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公安边防风采 正文
杭州边检站30年服务地方经济 老照片话变革

  从1979年到2009年,浙江边防总队杭州边防检查站已走过了31年的历程。老照片里往昔历历在目,新气象中感触点点滴滴,天堂“国门天使”把微笑留给了五洲四海的旅客,也赢得了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连续多年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先进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荣记集体三等功数次;被浙江省团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被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杭州军分区授予“拥政爱民模范单位”;被浙江边防总队评为“先进党支部”;现在还被荣记集体二等功……汗水与成绩写满30年的履历。

30年前的杭州边检站

现如今的边防检查站

  架起彩虹霞满天

  30年前,杭州边检站每年检查飞机40余架次,客流量4千余人。30年后,每年检查飞机10000余架次,客流量达150万人次;

  30年前,杭州口岸只有唯一一条飞香港地区的航线。30年后,杭州口岸已拥有至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14条国际航线;

  30年前,杭州边检站如藏在深山里的庙宇,没有多少人知晓。30年后,杭州边检站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说起这些变化,杭州边检站站长王红不无感触地说:“杭州边检站的发展是随着驻地经济发展脉搏一起跳动的。”30年来,杭州边检站和着口岸发展的节拍,为推动驻地经济发展奏响了最美音符。随着浙江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杭州口岸注定要被推上发展的风口浪尖。

  了解杭州口岸的人都清楚,杭州口岸曾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境地。从1979年至2004年长达25年的时间里,杭州口岸只有一条飞香港的地区航线,许多来杭州经商、旅游的外国人不得不从邻近的上海浦东机场转道至杭州。中转波折,让不少游客和商机“望而却步”。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口岸航线单一的矛盾凸显,使开放杭州口岸成了“众望所归”。

  群众对开放口岸的期望,也让杭州边检站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杭州边检站官兵心里都明白,站发展的速度取决于口岸开放的程度。因为这里面蕴含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有作为才有地位。口岸开放程度越高,边检站的作用就越大,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为此,这个站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脚步迈得更大了。

  为解决好口岸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这个站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调研,并于2003年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一份《尽快争取开放杭州空港口岸,建立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提案,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2004年3月18日,杭州口岸正式对外国籍飞机开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机场。口岸的开放,为杭州经济发展搭建了一条通往国际化的“彩虹桥”。

30年前的部队营房

现在的部队营房

  航线飞起来了,旅客多起来了,杭州边检站发展的底气也更足了。乘着当地党委政府在重视杭州口岸建设的强劲东风,这个站的发展建设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关注的“视线”,知名度也逐步提升。

  尝到“出点子”的甜头后,这个站于2005年又提出了《依托国际空港优势,构建杭州空港经济产业带》的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杭州市委市政府专门批示由杭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邀请省内经济专家,就如何发挥空港优势,为地方经济服务等专题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调研,最终形成了《杭州培育空港经济圈思路研究》的调研成果。2005年9月,这项成果已提升为省市两级政府的决策依据,并列入省市两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成为拉动杭州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据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杭州空港将发展成为一个辐射华东地区,带动周边科技开发区、高新产业开发区和物流仓储区的“空港产业带”。

  杭州边检站的“金点子”催生了一条空港产业带,也催生了无穷的信心,将自己推进了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杭州边检站的业务量已经跃居全国现役空港站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站。

  出点子、提建议,杭州边检站把对推进驻地经济建设发展的思考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加速器”,而他们更深刻地明白:优质服务才是吸引人气和商机的根本。

  这个站所在地萧山区内拥有“万向”、“传化”等著名上市公司,而毗邻机场的滨江区正是以IT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能否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杭州投资,通关环境十分重要。这个站坚持在做强做大口岸上下功夫,提出了让“让更多的航线飞起来、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来、让更多的外资引进来”的口号。去年3月,这个站了解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将增开“扬子江”、美国“联邦快递”等货运包机时,在警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勤务模式,确保在第一时间为货运飞机办理出入境手续。由于服务保障到位,没有发生一起边检延误航班事件,有效提升了杭州口岸知名度。特别是近年来,这个站还圆满完成了“西湖博览会”、“国际动漫节”等重大外事经贸活动的通关服务保障工作,为杭州赚足了人气。

  “杭州市的经济发展,口岸工作功不可没。特别是杭州边检站,为杭州口岸的开放发展立了头功!”面对市政府领导的褒奖,杭州边检站官兵心里却很平静。因为他们知道,要走的路还很远,要做的事还很多……

