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高层与政务 > 政策瞭望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沿海产业带:转型升级的一个战略平台

  龙湾区沿海产业带是温州沿海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温州沿海产业带中部,分核心区和协调区。其中核心区包括海滨、永兴、沙城、天河、海城5个镇(街道),以及滨海工业园区和民科基地。沿海产业带是龙湾区打造现代制造业集聚区、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是推进龙湾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平台。加快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提升城市功能、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我区构建宜居宜商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谋布局、搭框架。一是打造一核。以行政中心区和永中旧城为主体,延伸永强南片、联接瑶溪西片,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商务贸易、科教文化、总部经济、生活居住和旅游休闲,完善公共配套及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发挥对南片城镇区和东部新区的功能辐射作用,成为沿海产业带城市服务核心区域。二是构筑两轴。城市拓展提升轴。以机场大道、瓯海大道、永强大道和滨海大道为龙湾区沿海产业带的城市发展主轴,以城市中心区的扩容和南片新区拓展为重点,以提升城市功能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主攻方向,发展商贸流通业、金融业、科教文卫和现代居住,形成沿海产业带的城市服务支撑区。产业集聚发展轴。以滨海大道和甬台温高速复线两条沿海快速通道为主轴,以民科基地、滨海工业园和空港经济区为发展腹地,集聚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空港服务及滨海休闲旅游,通过快速交通联接,联动南北区域,形成沿海产业带和温州城市东扩的主载区。三是联动五片区:以滨海产业新区、空港经济区、南片城市建设区、灵昆生态休闲居住区、大罗山生态区为主区域。整合片区间与城市中心区综合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联动灵昆片、大罗山片,构筑山海生态走廊,促进城市、产业、生态和谐发展。滨海产业新区。坚持滚动开发,形成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和高端传统支柱产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区块,以研发孵化、物流仓储、总部商务为主的生产服务区块和滨海休闲、产业人口居住为主的生活服务区块,成为温州民营经济创新示范的现代化产业新城。空港经济区。利用航空限高未利用土地和机场扩建,建设空港产业集聚区,与海滨、永兴对接联动,建设空港物流区、综合服务区、商贸商务区、旅游休闲区,致力打造功能相对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城市服务片区。南片城镇建设区。通过加快旧村镇改造和“退二进三”、退二提二,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城镇格局,片区与民科基地融合畅通,片区联动衔接,承担产业新区的配套服务功能,整体推进相关产业发展,形成生产生活服务的副中心区。灵昆生态休闲居住区。对接瓯江口开发,建设生态居住组团、港口服务基地和休闲度假区,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和生产生活配套服务业。大罗山生态抚育区。主要承担生态抚育和生态旅游、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功能,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区、观光农业示范区和生态人居。

  二、重规划、打基础。一要突出规划引领。依据温州市沿海产业带发展战略规划和龙湾区沿海产业带实施规划要求,各工业园区和重点区块要编制各自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实行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二要注重基础先行。加快民科基地道路、市政、供气、供电、供热等配套设施项目建设,为企业入园创造条件,启动沿海大道、环山公路、滨海客运中心、滨海滨运场等交通建设,加快东片防洪工程、灵昆北堤、东片排污排水管网工程及完善城市公交、供水、垃圾收集、供电、供热、供气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为沿海产业带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三要坚持协调发展。按照沿海产业带实施规划的空间界定,按照产业准入门槛、产值规模和发展潜力,制订出台政策意见,将状蒲片、瑶溪片、城市中心区和南片城镇“退二进三”、退二提二及重点工程拆迁的企业,集中安置在龙湾中心工业区、滨海工业区、永兴北园、永兴南园及其它特色产业基地,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梯度转移、集聚发展,拓展城市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

