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国: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近年来,浙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取得了不少重大的成果,为了及时向社会通报相关信息,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请来省文化厅、中科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给大家介绍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现在我介绍一下在发布席就坐的领导和专家。

  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先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著名旧石器考古专家高星博士。

  省文物考古研究员、旧石器考古领队徐新民先生。

  参加今天发布会还有来自我省各地文物局的同志。

  下面先请鲍贤伦副厅长做发布。

  鲍贤伦: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近年来,浙江旧石器考古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悉心指导下,在各地政府和文物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下面我向大家简要通报浙江省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方面的有关情况。

  一、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工作概况

  浙江曾被认为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省,相关的发现只是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省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建德乌龟洞遗址采集到了一枚距今约五万年左右人类的右上犬齿,但没有找到相关的人工遗物,此后近三十年来,我省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基本处在停滞状态。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200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前期专项“中国晚更新世现代人起源于环境因素研究”将浙江旧石器考古调查与研究列入资助项目,同年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了调查组,在已故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时任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张森水先生的率领下,选择西苕溪流域的安吉、长兴作为我省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的突破口,在那里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系统的旧石器考古专题调查,发现了31处旧石器遗存点。此后,调查范围逐渐扩大到了苕溪,分水江、浦阳江等流域的丘陵地带,在有关市、县文物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经过历时8年的考古调查、试掘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至2010年5月,我省共发现83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点,遍及湖州吴兴、长兴、安吉、德清、临安、浦江等县市。填补了东南沿海地区一大片旧石器遗址分布空白,扩大了中国旧石器遗址的分布范围。

  二、四项重要考古发掘

  在专项考古调查的基础上,为配合国家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结合探索浙江人类起源这一重大学术课题,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有重点地发掘了安吉的上马坎遗址和长兴的七里亭遗址、银锭岗遗址、合溪洞遗址等四个旧石器时代遗址,均取得了重大成果。

  (一)长兴七里亭遗址

  2005年9月—2006年5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长兴博物馆联合发掘了七里亭遗址,经发掘证实,七里亭遗址属我国南方地区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遗址剖面可分成上、中、下三个大文化层,共发现700多件刮削器、砍砸器、手镐等打制石器。其中有十余件可拼合的旧石器标本。可直观地复员古人类制作石器的过程,初步研究表明,七里亭遗址的文化特征与我国南方其它地区的旧石器文化特征基本一致。是华南砾石工业链条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对七里亭红土剖面进行了古地磁年代测定,数据显示七里亭遗址上、中文化层的年代从12.6一直延续到99万年,其年代贯穿了整个中更新世。下文化层年代为早更新世的晚期阶段,距今至少100晚年,七里亭遗址地层剖面的古地磁测定成果已于2008年在重要国际学术期刊《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国际地球物理杂志》)公开发表。七里亭遗址是东南沿海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也是全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为数不多的超过百万年的遗址之一,对早期人类的分布、扩散和适应生存行为的研究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二)安吉上马坎遗址

  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吉博物馆联合发掘了上马坎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石制品4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石球、尖状器等,还发现了固定的旧石器制作场所。根据与周边旧石器遗址的对比,上马坎遗址的年代可能处在12.6—80万年之间,说明古人在该遗址活动过相当长的时间。

  上马坎遗址是在浙江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有确切地层的旧石器遗存点,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被誉为“浙江旧石器考古第一点”。张森水先生对上马坎遗址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在“将来通过对它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会对古人类行为及其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对现代人起源和文化关系研究产生良好的作用,它很可能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三)银锭岗遗址

  2007年5月—8日,为了配合长兴县合溪水库的移民新村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长兴博物馆对银锭岗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面积近600平方米,出土了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280余件石制品,发现了制作加工石器的场所,和数量较多的可拼合的石器标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银锭岗遗址出土了用砸击法生产的石片。使用砸击法制作石器,在北方比较常见,在我省尚属首次,呈现了旧石器晚期南北方文化交流的迹象,为研究远古人群迁徙、技术发展、生存行为和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四)合溪洞遗址

