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高层与政务 > 政策瞭望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巴音朝鲁:突出抓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主线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宁波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和提高创新能力为动力,以大都市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抓手,扎实开展改革突破、创新提升“两个年”活动,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企业活力,着力发挥特色优势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着力提高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的协调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确保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具体来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继续做好扩内需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投资和消费,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以经济增量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投资方面,要坚持在优化结构中扩大投资规模。深化重大项目会战攻坚行动,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千方百计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要拓宽民间投资渠道,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使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金融保险、公共服务领域,促进投资向政府、市场、企业“多方驱动”转型。特别是要把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放在重大产业投资上,通过推动央企对接项目落地、加强重大产业招商、鼓励企业增加技改投入等措施,迅速改变工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技改投资低迷的现状。消费方面,在外部需求疲软、投资增长很难持续处于高位的情况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关键作用。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逐步促进发展方式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一是提高消费能力,就是要通过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断扩大消费群体。二是培育消费热点,就是要大力培育家电、汽车、家居以及文化、休闲、旅游等服务型消费热点,加快推进农房“两改”,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以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推动消费总量的持续提升。三是优化消费环境,就是要完善鼓励消费的财政政策,规范发展消费金融服务,加强城乡商圈和消费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居民便捷消费。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抓住危机后全球新一轮生产力布局的机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打造一批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着力培育制造业新优势。认真落实九大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5+5”产业,延伸壮大产业链,发展提升价值链,努力把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要抓紧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创业园区、公共试验平台和创业投资公司,着力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软件、医疗设备等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要加快推进24个市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块状经济集群发展,创新块状产业生产分工、技术合作、资源共享机制,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真正把规模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效益优势。二是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继续实施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纲要,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科技、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休闲、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要更加注重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实施现代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工业企业剥离服务业务,加快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服务业品牌建设,打造一批高端服务业楼宇,引进一批区域性总部经济,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现代服务业“旗舰”企业。三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贯彻落实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省部署为契机,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自主创新平台,扶持一批大学科技园、创业服务中心、专业孵化器等骨干科技机构,培育一批领军型科技人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进专利、标准、品牌三大战略,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科技人才支撑。四是着力推进节能减排。要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快推进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制定实施差别政策,大力调整过剩产能,对适合规模经营的行业要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对量大面广、分散经营的行业要鼓励优胜劣汰,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对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要狠下决心,坚决予以淘汰。同时,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抢占低碳技术产业发展先机,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不断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这一发展基础,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加工、休闲农业、农家乐,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

  (三)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要坚持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促进城乡全面融合发展。一是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功能。总的是要加快新城和新区、区块和系统的拆迁、建设、投用进度,尽快形成一批展示城市新亮点的“实景图”。抓紧启动铁路北站、甬江北岸、鄞州高桥、丽园南路等新区块,推进湾头休闲区、鄞奉路商务居住区、铁路南站等区块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东部新城等在建项目,基本建成11条高速连接线和“五路四桥”。要全力做好建成区块、商务楼宇的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早建成、早投用、早见效,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对高端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二是提升副中心城市和卫星城的集聚功能。鼓励支持各县(市)城区加大扩容提质力度,统筹推进姚周区域、象山港区域中小城市群发展,发挥副中心城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化带四化”作用。扎实开展7个中心镇的卫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修编发展规划、理顺体制机制、落实配套政策、放宽户籍限制、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吸纳更多农村人口在城镇就业落户。三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实施新一轮“百千工程”,加大成片连线整治村庄力度,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农村住房集中改造,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

  (四)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做强发展特色和优势。海洋是宁波的特色和优势,是未来宁波发展的希望和空间。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做大做强海洋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使海洋资源成为“蓝色聚宝盆”。一是推动港口物流业联盟化。要以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为龙头,加快推进全省港口联盟建设,强化经营模式、揽货体系等战略合作,促进全省港口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围绕建设长三角物流中心和国家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目标,深入推进无水港建设,积极争取人民币跨境结算和启动港退税政策,不断扩大宁波港口腹地,巩固在国内港口中的优势地位。二是推动临港产业高新化。优化石化、钢铁等临港大工业布局,推进重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延伸壮大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要依托海洋渔业资源和船舶产业基础,引进培育一批海洋生物医药化工、深海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企业,力争成为国家级海洋高新技术示范基地。三是推动海洋旅游业精品化。加快杭州湾滨海商务健身服务区、奉化阳光海岸度假区、“宁海湾”建设,提升象山松兰山滨海度假区开发水平,大力发展一批滨海休闲体验项目,促进海陆旅游融合互补,打造贯通南北的“千里黄金海岸旅游带”,使宁波成为长三角滨海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五)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拓展市场空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出口造成很大冲击,但对外开放始终是宁波的优势所在,这个优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按照保份额、调结构、促平衡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有利条件。一是促进出口稳步回升。要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组建市场化营销服务机构、设立国内外营销网点、建立工贸企业战略合作联盟,努力扩大市场辐射力和产品占有率。要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境外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扶持发展一批总部在宁波、设计在宁波、技术中心在宁波、生产加工向境外扩展的“两头在内、中间在外”总部经济型企业,促进贸易、投资、转移过剩产能的有机结合。二是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要坚持科技兴贸、品牌强贸,完善税收、信贷、结汇等政策体系,积极支持企业调整市场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扩大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两自一高”产品出口,着力提升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水平。三是促进区域合作和市场开拓。抓住上海世博会重大机遇,深化与长三角城市在重大经贸、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的战略合作。特别是要拓展丰富“宁波周”活动,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跨区域扩张,组建若干个主业突出、网络完善的全国性大型商贸集团,进一步提高开拓国内市场水平。同时,要继续做好援助青川对口帮扶工作,主动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六)加大改革突破力度,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改革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根本之举。要以全面实施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和8个区域9项市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抓手,着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推进民营企业制度改革。要鼓励民营企业推进股权多元化,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兼并重组、相互参股,特别是要抓住国家推出“创业板”的机遇,支持民营股份公司上市融资、做大做强。要加大对民营经济扶持力度,加快市场准入公平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等方面的改革,实行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全面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公平竞争的法规和政策,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二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有序扩大县(市)区和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批管分离”体制,健全项目联合审批机制、项目代办制,进一步扩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三是推进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要稳步开展水、电、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和重要资源差别价格政策,发挥价格对环境保护、转变发展方式的杠杆作用。四是推进社会领域各项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文化创新的各项政策。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近期重点实施方案,鼓励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改革试点,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今年扩内需、调结构的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建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一是要把扩大就业作为头等大事。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特别是要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兴办高水平的经济和科研机构,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的就业机会。二是要稳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制度,健全困难群众救助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面落实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要继续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抓紧研究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措施,把发展好房地产业与解决居民的住房需求结合起来,加大市场调控力度,改善供地结构和房产结构,加快老小区整治和非成套房改造,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努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努力提高群众住房水平。三是要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教育、卫生重大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深化文化大市建设,加强和改进舆论宣传,积极推进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充分发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拉动消费、促进和谐、增强信心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以创建新一轮文明城市、迎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推进市容市貌建设,全面美化城市出入口和主要干道两侧的绿化环境、建筑立面,加大建设工地、背街小巷、城市内河整治力度,特别是要继续采取强有力的系统措施,有效缓解“出行难”和“停车难”问题,进一步营造天蓝、水清、路畅、景美、清新、整洁的人居环境。四是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更加主动地落实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扎实抓好上海世博会期间“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建立完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大力开展治安防控、消防交通、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等方面的整治行动,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策瞭望》杂志2010年第3期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