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飞鹰赛艇:造赛艇跟造火箭一样永无止境
2010年04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想在一堆工人中间认出杭州飞鹰船艇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樟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整天穿着蓝色工作服的老板,这两天急着让家里人熨烫他那套很少穿上的西装,国际赛艇器材委员会主席克劳斯要来了,他得去迎接。这次克劳斯将在中国住上一段时间,他们将继续试验一批为伦敦奥运会研发的新型赛艇。
“飞鹰”靠提供奥运会赛艇而闻名,这条路走了十五年,因为比赛要求不断提高,赛艇也需要不断改进。对于“飞鹰”而言,创新似乎永远停不下来。
第一次科技创新:
彻夜完成了老外布置的任务
其实早在1991年,“飞鹰”名气就不小,北京亚运会时采用了这家公司生产的60多艘赛艇。但是,它仅仅是国内赛艇行业知名,行业外几乎无人知晓这家富阳的小企业。
熊樟友是当地资历很深的船艇木模工,上世纪80年代,丢掉国有企业的铁饭碗自己开起了厂,成为当时“飞鹰”唯一的技术人员。
与许多民营企业家一样,“飞鹰”没有专门的设计团队,只是按图纸加工,原始简单,他们仿世界造艇大国德国的赛艇,从外形到内部构造几乎一模一样,熊樟友却很自豪。
1994年,“飞鹰”将模仿的赛艇参加美国印第安纳州的赛艇展销会,被德国公司看到了,消息传到了克劳斯的耳中,克劳斯一看,当即要求熊樟友的赛艇不能参加世界大赛,按照国际规则,还要罚款。
克劳斯告诫熊樟友,不要模仿别人,研发自己的产品才有出路。
熊樟友说:“德国、美国、瑞士、意大利制造赛艇100多年了,我们怎么赶得上?作为国际性质的赛艇组织,你们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发展中国家。”克劳斯笑了,答应会来中国。
本以为克劳斯随口一说,熊樟友也没当真,没想到1995年农历正月初二,克劳斯真的来到了中国,一看熊樟友的厂房,顿时眉头紧锁,一连串地摇头,“no、no、no”,几乎将“飞鹰”的一切全部否决了,“你们这样要进入国际比赛,还远远不够,六个工艺中要改五个!”
按照这一句话去做,熊樟友算了下,要花至少300万元,几乎是他十年累积的所有资本。
为了提升企业,真正学到国外先进的技术,熊樟友决定要改,克劳斯当天下午拿出一张图纸,要求24小时内做出模型来。
技术人员沈寿根当年是其中一名普通工人,他也参与了那次难忘的任务。“熊董急匆匆拿来一张图纸给我们,要跟我们连夜赶制,我们一看他挺严肃的,也没问什么,就一起做。”那是一张比较复杂的赛艇图纸,有些地方按照他们当时的工艺水品是无法做出来的,按照图纸探讨、琢磨,等雄鸡打鸣时,终于做出了模型。
克劳斯非常感动,答应帮助他们,将国外先进的技术无偿传授给“飞鹰”。
第二次科技创新:
解决一个没有人能解决的难题
1998年后,在克劳斯严令不准出口的三年后,经过材料、技术、工艺的彻底改造,加上克劳斯多次来中国传授国外先进技术,“飞鹰”赛艇终于达到了国际赛艇的标准,在与克劳斯的接触中,熊樟友了解了国际赛艇市场的信息、各国造艇的先进技术,有些还涉及技术机密。
“我们的赛艇有自己的绝活,中国的木匠功夫是世界有名的,少有比我们好的,我们将这些技术融入赛艇制造中去,品质上与国外的赛艇又有区别。”飞鹰赛艇部部长叶有祥说,虽然“飞鹰”学习的是国外的先进技术,但在一线生产中,技术人员发现中西合璧会制造出更好的艇。在长期的生产经验积累中和无数次琢磨试验中,叶有祥不断在改变着赛艇的性能和质量,“国际比赛都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甚至千分之一秒,赛艇制造的一个细小环节都会影响成绩。”
1998年德国科隆赛艇世界杯上,乌克兰用中国制造的赛艇一举获得了冠军。沉寂了三年默默练内功的“飞鹰”,出口订单一下子井喷,就连欧美国家也开始购买这种便宜又好的赛艇。延续至今,90多个国家购买“飞鹰”的赛艇,其中2/3是发达国家。
看到“飞鹰”成功,克劳斯很开心,作为推广国际赛艇运动的官员,他不希望赛艇运动只在发达国家普及,他更希望在国际大赛中看到发展中国家的赛艇进入比赛,发展中国家的运动员也能与发达国家一较长短,以此向全世界推广和普及赛艇运动。
克劳斯看到了“飞鹰”的诚意,也真心诚意地将技术机密悄悄告诉“飞鹰”,每年来中国的次数多了,传授也不仅仅是点到为止,还带来一大帮世界各国赛艇顶级专家,“飞鹰”厂房里不时走动着各种肤色的人,克劳斯本人也参与技术研讨,有时一住就是一个月。
2004年成功在雅典奥运会中标后,克劳斯提出了自动排水这项世界难题——如何能在比赛中或下雨天,将进入船舱里的水自动排出去,减轻船体重量。使用这种赛艇的运动员,在同等条件下,当然能赛出更好的成绩。
