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室内对考古成果进行整理。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室内对考古成果进行整理。
图为长兴七里亭遗址发掘场景
图为典型旧石器——石核与石片的拼合
图为合溪洞遗址出土的马头骨化石
记者今天从浙江省新闻办获悉,经过历时8年的考古调查、试掘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至2010年5月,浙江共发现83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点。从而将浙江人类活动史上推至一百万年前,并填补了东南沿海地区一大片旧石器遗址分布空白。
浙江曾被认为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省”,在此之前,只有天津和上海没有旧石器时代考古成果。浙江相关的发现只是1974年在建德乌龟洞遗址采集到一枚距今约五万年左右人类的右上犬齿,但没有找到相关的人工遗物。此后近三十年来,该省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基本处在停滞状态。
200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了调查组,选择西苕溪流域的安吉、长兴作为浙江省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的突破口,并发现了31处旧石器遗存点。
此后,调查范围逐渐扩展到了苕溪、分水江、浦阳江等流域的丘陵地带。经过历时8年的考古调查、试掘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至2010年5月,浙江共发现83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点,遍及湖州吴兴、长兴、安吉、德清、临安、浦江等县市,填补了东南沿海地区一大片旧石器遗址分布空白,扩大了中国旧石器遗址的分布范围。
在专项考古调查的基础上,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有重点地发掘了安吉的上马坎遗址和长兴的七里亭遗址、银锭岗遗址、合溪洞遗址等四个旧石器时代遗址,均取得了重大成果。
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长兴博物馆联合发掘了七里亭遗址。经发掘证实,七里亭遗址属我国南方地区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遗址内共发现700多件刮削器、砍砸器、手镐等打制石器。其中有十余件可拼合的旧石器标本,可直观地复原古人类制作石器的过程。
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对七里亭红土剖面进行了古地磁年代测定,数据显示七里亭遗址年代贯穿了整个中更新世,下文化层年代为早更新世的晚期阶段,距今至少100万年。
“七里亭遗址是东南沿海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也是全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为数不多的超过百万年的遗址之一。”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鲍贤伦说。
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吉博物馆联合发掘了上马坎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石制品4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石球、尖状器等,还发现了固定的旧石器制作场所。
上马坎遗址是在浙江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有确切地层的旧石器遗存点,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被誉为“浙江旧石器考古第一点”。
2007年5月至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长兴博物馆对银锭岗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面积近600平方米。出土了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280余件石制品,发现了制作加工石器的场所,和数量较多的可拼合的石器标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银锭岗遗址出土了用砸击法生产的石片。使用砸击法制作石器,在北方比较常见,在浙江省尚属首次,呈现了旧石器晚期南北方文化交流的迹象。
从2007年10月开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长兴博物馆对合溪洞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合溪洞遗址石制品共发现10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器类。此外还发现一些骨器和大量包括保留人类敲骨取髓、烧烤吃肉、肢解切割痕迹标本的动物骨骼,这些标本是古人类获取、消费动物食物的证据。
经初步鉴定和统计,出土的动物化石标本有数十万件,全部为晚更新世的动物种属。“动物化石中的马是首次在浙江地区发现,对当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鲍俊伦说。
目前,合溪洞遗址的发掘项目已入围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
“此前,建德乌龟洞遗址距今5万年的年代曾长期被视作浙江人类活动的发端,如今长兴七里亭遗址的发现改变了这一状况。”鲍贤伦表示,这些年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成果,将浙江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推至距今100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