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充分发挥城市化的引领作用

  “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相较而言,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比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十一五”规划的圆满完成,也成为“十二五”时期我省各级政府需重点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从“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预期目标考量,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化”的发展目标取向,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中心城市、小城市整合发展力度,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强城市功能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尽快形成符合低碳要求的集约发展的城市经济体,初步实现我省由县域经济为主体向城市经济主导转变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引领浙江经济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加大城市整合发展力度,提高城市化水平

  “十一五”期末,我省人均GDP可望达到7000美元。从国外工业化城市化经验看,这一时期的城市化率与服务业比重一般应超过60%。目前,我省的城市化率为57.9%,服务业比重为43%。城市化率与服务业比重偏离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在于,乡村工业化路径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产业与人口的集聚效应。在工业化城市化初期,这种路径与模式发挥了有效的启动作用,而当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更高阶段时,这种路径与模式的不适应性就日益显现。服务业是集聚经济,服务业比重与层次受城市人口集聚规模约束。“十二五”时期,我省要改变城市化率与服务业比重偏低的现状,就必须加快产业与人口集聚,提高城市化水平。

  城市作为人口集聚与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其效应主要通过产业集聚与公共服务实现。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业集聚所具有的产业扩张与就业增长效应,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公共服务需求,促进了城市公共服务建设,增强了城市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目前,我省正在通过加快发展小城市,加强地方产业园区建设,强化产业与人口集聚效应,这有助于克服由乡村工业化带来的产业与人口离散的矛盾。同时,各地通过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城镇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

  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时期我省城市化将面临如何根据自身条件与发展要求,形成具有特色与竞争力的城市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十二五”时期,我省人均GDP将达到10000美元。从国外实践看,这一阶段大城市与中心城市所具有的人口集聚效应、产业辐射能力与消费带动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重视与加强中心城市、小城市发展成为城市化的发展取向。

  从我省的现状看,城市化率与服务业比重偏低主要反映在中心城市、小城市发展相对滞后,产业与人口集聚效应不强。2009年4月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我省没有城市进入前十强。同年,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就单个城市平均水平比较,我省仅为江苏的71%、65%与61%,大致相差1/3。这种落差反映了浙江与江苏城市化水平的差距,也表明“十二五”时期我省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加快中心城市、小城市的发展。

  我省在“十二五”时期究竟提“城市化”还是“城镇化”?在这两个既有相通性、又有差异性的目标取向中进行选择,取决于两点:其一,“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的特征是继续维持县域经济的模式,还是转向以城市经济为主导的新的发展模式;其二,“十二五”时期浙江产业结构是继续维持工业经济的高比重,还是在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服务业。如果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前者,那就意味着要维持“城镇化”的取向;如果两个答案均为后者,则应当明确“城市化”的取向。

  我们经过研究认为,还是提“城市化”更为合适,因为城市化有利于经济结构向服务业的更大占比调整,也有利于发展方式的转变。除此之外,还有三个理由:一是全国提“城镇化”,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浙江,如果也提“城镇化”,目标取向与中西部地区一样,难以反映浙江发展的实际情况,也难以适应“走在前列”的要求;二是我省正处于人均GDP向10000美元大步迈进的时期,这一时期被公认为初步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门槛。国际经验表明,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是沿着“城镇化”的道路实现现代化的,无一不是走城市化道路;三是我省城市经济近年有显著发展,具备由城镇化转向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从分类指导的角度来看,全省提“城市化”,并不排斥各地依据自身条件和基础,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城市化目标取向。如杭州、宁波,可以考虑提“都市化”;温州、金华、绍兴等可以提“城市化”;一些相对欠发达地区可以继续提“城镇化”。

  事实上,城市化是城镇化的阶段性延伸和水准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部分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作为省域经济体,“十二五”时期,我省既要加快城市发展,也要加强城镇建设,毕竟大量农村人口进城落户是城市化的基本内涵与主要任务。从我省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现状分析,受城市房价上涨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中心城市转移落户的条件并不具备,就地进城落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去向。

  目前农村人口转移不仅面临着传统城乡户籍分割所带来的制度性政策性障碍,而且还要面对进城落户成本上升,以及由农村资产价格和集体经济收益较快增长所带来的进城落户意愿弱化问题。如何提高农村人口进城落户意愿,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成为城市化的工作重点。影响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还有两大因素:劳动就业与公共服务。从国外实践看,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来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能够增强其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提高农民进城落户意愿,是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因此,我省应在加强综合治理与政策协调的基础上,以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并且以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带动生活服务与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增强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意愿,扩大人口集聚规模,提升城市化水平。

  加强城市功能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动的。由工业化带来的产业与人口集聚推动着城市化进程,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口与资源集聚则推动着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我省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既要注重城市规模扩展,更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经济特点,加强城市功能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在我省城市化发展中,加快中心城市与小城市发展,对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心城市具有人口集聚、资源整合与产业辐射优势。无论是扩大服务业规模、提高服务业层次,还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相关产业进步都离不开中心城市建设。目前我省多数城市经济辐射优势并不明显,这主要反映在城市人口集聚规模偏小,资源整合能力偏弱,以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为主要空间载体的高端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十二五”期间,我省要提高服务业比重,发展高端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以中心城市发展为依托。尤其是杭州与宁波,经济、科技、教育与文化优势明显,人才、技术与资金集聚能力强,是我省发展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主要空间载体。从现有产业基础与城市功能布局看,杭州有条件发展成为我省的金融中心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宁波有条件建设成为我省的航运物流中心与先进制造业基地。

  从杭州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条件、地位、作用与影响看,“十二五”期间,杭州应通过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与资源整合,缩小一般制造业的规模和比重,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诚然,这个转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近期的GDP增长,但对于提升杭州乃至全省的产业发展层次,发挥杭州的产业辐射与经济带动作用,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十二五”期间,我省在县域城镇化建设中,要注重通过提高小城市、城镇的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与生产服务水平,增强县域人口、人才、技术、资金的集聚能力,着力提升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及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有条件的城镇,应积极融入邻近的都市圈,构建都市“卫星城”,使城镇化自然而然地转入城市化轨道。

  总体而言,“十二五”时期,我省在城市化发展中,应尽快形成符合低碳要求的集约发展的城市经济体,初步实现由县域经济主导向城市经济主导转变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