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高层与政务 > 政策瞭望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陈德荣:深化统筹兼顾推进转型发展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主线,统筹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结合嘉兴实际,我们将突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着重围绕调结构稳增长,抓统筹推转型,优环境强基础,重民生促和谐,全面完成“十一五”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更加坚实在的基础。

  突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促调整是首要任务,稳增长是基本要求。要坚持把促调整和稳增长相结合,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增加有效投入。在外需难以快速回升的形势下,要狠抓有效投入不放松,深入实施“四个双百”、服务业“百项百亿”和工业投入“五个一批”等工程,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坚持“三资”齐上,强化国资带动,积极争取、扎实推进一批政府性投资项目;突出民资主体,进一步完善落实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畅通民间投资渠道,充分激发民资投入的积极性;创新“后危机时代”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提高引资质量,切实以增量促转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关于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消费性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对改善民生、城乡居民增收等的投入力度,着力增强社会消费意愿。同时,优化对企业的服务,继续落实财政、金融、出口等的政策扶持,切实帮助企业抓订单、拓市场。

  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把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紧紧抓住“高铁”、“世博”等机遇,围绕生产生活生态,重点发展科技研发、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医疗等生活和公共服务业,认真抓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工业转型升级,重点实施“1244”工程,大力培育发展无线传感网、太阳能光伏、航空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升级;鼓励引导企业由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积极发展生态高效都市型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扎实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生态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大现代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充分发挥农合联等的作用,加快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强化科技创新。面对资源环境的双重制约,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政府主导,继续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完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功能,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强化企业主体,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央企大集团等的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突出人才主力,着眼打造人才高地,深入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等行动计划,大力引进和集聚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人才自主培养力度,重点培育企业经营管理、科技研发和高技能方面的人才队伍;创新人才评价、使用、激励等机制,促进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建设,进一步优化新居民结构,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深化区域和城乡统筹,强化平台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

  城市是促进要素集聚集约、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平台。要强化“大嘉兴”理念,深入实施“1640”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

  实施“与沪杭同城”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步伐。沪杭高铁极大地缩短了沪嘉杭的时空距离,其带来的“同城效应”、蕴藏的发展机遇难以估量。要与时俱进地提升理念,把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战略提升为“与沪杭同城”战略,善借高铁之力、沪杭之势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价值,加快把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着眼全市3915平方公里,重点从规划布局、交通设施、要素集聚、产业互动和优势互补等多重角度,在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全面对接沪杭,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把交通对接作为“与沪杭同城”的基础工程,既要扎实推进嘉绍、钱江通道等建设,规划建设嘉兴军民合用机场等项目,实现对外交通“高速化”;又要提升市域快速通道,加快嘉兴至海盐南北湖干线公路、各市镇及相邻区域到高铁站的快速通道建设,推进内部交通“快速化”,从整体上提升“外接”、“内联”的能力,更好地推动沪杭等大城市的资源要素为我所用。

  深入推进区域统筹,加快市域一体化步伐。市域统筹、共建共享,是建设大城市、构建大平台的必由之路。要加快健全完善市域统筹利益协调机制,制定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强化督查考核,推动市域统筹委员会及各专委会的日常运作。坚持规划先行,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促进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结合嘉兴国际商务区、湘家荡、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块的开发建设,探索推进市域、县域、镇际间国土片区联动开发,缩小各片区土地级差收益,提高整体开发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快市域道路、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等的一体化进程,年内取消市域范围二级及以下公路收费。加快统一市域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和生活补助的标准,促进市域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的一体化、均等化。

  以“两分两换”推进“两新”工程,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这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中央提出加快城镇化要求的具体行动。要充分发挥先行优势,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进度,乘势而上。要客观评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进展成效与存在问题,切实强化行政推动,深入推进“十改联动”。突出抓好“两分两换”优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创新推进模式,注重资金平衡和土地占补平衡,彰显个性特色,14个试点镇力争今年完成任务过半,并在此基础上向全市所有市镇推开。着眼增强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的节点作用,全面实施“1+X”村镇布局规划,深化扩权强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功能区扩容升级,强化市镇管理、公共服务、社会建设等的职能,着力做大做强“1”;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着力做精做优“X”,全面启动百个示范新社区建设,促进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约经营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

