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跳,九村到,出租车司机头摇摇,村民出门诉烦恼。”4年前还是这般光景的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灵昆镇九村,如今已完全变了一番模样:1000余亩蔬菜大棚种着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一条条水泥公路将蔬菜基地分割成一片片网格,村民们精心劳作,村子里洋溢着一片安乐祥和的氛围。
这个之前出了名的综治“后进村”,在2009年实现了全年案件零发案的目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平安村”。
“我是眼看着村子一天天变化的。”4年里,村民余建亮的命运跟着九村的变化,经历了两度转折。
2006年,温州半岛开发工程需征用九村所属的大片滩涂,200多户常年从事文蛤、对虾等水产养殖的居民在拿到补偿后,失去了生活来源,余建亮就是其中之一。余建亮背井离乡到城里打工,他的乡亲们有的结伴到政府闹事,有的干起了非法营生,这使得九村的治安环境一下子复杂了许多。“光刑事案件,2007年就发生了14起。”灵昆镇边防派出所驻村民警蒋碧云向记者介绍了当年的情况。
蒋碧云和他的同事们为村民找到了一条出路。他们邀请专家对九村的土壤进行检测,得知该村土地大多为淤泥土,偏碱性,钾和微量元素高,非常适合种植蔬菜瓜果。民警们经过考察后又得知,距村20公里外就是温州市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于是果断地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的建议。
经过多方奔走协调,2007年,这一建议获得了温州市政府的支持,九村建成了一个面积达1000多亩的市级蔬菜基地。
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余建亮不得不回到了家乡。蒋碧云在走访中了解到了余建亮的情况,鼓励余建亮振作起来,并帮助他承包了亩土地种植大棚蔬菜。
短短两年时间内,余建亮把自己的大棚经营得全镇闻名,还牵头成立了镇农科果蔬合作社。像他一样经历了转产转业的其他200余户村民也都走出了困境,亩均两万元的收入让九村重新焕发了蓬勃生机。
“经济活过来了,如何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成了我们最核心的工作。”灵昆镇边防派出所教导员柏秋良告诉记者,在蔬菜基地建成后,一些不法分子很快就盯上了这块“肥肉”,虽然都是一些小偷小摸的行为,但对辛辛苦苦种植的农户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
经过几次开会讨论,民警们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他们对蔬菜大棚实行了“划区、分组、编号”的网格化管理,给每个蔬菜大棚制作了“户籍牌”,每块牌上标有大棚的编号、棚主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与此同时,派出所还在蔬菜基地南北两侧的公路上,各设置了一个流动岗亭。“这样如果有突发事件,我们就可以很快地锁定位置,迅速出警了。”蒋碧云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今年2月7日,村民林老汉在蔬菜基地B2-2大棚劳作时突发心脏病,民警们在接警后几分钟内就准确地到达了事发地点,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灵昆镇边防派出所采取了步行和自行车骑行等灵活的方式进行治安巡逻。3月油菜花开的时节,民警们骑着自行车穿梭于田埂中间,被村民们称赞为“花海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