  从2007年10月开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长兴博物馆对合溪洞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共在5个地点发现远古遗物。其中1号地点面积100多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达8米多,合溪洞遗址石制品共发现10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器类,此外还发现一些骨器和大量保留人类敲骨取髓、烧烤吃肉、肢解切割痕迹标本的动物骨骼,这些标本是古人类获取、消费动物食物的证据。经初步鉴定和统计,出土的动物化石标本有数十万件,全部为晚更新世的动物种属,包括兔形目的兔科,啮齿目的竹鼠、仓鼠、田鼠、食肉目的猪獾,奇蹄目的中国犀、华南巨貘,偶蹄目的野猪、水鹿、獐、鹿、水牛、马。动物化石中的马是首次在浙江地区发现,对当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合溪洞遗址是我省首次发现并发掘的有人类文化遗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内大量的动物碎骨、烧骨、遗留敲砸和切割痕迹的碎骨、石器和一些骨器的出土,可以证明该洞穴是古人类生活活动的场所。根据马在晚更新世的生活年代,合溪洞遗址的最晚年代大约在2.8万年左右,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些材料对研究浙江地区晚更新世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和古人类的生存行为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的新石器文化找到了根基;古动物群组分说明当时的浙江地区,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在末次冰期高峰期华南仍然是古人类适宜的生存场所,对中国本土人群的连续演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合溪洞遗址的发掘项目已入围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

  三、主要成果及意义

  这些年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成果,对探索、研究浙江人类起源、研究具有如下突破性意义:

  一是将浙江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推至距今100万年前,建德乌龟洞遗址距今5晚年的年代曾长期被视作浙江人类活动的发端,但长兴七里亭遗址的发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可以说,七里亭遗址是目前已发现的我省最早的古遗址。下文化层所出土的旧石器标本为浙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工遗物,浙江人类活动的历史由此一举突破到100万年前,为灿烂悠久的浙江文明发展史找到了起点。

  二是初步建立了浙江旧石器时代由早及晚的序列,通过对已发掘遗址年代的测定和研究,清晰地反映出从距今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始,延续至距今2.8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浙江先民就在这片温润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绵延不绝。

  三是实现了旧石器时代遗址在空间分布上“由点到面”的跨越,2002年之前,建德乌龟洞是浙江仅有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经过近些年的专项调查,浙江旧石器遗址点从寥若晨星变为群星闪烁,分布范围从浙北扩大到了浙江中部,数量跃居全国前列,可以说,浙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进化的一方热土。

  四是为建设旧石器考古研究强省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旧石器时代考古是研究人类起源和进步这一重大学术课题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的重视,经过短短八年,浙江旧石器考古研究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在全国这一研究领域内开始拥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今年6月12日,我们将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举办一次“浙江旧石器考古成果展”,集中展示这些年取得的成果。

  四、工作设想

  虽然工作成果丰硕,但浙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任务还很繁重,下一步我们的工作设想是:

  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在长兴设立旧石器考古工作站,并以此为平台开展相关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

  二、开展进一步的考古调查工作,普查的线路从苕溪流域扩展到整个钱塘江流域,向南至瓯江流域,最终完成覆盖全省的旧石器调查工作,期望能在浙江境内找到更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包括有确切地层的人石化、更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与新石器时代交界期的遗址等等,为人类的分布、迁徙和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起源等研究提供科学的资料。

  为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了解释器考古工作站,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更加持久开展旧石器考古科研工作,浙江拥有古人类赖以生存净化的优越自然环境,我们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浙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会有更加广阔灿烂的前景,谢谢大家。

  李仁国:谢谢鲍厅长的发布,接下来有请高星副所长,对浙江的考古工作做简要评价。

  高星: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界的媒体朋友,我非常高兴参加浙江旧石器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刚才鲍厅长比较系统全面通报和阐述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旧石器委员会取得喜人进展和辉煌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简略谈一下我自己对浙江旧石器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意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对未来工作的几点建议:

  首先、浙江的工作是一项填白还原的工作,我们都知道浙江是考古研究工作的空白省份之一,因为这一个区域的空白,这对研究更新世远古先民在中华大地的生存和演化带来缺憾。当代著名考古专家张森水先生(他是仙居人),心系全国、情牵家乡,将改写浙江旧石器空白的历史作为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重大心愿。在他的建议下,我所将当时主持的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前期专项“中国晚更新世现代人起源与环境因素研究”的工作范围扩展到浙江地区。张森水先生老骥伏枥,在古稀之年带病亲征,与徐新民等浙江考古工作者开展一系列的调查,很快在安吉的上马坎遗址有了重要的发现,以后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彻底摘掉浙江省旧石器时代“空白省”的帽子,张先生去世之后,我们按照他的遗愿把他的骨灰撒在他魂牵梦萦的上马坎遗址,使他能够就近继续关注浙江的旧石器考古事业发展,应该说浙江旧石器考古遗存发现和其后的发掘,使古人类在中国生存演化的版图更加完整,对研究远古先民的分布、扩散与对不同生态环境的生存状态,提供更加翔实的资料。