  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进一步提升发展软实力

  文化和生态日益成为一座城市最为基础、最具持久性的竞争力。要协同推进文化和生态建设,深入实施新一轮“五城联创”,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繁荣发展先进文化。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要深化“三体系一名城”建设,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要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嘉兴人文精神,使之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认真做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迎检,深入开展道德模范等的评选,加强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理,高度重视做好舆情研判和引导工作,推动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二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嘉兴图书馆二期、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图书馆镇(街道)分馆全覆盖。精心组织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鼓励文艺精品创作,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深入实施十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快子城、马家浜文化遗址公园等的建设,抓好文生修道院、落帆亭等的修缮,统筹做好“嘉兴端午习俗”等的申遗工作,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步伐。三要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完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大做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传媒产业,积极扶持民间工艺品等的生产,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集聚区建设,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和引智,扶持发展报业、广电等文化企业集团,鼓励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推动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主导产业。

  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是最稀缺资源、最宝贵财富。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提高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要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结合各类文明创建和主题实践活动,创新推进生态文明进企业、进园区、进机关学校社区等,倡导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加强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切实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二要狠抓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积极推进主要污染物初始排污权分配,深入实施市区大气污染控制三年整治行动,强化“飞行监测”,健全市民参与机制,坚决对违法排污“零容忍”。加强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循环经济“1588行动计划”,扶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三要加强环境整治。加快太嘉河、市区北部生态湿地和有关县(市)水源生态湿地等建设,基本建成市联合污水处理厂二期、桐乡尾水外排等环保设施,年内基本实现市区生活污水收集全覆盖。扎实开展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市区渔民“上岸”。深入推进新一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确保年内“摘帽”。

  推动文化与生态相融合,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城市。这是优化发展环境、整体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是满足人们需求、提高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要创新工作思路、举措和载体,坚持把水的灵气、绿的秀美与文的厚重有机结合,着力在文化发展中充分体现生态特点,在生态建设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促进“越韵吴风”和“水乡绿城”交相辉映。把全市作为宜居宜游的大平台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充分挖掘独特的生态景观、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整合提升“一湖三街区”、乌镇等旅游景区;注重拓展农业的人文生态功能,着力凸显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点的田园城市风光,进一步做好水上游、乡村游等文章;丰富绿化的文化内涵,加强对古树名木等的保护,全面实施“八个十”绿化攻坚工程,加快“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扎实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努力把嘉兴打造成为宜居宜游的魅力之城,让居民和游客切身感受嘉兴文化底蕴的深厚、体验回归自然的享受。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健全居民增收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就业困难人群、家庭的帮扶力度。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各类技能培训,切实以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升来推进就业创业和增收。深入实施劳动者权益保护工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重要的软性基础设施来抓,着力推进社保扩面提标,年内基本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对象全覆盖,完成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接轨。不断扩大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高老龄、儿童、残疾人、慈善等工作水平。按照“控制总量、改善结构、加强管理、优化服务”的要求,有序做好新居民的社会保障和管理服务工作。

  大力发展教卫体等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基础教育领先地位,探索建立以区域或专业为纽带的职业教育集团,加快发展高等教育,迁建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谋划创建嘉兴大学,完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进一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着眼提高人的健康素质,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实施五县(市)两区省农村卫生改革等试点,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等的预防和救治工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着眼提高人的体能素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全力承办好第十四届省运会,高标准建成各体育场馆,高水平组织参与各项赛事,高质量做好省运会期间服务工作,全面展示嘉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风貌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着力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深入推进“平安嘉兴”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有效模式,注重发挥社区社团社工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提升社区服务自治功能,健全城乡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事务站“三位一体”联动管理机制,及早探索建立适应“1+X”村镇布局调整的社区管理体制;创新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方式,促进社会组织孵化发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发展壮大社会工作者队伍。扎实做好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工程有关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创新领导下访、接访等机制,上下联动做好信访工作,及时疏导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重点监管、专项整治和责任追究,突出加强交通管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的实效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