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构筑发展新高地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外部环境呈现新格局的“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的发展又将迎来怎样的一个五年,将会构筑哪些新的高地?随着浙江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的胜利闭幕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我省“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浙江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方向已经指明,布局已经展开。

  转型发展成主线

  《建议》中就“十二五”时期浙江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省、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将“转型发展”这一战略导向表达得淋漓尽致。

  早在“十一五”时期,转型发展的相关内涵就已多次得到强调。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出“创新发展模式”,到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转轨发展)”;从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到2010年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重要讲话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然而,始料未及、“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迫使各级政府在抓好转型发展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保增长”之上。

  其实,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当头棒喝,实质上却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警醒。在国家刺激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省经济增长快速复苏、趋势向好,但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省转型发展已经刻不容缓。所以,《建议》对“十二五”时期浙江发展的基本要求中,首要一条就是“坚持转型发展”,提出要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加快提升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筑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推动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和一二三产的协同带动,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型发展,正成为经济社会领域中的一场深刻变革,势必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只有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才能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主线,也明确了众多的新亮点。

  产业升级为主攻

  《建议》提出,要坚持把推进产业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以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尤其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若干个优势支柱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时至今日,我省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核电关联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初露端倪。预计到2015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有望超过两万亿元,占到全省工业比重的30%以上。这些以产业技术重大突破为突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将成为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围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议》进一步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冀望通过改善提升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壮大,进而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城乡一体展新貌

  《建议》将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合写一章,充分体现了浙江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建议》提出要“努力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首先是加强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等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以此充分发挥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其次是完善县域城镇布局,加强县城和中心镇规划建设,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把中心镇培育成为县域人口集中的新载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最后是完善村庄布局,加快中心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新社区和特色专业村建设。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的空间网络体系,将推动序列等级式的城镇体系向多重网络化的城镇(乡)格局转变,充分发挥城市化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带动浙江在“十二五”进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阶段。

  海洋经济拓空间

  《建议》将海洋经济单列一章,充分体现了对我省海洋资源和发展前景的新认识,经过努力目前国家已批准我省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省份,并将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写入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区域规划》。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加快上升至国家战略,广袤的蓝色国土,为浙江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建议》提出,要充分发挥海港优良、海岛众多、海域辽阔的优势,积极推进海洋综合开发,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具体在布局上,要以宁波—舟山港临近区域为核心区,以杭嘉绍、温台沿海地区及近岸海域为两翼,以推进重要海岛开发开放为重点。在体制上,加快建设舟山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创新体制机制,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政策,打造国际物流岛。在产业上,加快构建集港口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集疏运网络和金融信息支撑体系“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港航强省;加强海洋科技研究开发,发展远洋渔业、择优发展临港工业、加快发展海洋服务业、积极发展海水淡化、努力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基地,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资源上,将开发和保护结合起来,尤其是关注海岛资源的合理利用。浙江现有海岛2878个,约占全国的44%,是开发海洋、维护海洋权益和保卫祖国安全的重要载体,海岛资源类型丰富,区位条件优越,沿海经济的依托雄厚,海岛综合开发的潜力巨大。

  经济发展终为民

  《建议》提出,浙江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强以全面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在发展目标中提出“保障改善民生实现新突破”,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居全国前列。

  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失衡现象严重,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偏低。这不但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提升,导致经济发展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而且还造成了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累积。因此,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题研讨班上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八个方面30条意见中,第一条就指出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温家宝总理也提出“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革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今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致辞中,又提出了“包容性增长”这一命题,其内涵也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社会发展的平衡,等等,意义深远。

  相比全国,浙江虽素有藏富于民的名声,城乡居民收入也是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但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精神,未来浙江改善民生的力度,仍然会有一个显著的加大。一系列包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创业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和人口工作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措施,都将陆续推出、稳步实施,也必将有力地推进“平安浙江”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