  三、调结构、促提升。一是积极培育临港产业群。以温州机场扩建和口岸升级为切点,大力拓展空港物流区和临港产业区,重点集成航空物流的集聚综合服务,构建成为区域先进制造业和城市产业服务的枢纽中心。同时综合周边海滨、永兴的相关城镇功能,促进临空产业和人口集聚,延长产业链,形成集聚强、辐射广的临港产业形态。发挥龙湾港区和灵昆港区优势及龙湾区作为温州市迈向东部“桥头堡”作用,加快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引入港航企业,发展港口运输、船舶制造、物资集散等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的现代港口物流基地。二是打造传统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制度创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和产业重组整合,加快人造革、不锈钢、制笔、水暖洁具、阀门、民用电器等十大支柱传统优势进行升级发展,促进其品牌化、特色化、集群化,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美誉度,为沿海产业带嫁接“退二进三”产业转移打好产业基础。对布局在民科基地传统产业提升区、永兴北区、滨海工业园“退二进三”产业区及特色产业基地和标准厂房基地,通过内育外引,形成传统支柱产业集群。三是培育高新产业集群。以龙湾沿海产业带的滩涂港口等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以及城市为依托条件,培育产业带动能力强、产业链较长、与现有产业关联度较高、可形成规模经济的产业以及具有技术含量或品牌度、市场化集中度较高的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重点战略产业,形成一批核心产业化区块,集聚一批市场前景广、产品附加值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高新产业集群。同时,加强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做强做优高新企业和产业。四是构建现代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现代商贸业。以引进大项目、新业态为重点,以龙湾城市中心区为核心,以南片建设区为依托,着力构筑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辐射面广的城市商业圈。加快建设城市中心区商贸区和永中商业街、商务楼宇、大型购物广场和集办公、餐饮、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加快永梅商业街改造,打造温州最长的适应街,推动龙湾南片商贸业发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利用龙湾中心区辐射效应,在沿机场大道、瓯海大道、滨海大道建设一批专业性市场,形成城市东部专业市场集聚区。发展房地产业。结合中心区拓展、旧城旧村改造、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加快城市中心区商住区建设,重点开发永中住宅群,推进瑶溪南片市级大型住宅区建设,加快南片城镇住宅小区开发,规划建设瓯海大道沿线环大罗山生态住宅、灵昆等具有海岛风情的房地产项目,打造都市生态居住板块,加快旧城改造和村级三产留地开发,建设一批安居住宅区。发展滨海旅游业。以永强、丁山海堤和灵昆岛、大罗山生态区为依托,充分利用龙湾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山海生态资源、滨海自然风光,加强文化与旅游对接、挖掘特色内涵,重点开发建设瑶溪钟秀园景区和灵昆海岛旅游及大罗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推进滨海生态休闲旅游和都市休闲观光旅游发展。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港口、空港、铁路立体交通优势为依托,着力打造铁路物流、港口物流、空港和民科基地生产性配套物流基地。发展总部经济。依托产业集群发展、中心区建设和空港经济区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提升高品位商务服务。同时扶持培育发展科技信息、金融保险和创意新兴等服务业。五是做精都市高效农业。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着力做精都市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以观光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产业布局上,在状元、瑶溪重点发展杨梅、园林苗木生产基地。灵昆重点发展特色瓜果生产和无公害蔬菜,并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开发综合性农业观光项目,打造生态、休闲、农业示范等一体的对外综合农业开发区。永中、海滨重点发展景观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形成温州东部农产品流通集散基地。其他农业区块重点发展粮食和蔬菜基地,建设温州市级粮食标准区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六是主攻一个平台。民科基地是沿海产业带的核心区和先行区,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要以更宽的视野认准主攻方向,举全区之力,合力推进民科基地建设。

  四、强生态、重保护。严格按照入园守则,设定相应的产业准入门槛。入园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入园项目,各园区、发改、经贸部门会同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估论证通过后方能实施,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企业入园,杜绝污染严重的项目。积极开展产业带内工业开发区域的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编制生态化改造规划,实施环保设施联建共享,排足排好相关的具体项目,加大三废处理实施和截污管网建设力度,逐步完善沿海产业带污水收集处理及回用体系,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废物集中处理、热电能源共享等模式,坚决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化资源化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产业链,全面推行清洁化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保护好区域主要生态涵养用地,优先考虑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修复性,积极利用现有水体、绿地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避免工业开发连片蔓延。加强水环境治理,科学开发利用滩涂,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将沿海产业带打造成生态示范区。