  第二、浙江旧石器考古发现的意义,必须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加以考虑。浙江是沿海地区,有很长的海岸线,古人类会在这样的地区利用海生食物资源,也会沿着海岸迁徙移动。在冰期期间,随着海水的退缩,人类的活动范围会向纵深延展,在特定的时期,大陆与台湾岛屿相连,古人类的迁徙生存不存在今天这样的自然屏障。因而,浙江、福建乃至东南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是建立海峡两岸远古文化纽带的重要地方。另外,浙江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地质学沉降的状态,容易形成更新世以来的连续地层堆积,具有保存远古文化遗产的良好条件。

  第三、结合气候特点和资源环境谈一下,浙江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一直非常适合人类生存,尤其在末次冰期期间,这个时候非常寒冷,北方一些人群可能因为不能生存迁徙到包括浙江在内的华南地区生存,在这里相对北方来说,能够提供人类更加连续的演化证据,这对我们研究现在国内外学者极度关注的现代人类的起源与演化,尤其是中国近代人起源的来源,应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这个地区的发现对旧石器向新石器文化的过渡,对中华文明探源的意义,浙江在内有非常重要的旧石器遗址,像小黄山、上山、河姆渡、良渚,有些遗址的年代,已经接近乃至进入旧石器时代,大家都知道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今天的文明更替在哪里,肯定在旧石器时代,对这一地区的旧石器时代发现与研究,对探索中华文明的源头,寻觅中华民族之根,追溯稻作农业和家畜饲养经济的肇始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谈一下我所对浙江旧石器考古在全国的定位,地位的认识和取得成就的一种启示。

  我们怎样看待浙江旧石器考古学的进展,怎么样在全国进行定位?毋庸置疑我们是一个后起之秀,因为我们在这里开展旧石器调查只有8年的历史,但是这个地区这方面的工作起步快,态势好,潜力大,从遗址的发现数量和出土遗物,遗迹的数量来说都是非常丰富,我们正向全国旧石器考古全省在迈进,当然与老牌的强省,河北、山西、云南、贵州这省有一定的距离,相信我们很快赶上去,为什么在这浙江这个地区在旧石器考古方面有这样好的起步有这样良好的发展的态势,我自己思考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领导、科研机构高度的重视,在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因为我们知道像旧石器考古工作涉及远古的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掘和研究,这一项工作费时费力,本身没有造血的功能,而且可能还会跟地区的经济、基础建设会相冲突,假如政府不加以重视,不给予支持,这个工作很可能会在经济建设的汪洋大海里被淹没被忽略,很多遗迹遗物被破坏,由于我们有政府的支持,领导的重视,包括各级文博系统工作人员的积极介入,这个工作才有这样好的一个起色。

  另一个原因有徐新民研究员这样一批浙江省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他们能够长期的、关注的做这项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这项工作相对于后一些阶段涉及到文明起源一些重大的项目来比较,是处于一种不被很多人理解,不被很多包括媒体关注这么一个状态,他们甘于寂寞及勤于耕耘,经过不懈努力,取得这样好的成果,在当前社会环境有一批这样人执着去做贡献是非常难能可贵。

  另外浙江的旧石器考古工作者有一个非常好的开放的、学习的心态,虽然以前没有做,但是我们把专家请进来,采取合作的方式,抱着学习的态度一步一步做起,从原来不会做,从学习跟着别人做,到现在独立做,而且取得创新型的成果,我觉得这种心态,对这种做法是密不可分。

  对未来工作谈几点建议:

  第一个,除了重点调查对重点遗址的发掘,对出口的标本,更加系统的研究之外,下一步要重视加强对周边地区,尤其是江苏、安徽、福建、台湾地区旧石器文化比较研究和合作交流,因为周边这几个地区都发现很多文化的遗物遗迹对我们有可比性,通过这些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明确浙江文化发展的脉络特点和整个在华南旧石器文化乃至中国旧石器文化体系中,甚至东亚这个地区远古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特的贡献。另外加强人才的培养,培养旧石器考古的专业工作者,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队伍,靠一两个人肯定做不了这个事,而且尤其要更多年轻考古工作者感兴趣,加入到这个行业。

  建议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相关的机构能够把这一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纳入我们区域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给予更多更加持久的支持。

  最后我在这里表个态,作为中国从事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唯一的一个机构,我们在这里做一点工作,感到十分荣幸,今后我们愿意来倾注我们的精力和发挥人才的优势,继续在这方面做工作做贡献,只要浙江对我们有需求,我们一定随叫随到,尽我们应尽的责任。谢谢大家。

  李仁国:接下来进入提问阶段,请大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现在开始。

  记者:我是钱江晚报,为什么浙江旧石器遗址在湖州长兴跟安吉这个地方发现特别多,其他地方为什么少一些,原因在哪里?

