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关爱家园 从我做起 > 媒体报道 正文
   

[杭湖嘉绍环保行]嘉兴王江泾:横流污水上长出茵茵绿草

  2010年05月1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水池里是未处理的污水,处理过后清可鉴人。

  横流污水上长出茵茵绿草 嘉兴王江泾要回绿水青山

  浙江在线嘉兴5月17日讯(记者梁国瑞/文 沈焕壮/摄)王江泾南汇村大马路上,胡品泉站在自家的厂房门口。一路之隔的稻田上,茵茵绿草从漫过田埂的泥水中长出来,鲜绿可人。

  “这在几年前,全是厂里排的污水,哪会长草!”胡品泉身后,是他一手创办的华宏制造有限公司。从1984年到现在,胡品泉亲眼看着门前的绿草,被厂里的污水淹没了,绝迹了。可现在,又重新长出来了。

  他看到的图景,正是王江泾,乃至嘉兴各地,从排污到治污的真实写照。

  富了村民,毁了环境

  自南宋以来,王江泾一直是江浙两省交界处的丝绸集镇,历来商贾云集,店坊林立,市街繁华,被誉为“衣被天下”的丝绸之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王江泾纺织产业更是焕发勃勃生机。截至2009年底,王江泾镇共有纺织企业近3000家,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258家,纺织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就达到12家,从业职工达到2万余人。

  此时,王江泾镇已经形成了以织造业为主导,辅以化纤、印染等产业的浙北第一民营经济产业带。

  在王江泾人的致富路上,织机是一把“金钥匙”,很多规模企业,最初都是从一台小小的织机起步的。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家庭靠着织机谋生。

  然而,王江泾人对织机,却不仅有爱,还有恨。

  “特别是喷水织机,排出来的污水量是很大的。”王江泾镇党委副书记季翔说,到去年底全镇共有3万多台织机,每天排放出4万多吨的废水,如果不进行处理,这样的污水,足以将全镇淹没!

  而在2005年以前,很多小纺织企业,特别是10台以下的喷水织机户,完全没有意识到家园正在一点点接近“毁灭”,依然不顾环保部门的三令五申,私下将废水四处乱排。

  嘉兴《南湖晚报》曾在2006年这样描述王江泾民在主村的见闻:“水泥路的两侧,一侧是挨家挨户经营着的喷水织机作坊,另一侧则是绿油油的稻田,污水管道穿过水泥路面,将作坊内的污水直接排向了稻田。稻田的灌溉水源很多已经受到了污染,乳白色的液体随处可见……而村里的小池塘上则覆盖了一层黑乎乎的黏液。据住在附近的村民介绍,这黑色的黏液其实是油污,也是喷水织机作坊直排出来的,日积月累就粘在一起,把池塘水面全部覆盖了起来。这条河里钓上来的鱼,村里没人敢吃。”

  丝绸重镇的困扰

  河水被污染了,但不少村民还得在这里洗衣服,“衣服洗好后,穿在身上都会很痒。”村民们回忆说。

  不仅如此,污水漫过,稻田也成片抛荒,“上面都是油啊,天气好的时候,用打火机一点,肯定能着。”王江泾镇华联村村民胡振东毫不夸张地说。

  更要命的是,村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健康受到了影响。根据医疗系统的统计,王江泾地区居民的医病金额明显高于附近王店等镇。

  “一定要要回绿水青山!”祖祖辈辈与纺织打交道的王江泾人,开始重新审视眼前这台给他们创造财富的机器。

  2004年12月,嘉兴秀洲区召开了全区环境污染整治动员大会,把喷水织机污染列为重点整治对象。借此机遇,王江泾开始了漫漫“还债”之路,一场声势浩大的治污行动,席卷全镇所有纺织企业。

  胡品泉明显地感觉到,环保部门上门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管得也越来越严。“一个星期起码要来3次,如果检查不达标,就要停产。”

  也是从2005年开始,胡品泉与大多数大中型纺织企业一样,纷纷自费购买污水处理设备,“前后一共买了3套,16万元。”

  但是,企业自己处理污水的热情始终没法提起来。“每台设备都要安排一个人,除了人工费,每天花费还要在100多元。”胡品泉说,因为这种压力,不少企业就常常私下偷排。

  “企业自己治理污水,监管难度很大,特别是10台以下喷水织机户,数量多,又分散,监管起来就更难了。”王江泾镇党委副书记季翔说。

  “要回绿水青山”


王江泾南汇村废水处理站正待处理的废水。

小小的王江泾,已经建起6个这样的村级废水处理站

  2008年9月开始,胡品泉家纺织厂的旁边,开始动工建设废水处理站。市区镇一起投资,直到2009年8月就已建成投运。

  这是一个村级的废水处理站,拥有2台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广泛铺设地下管道,村里39家大小纺织企业1800多台喷水织机排放出来的废水,都汇集到这里,进行统一处理。

  “废水处理站刚建起来,我们就加入进去了,3台设备也都卖掉了。”胡品泉说自己压力小了不少,不仅可以少养几个人,经济成本也降低了不少,“自己处理要100块一天,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只要80块一天。”此外,胡品泉也少了不少接待任务,以前每当环保部门来检查,他总要陪在旁边。

  和胡品泉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自发加入到了废水集中处理的行列中。

  “建了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监管更加有力,对废水的治理也更加到位,乱排放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季翔看着道路两旁稻田里重新长出绿油油的植物,心里乐开了花。

  他告诉记者,从2005年初开始到2007年底,镇里采取“先大户后小户、先集中后分散”的方法,先后建造了6座联建处理站,以及534套治理设施,共治理10台以上喷水织机21194台,涉及582家(户),全镇纺织企业废水集中处理率已经达到70%以上,“到今年底,总共要建成9座这样的处理站,覆盖全镇纺织企业90%左右。”

  在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后,“进去的废水COD含量达到500,出来的水,COD只有50-70。”记者在处理站的出水口看到,蓄水池里打上来的水清澈透明,十几尾鲤鱼在池里悠闲游曳。

  臭气熏天的污水排地越来越少,王江泾的碧水蓝天逐渐回到身边。纺织企业周边的那些曾经荒废过几年的稻田里,春水漫过,不少农民已经开始翻耕土地,准备秋季稻的种植。群鸟飞过,衔起土里的虫子,一眨眼消失在绿草丛中。


【本网环保专栏】关爱家园 从我做起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记者 梁国瑞/文 沈焕壮/摄 编辑:杨晓燕

 相关稿件
关爱家园 特别策划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