  五、供要素、抓保障。一是创新投融资机制。要拓展融资渠道。以政府资金为引导,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产业平台等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资资源,积极拓展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渠道。逐步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吸引境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在本地开展风险投资业务,采取各种政策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外资等多样化的资本参与沿海产业带的开发建设。要创新融资担保体制。积极鼓励和发展风险投资,培育资本市场,完善局部的融资体系。鼓励以大型集团公司为主体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完善创业投资管理和服务体系,对创业资本的投资进行产业指导。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通过发行股票、地方债券、城投债券、金融、租赁、商业票据、信托等方式融资,提高沿海产业带直接融资能力。成立开发建设投资公司,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资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建设机制。积极探索BT、BOT等方式,鼓励民资参与基础设施、围垦造地、民生事业等领域建设。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中心区地块转让,积极主动争取市级各部门在土地转让金返还、地方财政返还、沿海产业带建设资金支持。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统筹安排盘内财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合财政性专项资金,扩大资金规模,加大沿海产业带资金投入。三是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加强项目投资后续监管,杜绝低效开发和圈地行为,盘活土地存量。尽快出台农村“三地”利用政策,规范和加快村级二三产返回地开发建设,提高用地效率。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办法,加大村镇改造和宅基地整理,盘活农村土地存量。按照全区一盘棋原则,将龙湾区城区“退二进三”、退二提二纳入沿海产业带各大功能区块,留足安置空间,承接城区产业转移。

  六、抓项目、促开发。一要抓好工业项目的推进。把有效投入作为推动继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抓好工业项目供地率、企业进场开工率、进场投资率、竣工投产率,着力抓实产业化项目。二要实施回归工程。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为主线,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产业链招商引资为思路,发挥在外商会协会的作用和在外温州人人脉优势,对在外温州企业特别是龙湾企业进行业态跟踪,引进产业关联较强、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入园,实现产业回归、资金回流、信息回馈、人才对流、要素集聚,实现经济内外互动发展,打造龙湾人经济新平台。三要抓好重点项目落地。完善沿海产业带项目库建设,筛选和梳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在建项目,提前实施一批规划项目,积极包装一批新项目,争取上级资金,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近期要重点抓好中心区、民科基地、空港经济区、南片城镇商贸物流区等区块建设,以项目带动促进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

  七、建机制、优服务。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会同相关领导以及各职能部门,全面统筹产业带内各类规划衔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重大问题的协调。完善督查制度,按照沿海带开发项目的开发时序,实施项目负责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和完成时间表,将项目任务分解落实到园区(基地)、部门、镇(街道),责任落实到责任人,定期进行跟踪督查,定期通报项目推进的落实情况。建立完善工作考核体系,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定性,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理顺开发管理机制。按照统分原则和属地管理原则,各片区要加强合作,明确开发主体层次,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安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统一基本政策处理,统一协调开发建设的重大问题。各产业区块的管理主体合理确定各自区块分期、分区开发建设。加强与滨海园区、瓯江口开发区域协作,建立定期沟通对活交流机制,在招商引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布局等领域发展,实现产业的联动发展、资源的优势互补互促,整体推进。三是创新政府服务机制。建立“小机构大服务”格局,优化政府审批服务环境,扩大窗口授权,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理效率。项目审批实行“一揽子”受理,提供“一站式”、“全程式”完善快捷的服务。重点项目投资项目审批实行并联制和无偿代办制,各职能部门实行专人负责、入园企业及其项目的审批、审核备案均由各园区全程代办,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全面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缓、停”政策,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策瞭望》杂志2010年第4期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