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班火车在富庶的宁绍平原行驶。我又一次为车窗外一大片明亮的灯光所吸引。惊起问邻座,得知是一个熟悉的小镇。这是我十多年前在杭甬间赶路的一个情景,好多记忆都在渐渐褪去,此情此景却仍能清晰回放。
当时我因去新疆工作一年,其间又由于种种原因,六七年未曾乘夜班火车去故乡宁波。印象当中,这是一段茫茫黑夜令人心烦的旅程。可是当时眼前情景不免使我诧异,隔一二十分钟,便是一大片星海般的灯光迎面扑来,在这大片灯光之间,车窗外似乎不曾出现过真正的黑夜。
早在1981年,我就对浙江农村小集镇作过一些调查研究。1986年4月,我到绍兴柯桥镇调查。这是萧甬铁路线上一个有着典型水乡风貌的农村小集镇,从狭窄繁忙的104国道穿过一座小桥,就是枕河而建的镇街。当时柯桥只是初步建成了两个住宅小区、一个工业小区,镇东的新商业街尚在施工之中,全镇日流动人口不过二三万,常住人口不到万人。
可现在呢,柯桥已是全国著名的“中国轻纺城”所在地,2010年上半年商品交易额已达200亿元。从杭甬高速公路柯桥出口至104国道旁轻纺城间10公里的金柯桥大道,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展示着绍兴县轻纺产业30年的辉煌。
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发展。当年的丑小鸭变成了如今的白天鹅,柯桥现已成为一座超级中等城市,当地户籍人口加外来人口,再加流动人口,已多达40万。要知道,改革开放前的宁波城区,大致也只有20来万人口。
从水乡集镇到中等城市,划出了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农村集镇发展的典型轨迹。我国国情的特点之一,是大多数人居住于少量的宜耕土地上,按人口平均来衡量,我国的自然矿产十分贫乏,节约和集约使用资源,是我们的一个重大国策。发展农村小城镇正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把工厂和各种服务设施建在镇上,可以集中供水、供电,费用较低,效益较高;那些服务设施也会因为有较多的用户,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孩子们来说,可以就近在镇上读完小学、中学,这些学校也会因为规模较大,会有较高的教学质量。而所有这些,都有利于节约土地,减少建设费用,降低生产流通成本,更加经济地利用各种资源,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有一部分农村小集镇是要“长大”的,它们将成为未来城市的“内核”。也就是说,以这些曾经是“丑小鸭”的农村小集镇为基点,将会产生一批新兴城市。颇有意思的是,这些都是我在10多年前所作的预期。现在,省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将一些符合条件的镇,作为小城市进行改革试点,心急的宁波人和温州人,已经先干起来了。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大约在1981年,我跟随领导去过象山的爵溪镇。这是面对着象山港,一个贫穷的小渔镇,又脏、又乱、又潮湿。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又去了一次,怎么也难以把它和过去的景象联系起来。车到镇口,便是一个别墅区,据说有一些打鱼人也住在这儿。镇上有宽阔的马路通向海边,马路两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海边的山上,顺着山势,面向大海,矗立着一幢幢小楼房。爵溪,俨然是一座海滨新城。
目前,我国农村已有近2万个集镇,而在1985年,仅有8000个集镇,二十多年间增加了一倍多。它们仿佛是璀璨的明珠,散布在祖国大地,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它们将更加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