30年前的杭州边检站

  一花知春万象新

  就像料峭寒风中第一支绽放的报春花朵,可以折射出整个花季的美丽一般,杭州边检站的三尺验证台,方寸之地映照出边检事业30年的兴衰变迁。

  翻阅杭州边检站站史,黑白照片中依稀可以看到当时的出入境检查现场的模样:封闭的验证台,只露出一个小窗口,查验方式全靠“人工智能”:眼看、手摸的“人工”操作,通过工作经验进行直观的“智能”辨别。在没有任何电子设备的帮助下,繁琐的检查项目全部依赖检查员进行手工填写,每个人通关大概耗时一个小时,效率十分低下。

30年后的变化

  这一切在现在的检查员眼中是无法想象的。看如今杭州边检站的执勤现场,验证台是半开放式的,更加人性化了,现代化的电子显示屏、自动化语音问候系统,科技渗透到了每一个环节。如今,旅客候检不超过30分钟,检查一位旅客不超过45秒,处理一般手续不符不超过30分钟。从“人工智能”到科技先行,30年的变迁见证了边检事业紧跟着时代的脚步。

  硬环境配备了高科技的设备,建立起科学的培训体系,软环境也要实行科学的制度。杭州边检站规定,一线执勤力量要始终保持站在位干部总数的70%,并实行科学的“5+2”工作日制度,随时应对应各类情况的发生与处置,这就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保证了边检工作的顺畅和快捷。杭州边检站还十分注重加强对航空公司、旅行社人员的管理,边检诚信管理进行得有声有色,定期开展“信得过” 航空公司、旅行社评比活动,定期组织对航空公司、旅行社相关业务人员进行边检法律法规讲解和培训,这项双赢的举措换来的是双方工作的共同促进。

  现在,检查员经常被出入境旅客们亲切的称呼为“国门天使”,温暖的话语,亲切的笑容成了验证台前最美的风景。“刚建站时可不是这样,那时主要以管控为主,出入境手续很繁琐,服务态度和方式也比较粗线条。”从杭州边检站成长起来的正团职检查员蒋幼盛谈起往事感触良多。当时杭州边检站所在的笕桥机场只有来自香港的不定期旅游包机,一年客流量只有4000余人。尽管如此,检查员们接受的教育都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树立高度紧张敏感的“拒腐防变”、“御敌国门之外”等意识,站在验证台前也都是一副铁面无私、不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的威慑神情,颇有点“冷面门神”的感觉。

  而那一切已成为历史。从曾经的管控为主服务为辅,到国际化程度加深后的管控与服务并重,如今杭州边检站在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工作中步入了以服务为中心的新时期。现如今,不仅验证台上检查员笑容美了,服务亲了,各种前期和后续服务也都陆续推出。活跃在出入境现场的“为民服务小分队”,每天都耐心扶助引导老弱病残旅客通关,体现着杭州站对旅客的细心关怀。杭州口岸出入旅游团队人员多,出入境时间比较集中,杭州边检站推行了旅游团队网上申报系统,并在口岸设立了旅游团队专用通道,提高旅游团队的口岸查验速度,每名成员不到10秒的检查速度赢得了交口称赞。每逢省、市有重大外事商贸活动,杭州边检站都会做到主动贴近服务,遇到重大紧急事件,更是迅速动员,靠前服务。2008年奥运会期间,1名在杭州东芝公司就职的日本籍员工,因突发脑血瘤迸发症,生命垂危,需立刻乘坐急救包机回日本接受治疗。在这性命攸关的紧急时刻,杭州边检站积极协调,立即组织人员与随行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顶着烈日守候在停机位,第一时间安排专人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优质的服务为机组人员和病人及其家属一行办理了出境边检手续,保证了急救包机准时安全离境。这样从感情入手、从生命入手的“特事”,在杭州边检站每年都有十来起。

      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在出入杭州口岸时,有感于杭州边检站的优质服务,欣然题词:边检工作如杭州湖山,态度温馨令人如沐春风,春风秋雨有若西湖宜人,文明窗口诚令人如坐和风也。从“冷面门神”到“国门天使”,30年的变迁见证了边检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观三尺验证台,感三十年气象新。一朵花折射的不仅是美丽,更是成长的力量和希望。30年中边检工作万象更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杭州站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30年前边防执勤人员合影

