脸上总是带着憨厚笑容的人,正在一丝不苟地指挥着车辆。他就是51岁的填埋科副科长缪文根。

  1981年,初中毕业的缪文根踏着父亲的足迹,进上城区环卫所当了一名走街串巷的清肥员,干的是倒大粪、刷马桶、清粪池的活,但这种既苦又累的环卫工作,缪文根干得有声有色。

  缪文根有一本小本子,记着一些居民的姓名和地址,缪文根说:“那时,碰到年老体弱或腿脚残疾的,我就会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挨个去帮忙。”时间长了,他就用不着本子了,谁家几点起床开门,谁家把马桶放在哪儿,他都了如指掌。

  1985年,因工作调动,他来到垃圾填埋场开推土机。填埋场里,垃圾腐烂的臭味,混合着消毒水的味道,常常熏得人的眼睛都睁不开,特别是夏天,整个垃圾场就像一个大蒸笼,推土机操作室里的最高温度达到45℃以上,身上的汗味与这里的臭气融在一起,怎么都洗不掉。

  即使这样,同事们从来没有听他抱怨过。“早就习惯了,以前条件差,气味还要难闻呢,我们照样都熬过来了。”缪文根对恶劣环境早已习以为常。

  有时遇上暴雨天气,推土机陷入垃圾堆里,缪文根总是二话不说,仰面躺在车轮底下修车,脑袋边上就是垃圾,臭虫、蛆从车上掉下来,更不用说气味了。

  一个夏天,雨后的垃圾场一片泥泞,机器作业相当危险。当时,垃圾场新购的一台宝马垃圾压实机,不小心陷进垃圾堆里,斜斜地横在垃圾坡上,一不小心就会翻车。缪文根挺身而出,凭着过硬的技术把压实机安全地开了回来。

  “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再苦、再脏、再累,总得有人做。”缪文根对记者说,“既然干了就要干专、干好,干活投入了,工作就会有乐趣,不会把它当作一件苦差事了。”

  垃圾填埋有绝活

  缪文根还干出了不小名堂。

  他有一手填埋绝活,6米高的垃圾,通过目测,能把它按1比3的比例,准确地推成18米长的斜坡。“为了减少细菌、收集沼气,垃圾推平后,要盖上一层30厘米左右厚的泥土。缪文根没有一盖了之,而是反复研究怎样才能弄平整。”同事鲁俊告诉记者,在天子岭,缪师傅推得最平整,而且盖土的厚度最合适。

  爱琢磨的缪文根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新工作法。1991年,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卫生填埋标准也随之提高。如何突破已经沿用了多年的“土法子”,让垃圾填得更密实、平整,让周边环境更好,填埋库的容量利用率更高,缪文根凭着一股钻研劲,总结出了“天子岭作业法”,让垃圾场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垃圾作业层采用1比3的斜坡作业法、垃圾层压实达到0.85吨/立方米的密度、用HDPE膜替代原有土料对垃圾暴露面进行覆盖……这套先进的垃圾卫生填埋方法,每年可为填埋场节约成本240万元,节约污水处理费用160万元,得到了国内外专家认可,被编写进《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如今,通往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山路上,铺上了7米宽的钢板路,减少了泥泞和尘土;库区里,原本用土掩埋的垃圾,现在改用薄膜盖住,臭味和苍蝇大大减少,污水处理更规范了……

  “还有很多方面要继续努力改善。”尽管获得很多荣誉,可这位城市垃圾的终结者还在不断琢磨终结垃圾的事。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阮蓓茜 编辑:郭涛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