但没有一个国家解决这个难题。
“投入了1000万元,我们与外国专家每天捣鼓的就是设计、做模型、试验,最后失败。”叶有祥说,当时参与的研发团队多达40人,其中约1/4是外国专家。叶有祥凭着多年的一线生产经验,提出了不少设计方案,结果外国专家一看摇头连说“no”,“我在吃饭的时候就跟他们打赌,如果我们成功了,你们要请我们大吃一顿!”叶有祥笑着说,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合作。但第一次1000万元砸下去后打了水漂,叶有祥心里很难过,“看到董事长来,就想回避,怕见到他。”
熊樟友几次见他们神色异样,明白他们的想法,并没有埋怨他们,一次开会时郑重其事地说,你们放手去干,我相信你们!这一次,熊樟友咬牙又砸下去2000万元。
一年多的时间,无数个日日夜夜,失败的模型当作垃圾堆满了整座仓库,这项技术终于研发成功,“飞鹰”获得了技术专利,“飞鹰”也被业界誉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范本。
第三次科技创新:
为伦敦奥运会研发新产品
年利润的40%投入研发,这是许多企业不可能去做的事情,但“飞鹰”每年都在做。
北京奥运会上,“飞鹰”赛艇获得了4金5银5铜的成绩,去年被授予三个世界大奖。
本来是赶超别人,现在是别人赶超自己,熊樟友心里还是有压力。“赛艇这个东西就跟火箭一样,永无止境,世界各国每年都在研发新的技术,咬得很紧。要在伦敦奥运会继续成功中标,不鞭策自己怎么行?”熊樟友说,现在,研发团队又在琢磨赛艇了,大到船体结构,小到桨的长短、角度、形状,座凳的设计都是研发的内容,而那个温文尔雅总是身着休闲装的克劳斯也参与其中。熊樟友期望研发的新型赛艇能够用于伦敦奥运会。
与此同时,“飞鹰”有5个研发部门,其中一部分还在研发民用休闲艇。
“经过研发,我们制造的休闲用皮划艇不会翻,老少皆宜。”叶有祥说,现在,民用休闲用的皮划艇和赛艇有七八个品种,95%出口。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飞得更高更远
一个当初只有两三亩地、二十来个工人、用土法生产的小企业,通过十五年的打拼,就能与世界造艇大国的同行们竞领风骚。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都说浙商系“草根”植物,擅长传统制造业而疏于科技产业的比拼。的确,传统的路径依赖使得浙商更擅长于成本优势的传统制造业,但浙商从来不乏目光远大者。“飞鹰”的老板熊樟友就算一个。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熊樟友就毅然决然丢掉铁饭碗,并且投身于游艇这个科技产业。入行之初,他便瞄准世界造艇大国德国的赛艇。虽是依样画葫芦,求的却是高品位。这还不算,他竟能搬动国际赛艇器材委员会主席克劳斯亲临处于富阳的农村小厂,并让克劳斯主席给予“亲传真教”。为了实现技术的突破,他敢于在那个年代就砸下他个人10年积累的所有300万元资产。
这之后,“飞鹰”便真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但熊樟友的眼光显然看得更远。他能够主动挑战赛艇自动排水系统的研发,这一世界性的难题。1000万元打了水漂,再砸2000万元,终使“飞鹰”获得世界性技术专利,被业界誉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范本。
毫无疑问,北京奥运会上,飞鹰赛艇获得4金5银5铜的成绩,并在去年被授予三个世界大奖,都与其年利润的40%投入研发密切相关。所谓有舍必有得,做人如此,做企业亦如此。
浙商转型,终究要有所付出,才能有所收获。概莫能外。
浙商研究会秘书长徐王婴
从制造到创造,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创新创造,而创新创造的核心就是有创新创造意识和知识的人才,蓝色倾情为杭州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变制造为“智”造。——应俊
钱峰17年商海充满活力,将天下粮仓转型为智慧和创意的仓库,小退大进就是钱锋打造女装之都未来的路线,是从产品创业到管理创新的蜕变。——董虹
注重设计,就是注重知识产权。唯有不断创造独特的创意设计,才算是一家企业抓住了差异化竞争的灵魂,才能历久弥新,才能经为难而不倒,才能走向世界,否则,永远只能模仿别人或靠低价竞争来生存,就像在架于深渊的钢丝上行走。——折子 (每日商报 记者 张哲 摄影 詹逾)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信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