  高星:我想这个问题徐新民研究员回答更适合,简单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我们工作,我们研究人员谈的探索触角碰到的地方都能发现远古文化的遗产,这个地方开始做的工作,倾注的精力比较多,所以就比较多,接下来工作的进展也会有很多的发现,当然并不是说远古发展遗物和遗迹会均匀分布在很多地方,有很多当时适合人类生存,和以后埋藏下来保存文化遗产的条件,大部分这个地方都有文化遗物和遗迹,只要探索和寻找基本上都能找到,为什么选这个地方,最好请徐新民研究员再谈谈。

  徐新民:2002年的时候科技部的项目列入到研究所一个前期工作,著名旧石器考古专家张森水先生他一直关注浙江旧石器的发生,在项目展开以后,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安吉和长兴的苕溪流域,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紧邻的安徽宣州地区水阳江流域发现了一批旧石器地点,张先生在那边工作过一段时间,根据经验觉得西苕溪流域的地理环境比较相似,张先生觉得在西苕溪流域有可能会有浙江旧石器的突破,2002年我们的调查选择西苕溪流域安吉和长兴。由此我们工作一直把工作重点放在西苕溪的流域,所以工作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我们的发现遗迹比较多,为什么其他地区相对少?我们也把工作拓展开了,包括到分水江流域,分水江流域就是在临安市,临安的山地比较多,沉积物相对来说比较少,由于地理环境我们做了好长时间工作,发现的器物并不多,这样的话一个多少跟我们的工作时间多少有关系,跟当地的地理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

  记者:我想问一下高教授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你刚才说的我不是听得很清楚,七里亭遗址中国遗址上升100万年,在中国旧石器考古当中处在什么地位,这个遗址跟其他遗址的特点有什么区别?

  高星:刚才鲍厅长新闻发布里面讲到,在中国旧石器遗址超过百万年的遗址并不是特别多,实际上屈指可数,北方河北省的泥河湾,包括云南的元谋,邻近安徽繁昌的凌云洞,还有湖北的建始人遗址,七里亭的遗址的年代能够达到这样早,应该说对我们研究早期人类在中国亚洲这个地方迁徙演化分布非常重要。这个涉及到中国最早阶段的人类种类叫做猿人,来源和演化的问题,因为以前都认为这个地方的人很少超过100万年,一个理论前提从非洲迁徙过来,到100万年以后。通过我们的发现,包括七里亭的发现,证明在东亚地区出现在100万年到200万年之间就开始,所以这个演化的历史就加长了,另外由这么长时间人类演化的过程,我们对当时的环境、人类的适应性和构成、东西方人类在生存方面生存的种类方面特点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个时段的遗址特别少,所以任何的遗址都非常重要。

  记者:各位好,我是香港文汇报的记者,在发布稿的第三页的看到,数据显示七里亭遗址上、中文化层的年代从12.6一直延续到99万年,浙江的人类历史记载到100万年以前,那么想请教各位,七里亭遗址最早的达百万年是如何测定,古地磁测年法这个测年法怎么应用。

  徐新民:七里亭遗址发掘过程当中,请了地球物理研究学的专家到我们现场做了古地磁测年,他所测的数据在国际上都是普遍认可,在做年代测定的时候,邀请最权威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做的。这个年代测定做了以后,已经把成果公布这一学术成果已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主办的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国际地球物理杂志》)2008年(第174卷第1期)公开发表。

  记者:我是新华社记者,我有问题想问一下高所长,七里亭是比较少见的旧石器文化遗存,有没有可能被命名为七里亭人,就像陕西那些。第二个问题你浙江的发现是填白还原的过程,想问一下现在全国还有多少省份是空白的?

  高星:我们一般命名一个地方什么人是俗称比较方便,但是首先在这个地方发现化石,给他一个小名这种条件在七里亭还没有发现人类化石,因此还不能叫做七里亭人,到现在为止见物不见人。这个情况大家能够理解非常普遍,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只有自己一副自己的骨骼,自己的肉体,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出物质财富,留下多少东西保存下来,人的化石非常少,我们的考古标本非常多,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当然我们期待着随着工作的进展有更多的发现,我也相信我们在浙江肯定会有这种发现,以前已经有人的牙齿在建德地区发现,肯定会有更多的人类化石的发现,等待我们考古工作者去继续努力。

  刚才讲到空白的问题,实际上现在按照省份和直辖市这么一个划分的话,上海是一个空白,其他地方都有发现了,应该说在我们这个浙江之后一个空白填补是天津市,现在只剩上海,上海肯定也会有远古人类生活的遗物和遗迹,也许要到现在的海平面以下去寻找,我想肯定是有的,虽然现在是旧石器考古遗址分布的空白区,但决不是远古人类生存的空白。

  李仁国: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合作,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