  破茧成蝶是美丽

  一个蝴蝶茧要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磨练,抽丝剥茧,才能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杭州边检站的发展,也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不过它用了30年。

    破败,老旧,曾经是杭州边检站留给人们的印象。

  1999年,著名导演谢晋在拍摄《女足9号》时,为了还原八十年代的场景,有一组镜头需要在一个非常破旧的机场拍摄。谢导派人到全国各地的机场去物色场地,经过一番比较,最终“花”落杭州机场。

  “杭州边检站有这样的‘幸运’,其实一点也不足为奇。”说起这件事,在杭州边检站工作28年的正团职检查员蒋幼盛为我们“翻开”了杭州边检站的“老照片”。

  1979年5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杭州边检站正式组建,标志着浙江省有了第一个空港口岸。当时的杭州机场是一个军民两用机场,场内基本上是二三十年的建筑,破旧不说,而且样式非常古板。而那时的杭州边检站,只是一个拥有20名官兵的营级站。几间低矮的砖房是站里最“豪华”的办公楼了,三间不足10平米的宿舍住着站里所有的官兵。所谓候检大厅,其实就是一个几十平米的小房子。

现如今的杭州边检站女子科

  在2000年之前,虽经历代边检官兵的努力奋斗,但杭州边检站基础设施老旧的状况仍没有多大改观。

  简陋的设施,艰苦的条件,与秀美的人间天堂极为不称。

  “其实说到底,杭州边检站发展缓慢,原因就在于口岸发展受限,经费保障无着落,基础设施建设无从谈起。”站政委孙荣华一语中的。

  2000年12月28日,杭州机场从笕桥搬迁至萧山。杭州边检站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打开了一幅新的“画卷”。

  为破解经费保障难这一历史性的难题,杭州边检站坚持打“主动仗”,努力争取支持。他们相继向地方提出增设国际航线,建立“空港经济产业带”的建议,并主动靠前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这些被当地政府称为“金点子”的建议被吸纳后,成效立即突显,杭州边检站获得地方党委政府的垂青,赢得了支持:地方专项经费每年补助700万,公安业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干部住房纳入公务员保障,官兵还可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

  如今,走进杭州边检站,雄伟的办公楼,整洁的营区,宽敞的训练场及多功能娱乐活动场所,处处透着现代气息。尤其是按国际标准建设的检查大厅气派程度,与杭州“人间天堂”的美誉极为匹配。

  盖上“老照片”,翻开新“画卷”,发现变化的只是生活的颜色,不变的却是杭州边检官兵“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

  在困难的日子里,官兵们艰苦不怕吃苦,靠双手打拼,硬是使站里从矮平房搬进了楼房,从营级单位升格到团级单位。 “当时我们有两大任务:一是边防检查,二是修路、建房。”蒋幼盛说。“每到休息日,官兵们都要挖土修路,挑砖建房。因为站里没有经费,修路、挑砖的事只能靠自己干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历代官兵“筚路蓝缕”,为杭州边检站铺垫基石。

  如果说在杭州边检站创建初期,官兵们展现出来的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的话,那么,现在的官兵身上更多的是流淌着创新的血液。

  现如今,站里76%的干部是大学生,创新的潜能随处迸发。仅近两年来,在提高边检服务水平活动中,杭州边检站就自主研发了语音提示统率、自动法律文书生成系统等多套应用软件系统。“高素质人才不断崭露头角,是我们站稳步发展的法宝。”站政治处主任颜威欣慰地说。

  在杭州边检站,将干部到艰苦地方去摔打是一直以来的惯例。大学生干部一进站,首先要被安排到艰苦的边防派出所去跟班学习,体会基层的苦。用颜威的话来,“经过艰苦环境‘摔打’过的干部,更懂得珍惜站里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局面。”而学站史,唱站歌,也是这个站激发官兵爱站爱岗的有力抓手。

  正是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杭州边检站在应对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都显得从容自若,任何千沟万壑般的困难都如“走泥丸”般轻松征服。近年来,这个站党委班子考核在全总队团级单位排名中也节节攀升。

  如果要探寻杭州边检站30年能不断稳步前进的奥秘,从官兵们默默工作的身影里就可以找到答案。再苦再累,精神却不“累”。缺钱缺物,破茧成蝶,靠的就是一种精神。

  手握地方支持和高素质队伍这两把“利器”,杭州边检站发展的信心更足了,脚步也更坚实了。(资料图由杭州边检站提供)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