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让历史建筑活起来

  几年前,阅读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关于城市文化建设方面的一篇文章中,看到她对于香港的感受和评价有以下两段文字:

  150年来,香港都是一个过渡的地方,人们来这里打拼、挣钱,但是既不付出真情,也不投入承担。欢乐和悲伤,婚礼和祖坟,系在东方的原乡。儿女的未来,托付给西方的异乡。香港,是路过,不是承担的地方。

  刚到香港时,发现这个城市对于古迹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意识很弱。地产商业利益像一架巨大的推土机,历史老屋、老街区等着给高楼大厦垫脚。怎么会这样?

  这第一段文字,指出了香港在发展历史上人们的历史认同感的缺少和历史积淀的不足;第二段文字的内涵,实际上与前面有内在的联系,是对香港对历史古迹和历史街区保护意识很弱的强烈感受。

  当时的实际情形也许是这样的。但从那以后到现在,香港在城市发展中对于历史古迹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方面,做得怎样,有了哪些新的变化呢?一次从网上,我偶然看到了香港在城市发展中如何保护历史建筑、让历史建筑活起来等方面比较详细的情况介绍。

  在香港,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可以保留城市记忆、作为城市见证的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还是比较严峻的,不少长期居住在香港的老人忧心忡忡的是,在一幢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的同时,留在他们记忆中的那些老建筑,那些记录香港成长痕迹的一砖一瓦,却正在一点一点消逝……

  据有关历史资料介绍,香港开埠的一个多世纪里,留下了1444幢历史建筑,这其中既有中式的庭院、唐楼、围村,又有西式别墅、车站和办公大厦,正像有的建筑文化专家评论的那样:香港融汇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在这里,人们甚至可以找到不少殖民地时代的建筑瑰宝,有的已跨越150多个年头。

  从2007年起,香港特区政府开始实施“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今年9月15日,特区政府公布了第二批“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这种对历史建筑的“活化”,就是把历史建筑再利用,赋予建筑物可持续的新用途,为社区和市民带来最大的效益。这样的保护措施实施以后,一些历史老建筑旧貌换新颜,融入了现代都市生活之中。此外,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主要的还是让历史建筑保留住老香港的生活图景,来培养人们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

  城市中的历史建筑,是不可再生的、不可复制的城市的独特的文化历史,城市的文化记忆。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是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条件中形成的。从历史上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也可以读出人们代代累积沉淀的文化,并且它们渗透在城市生活的实践中。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依赖市民的共同的价值观,依赖城市文化的、历史的建筑所铭刻和记载的历史,依赖于这个城市发展的生活史、文化史和精神史的内涵和积累。通过城市的历史建筑、通过历史建筑所记载的文化记忆这条路径,我们才能把握生存的历史之“根”,我们才能梳理城市的人文肌理,发现密切的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受那浓浓的城市邻里的小巷情趣,才能找到我们回“家”的路。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内地一些历史建筑的命运遭遇。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老城、老建筑、历史街区,它们的命运遭遇,一直是这几年来我们关注、思考甚至忧虑的重要的文化问题,但严峻的现实是,尽管我们在不断地讨论、强调、关注,但在这方面的文化保护意识,似乎仍是淡薄的,对待历史文化的情感仍是淡漠的,以至于更缺乏对历史、文化的责任和担当。现实中,各地还是在不断发生着历史文化遗存被弃置、被损害、被破坏的严重现象。如此多的大拆大建,毁坏城市文化遗存,埋葬城市文化记忆的现象,让我们深深感到留住城市历史,传承城市文化,保存城市记忆,意义重大而又任重道远。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