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打造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材料被世界公认为21世纪高技术产业的基石,它的发展可以广泛带动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动汽车、信息通讯等诸多领域技术进步和革新。于浙江而言,积极打造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既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科技创新的核心环节,也是有效撬动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创划时代“浙江制造”的基础和先导,意义十分重大。

  抓抢新材料发展良机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或正在开发、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总称。新材料涵盖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智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先进陶瓷材料12个主要类型,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汽车、通讯、家电、IT行业以及房地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领域。

  国内国际新材料市场加快扩张。目前,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而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市场则更为广阔,年营业额突破2万亿美元。据《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预测,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的年均扩张速度将保持在20%以上,将引发多资本进入,从而进一步加快扩张速度。201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00亿元,至2015年,这一数值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增长空间巨大。

  集群化发展态势不断强化。近年来,国内新材料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先后设立了7家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70余家新材料和相关特色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逐步扩散和带动周边地区形成更大的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联盟,长三角汽车材料和化工材料产业联盟、环渤海湾半导体材料产业联盟、珠三角多元新材料产业联盟等各具特色。

  多重利好政策强势推动。国家已先后通过高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专项等7个项目大力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近期明确将新材料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浙江也已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构想及具体举措,今年浙江的“一号工程”拟定了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5%,主要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目标要求。随着各项相关政策的出台实施,新材料产业进入提速发展的快车道。

  强化“四个依托”,发展新材料产业

  浙江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全省新材料研发范围已基本覆盖国家重点支持的新材料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垄断性的骨干企业和独创性新材料产品,以新材料为核心的产业链加快延伸拓展。围绕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着力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块状经济优势和科技强省战略优势,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特色化发展。

  依托新材料产业基础。浙江新材料产业特色优势突出,在磁性材料、电子用铜合金材料、单晶材料、有机硅材料、电子陶瓷、新型建筑材料和工程塑料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产业规模和集中度。新材料产业是我省传统产业改造的重要突破口。以纳米材料与技术为代表的新材料,已成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同时,在特种金属材料更新、塑料改性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结构优化、建材产品升级、轻纺传统工业产品的提升等方面,新材料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依托民营经济优势。浙江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将成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我省民营企业面临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迫切要求,且具有体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创新活力强劲的优势,可以促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新材料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新材料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而浙江民企资金实力雄厚,完全有能力支撑这一行业发展。目前,全省拥有宁波韵升、横店东磁和海宁天通3家磁性材料上市公司,占全国总数的1/4强。横店东磁的软磁产品进入了国外巨头垄断的高端电机市场;桐乡华友钴镍材料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宁波广博集团自主研发的纳米金属材料生产线已达16条,打破了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等等。

  依托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经济在空间上高度集聚,非常有利于新材料产业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促进新材料和相关行业共同实现技术进步。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区建设在加快制造业集聚的同时,成功“孕育”了一批新材料产业基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家火炬计划在浙江设立的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已达9家,数量占全国同类基地的1/5强。“十二五”时期,全省将在三大产业带上建设14个区域性和跨区域产业发展大平台,新材料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依托较强的科研创新实力。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根本动力来自科技力量支撑。在新材料领域,浙江通过产学研结合,科研院所与新材料企业结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生产排忧解难,为产业发展出谋献策,成为浙江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

  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必须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依托环杭州湾产业带、金衢丽产业带和温台产业带现有产业基础,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整合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化新材料基地。具体来说,确立环杭州湾产业带是浙江发展新材料产业主战场,发展目标是打造长三角新材料科技创新引领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明确金衢丽产业带重点发展非金属新型材料及特种纸,发展目标是打造国际磁性材料和氟硅新材料专业生产基地。促进温台产业带着重发展新型塑料原料及其产品,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省新材料产业拓展区。

  围绕三个重点,主攻三个方面

  围绕重点领域、强化自主创新、着力市场开拓,推动我省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国内国际竞争力。

  围绕低碳经济,主攻热点领域。低碳、环保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与之相关的新材料随之升温。浙江要顺应这一趋势,应注重发展三个领域的新材料:一是发展新能源材料,包括新型太阳能与光伏材料、核能材料、风能材料、高效电池材料、贮能材料、热核聚变和生物质能材料等。二是发展绿色材料,包括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材料、绿色建筑材料、节能减排降耗材料和资源回收再生材料等。三是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包括发展高效、低耗、无污染、资源可回收再利用制造技术,超大尺寸整体构件、超低维材料制造技术,复杂工艺装备和制造技术以及自动化制造技术等。

  围绕提升竞争力,主攻核心技术。加大新材料技术研发力度,力争在一些关键的新材料制备、工艺技术、新品种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大应用新材料等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逐步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消化吸收及创新能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抢占未来新材料科技制高点。

  围绕抢占价值链高端,主攻国际市场。尽管浙江磁性材料、有机硅等特色新材料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缺失核心技术,频遭国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冲击。我省新材料企业应瞄准国际市场,加快从买技术,向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资源替代技术和国际认可的标准转变,逐步建立话语权,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