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力争率先实现转型升级重大突破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在“十二五”浙江科学发展全局中,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力争率先实现转型升级重大突破,应在四个方面早见成效。

  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对于浙江形势更为紧迫,任务更加艰巨。率先实现转型升级重大突破,必须充分运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力求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改造提升制造业。目前,制造业仍然是我省支柱产业,必须立足现有的优势和基础,推动制造业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提升,产品结构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提升,产权结构从单一制向多元化提升。要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实施,把规划实施的重点放在调整优化产品、技术、组织结构上,放在强化集聚、集群发展上,放在通过优化投资增量促进存量的调整提升上;紧紧围绕市场话语权,推进龙头企业培育、重大项目带动、空间平台优化、创新发展推动、政策要素支撑,加快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抓好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等等。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提出的生物科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动汽车、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我省实际,认真研究和选择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类型和优先领域,进一步突出新能源、生物产业、物联网、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地方、部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加快发展服务业。按照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突出重点产业、区域、平台、企业和重大项目,不断提升服务业总量和质量,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突出编制和实施好服务业重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抓好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大力培育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区域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等等。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精品农业的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业转型发展。编制和实施好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规划。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直接增加农民源自政策支持的收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积极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推动设施农业、精深加工业等资本密集型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着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加快产业布局结构调整

  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发展海洋经济等要求。浙江的产业布局战略重心过于偏向县域,难以适应以中心城市、大都市经济圈和城市群主导、空间开发沿海化的国际空间竞争规律;布局空间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禀赋不协调;产业带、都市经济圈和城市群建设缺乏支撑节点与平台。因此,必须加快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做实发展支撑点,提高开发水平和产业层次、城市功能,形成集聚提升的布局。

  要积极做好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联动海西经济区文章。进一步育强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经济圈,发展浙中城市群,使都市经济圈、城市群成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主体形态。都市经济圈、城市群要强化核心城市功能,进一步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增强对周边市县的辐射带动,提升在全省、长三角地区和全国的综合实力与战略地位。

  要顺应空间开发沿海化趋势,使产业布局从陆域东扩海洋,从江、河、湖“内陆经济”时代向东海“海洋经济”时代迈进。强化国际物流枢纽港建设、海岛开发、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海洋经济发展特色,使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尽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在产业导向上坚持“优、新、高、特”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重突出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引导、税收倾斜、环保控制等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城市功能新区。将产业集聚区建成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科技创新的引领区、绿色发展的先行区、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和核心支撑作用。

  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产业组织结构提升是转型升级应有之义。浙江产业组织的“散、小”积弊已久。要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取向,加快形成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依托,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现代产业组织结构。

  进一步做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全省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类指导、分层管理、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的良好氛围。建立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动态评估分析机制,集中政策资源,重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在国内外开展联合兼并重组,推进龙头骨干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

  做精做专中小企业。着力抓好创业服务和融资服务两大重点。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共性技术、教育培训、风险防范、对外合作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中小企业金融环境改善试点,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担保机构,切实加强担保机构业务指导和监管。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再担保组织,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激励机制,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加快产业集约化、生态化发展

  经济转型升级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的转变。集约化发展的核心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减少资源和环境代价,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益。

  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极大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好一批关键技术研发。继续实施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积极引导企业以自主开发和产学研联合开发为支撑,加快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扶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提高自主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能力。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抓好一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支柱产业重大项目,推进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积极争取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有效利用政府引导基金,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制定节能降耗实施方案,分解落实,逐级考核,确保实现国家下达的“十二五”节能降耗约束性目标任务。加强节能政策法规标准建设,加大新能源推广应用力度,实施钢铁、玻璃行业的余热余压发电改造。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启动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抓好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和推进区域工业生态化四大重点行动。重点培育再生资源产业、再生能源产业和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及装备业等三大主要产业。建设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再生资源示范基地,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发展再制造产业。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加快研究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低碳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应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低碳产业选择标准,确定一批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低碳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抓好若干个低碳经济示范区,以产业结构低碳化为切入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