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纪以前,浙江曾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省”,相关的发现只是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浙江省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建德乌龟洞遗址采集到一枚距今约五万年左右人类的右上犬齿,但没有找到相关的人工遗物。
不过,从2002年起,浙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却“突飞猛进”,经过8年的考古调查,至2010年5月,我省共发现83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点,遍及湖州吴兴、长兴、安吉、德清、临安、浦江等县市,填补了东南沿海地区一大片旧石器遗址分布空白。其中,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有重点地发掘了安吉的上马坎遗址和长兴的七里亭遗址、银锭岗遗址、合溪洞遗址等四个旧石器时代遗址,均取得了重大成果。
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考古部门发掘出了长兴七里亭遗址,共发现700多件刮削器、砍砸器、手镐等打制石器。经古地磁年代测定,七里亭遗址下文化层年代距今至少100万年,将浙江的人类活动史上溯到100万年前。这是全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为数不多的超过百万年的遗址之一,也是东南沿海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
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考古部门发掘了安吉上马坎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固定的旧石器制作场所。根据与周边旧石器遗址的对比,上马坎遗址的年代可能处在l2.6—80万年之间,说明古人在该遗址活动过相当长的时间。上马坎遗址被誉为“浙江旧石器考古第一点”。
2007年5月至8月,考古部门对长兴银锭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银锭岗遗址出土了用砸击法生产的石片。使用砸击法制作石器,在北方比较常见,在我省尚属首次,呈现了旧石器晚期南北方文化交流的迹象,为研究远古人群迁徙、技术发展、生存行为和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从2007年10月开始,考古部门对长兴合溪洞遗址进行了系统发掘,终于发现了我省首个有人类文化遗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本报4月16日B16版《一颗牙齿,闪现浙江的“山顶洞人”》曾对合溪洞遗址进行详细解读)。洞内大量的动物碎骨、烧骨、遗留敲砸和切割痕迹的碎骨、石器和一些骨器的出土,可以证明该洞穴是古人类生活活动的场所。动物化石中的马是首次在浙江地区发现,根据马在晚更新世的生活年代,合溪洞遗址的最晚年代大约在2.8万年左右,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合溪洞遗址的发掘项目已入围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
据悉,6月12日,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将举办一次“浙江旧石器考古成果展”,集中展示这些成果。
为什么这些遗址,都集中在浙北区域
从浙江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图上看,目前,省内绝大部分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都分布在浙北一带,而且,上述介绍的四个最重要的遗址,全部都在湖州市的长兴、安吉两县内。为什么浙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都集中在浙北区域?这里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本报记者采访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攻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研究员徐新民。
徐新民说,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一是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带领人是已故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张森水先生,因为2002年的时候紧邻浙江省的安徽水阳江流域已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陈山遗址,张森水先生认为与水阳江流域相邻的西苕溪流域存在遗址的可能性非常大,就先选择该流域进行调查,果然发现了上马坎遗址。
第二个原因是西苕溪流域属于丘陵地带的河流阶地,从地理条件上来讲,这个区域比较容易找到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线索。徐新民说,他们也曾在山地比较多的临安地区进行过调查,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徐新民向记者解释:“目前已发现的遗址集中在浙北,其实并不说明浙江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就集中在浙北,只是目前浙北一带调查得比较充分,出了些成果。其他地区则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很多旧石器时代遗址可能都埋藏在浅海的大陆架上,难以发掘。
他最后表示,从对长兴合溪洞遗址的研究看,在至今7万年至2万年的这一段时间里,浙江的气候温和,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古人类适宜的生存场所。而据此推断,浙江的每个县市都应该会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