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叶明通报了今年以来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市本级组织开展对我市新增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3个;加强对支援青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启动对援疆项目的监督检查,促进援建工程的廉洁高效。扎实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先后对2008年以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3786个项目进行排查,发现问题1580个,纠正940个,累计罚没、补交款项近7亿元;组织特邀监察员、外聘专家等,分10个检查组对全市72个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抽查,发现和督促整改问题39个;研究制定市区小型建设工程管理办法、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认真开展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效能监测工作,发现异常情况285个,目前已处理282个,有力地推动了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重点任务的顺利实施。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整治办事不用心、工作不主动、服务不到位、办事不公正、公务不节俭、形象不端正等“六不”问题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100多位政风行风监督员分组对全市850多家单位进行明查暗访,对62个市直部门、13个区县(市)的84个单位的公开电话以及公共服务电话进行了重点抽查和回访检查。深化完善“公述民评”活动。建立健全效能监察服务联系制度,重点在139家中小企业、商会、协会尤其是新办企业、新兴行业中建立了联系点和服务联系工作站,及时解决企业反映的机关效能问题。建立机关作风和效能评估预警机制,加大投诉查处力度,特别是对媒体曝光、网络反映的作风和效能问题、群众反映热点问题进行跟踪检查,及时处理有关情况。截至11月,市“96666”投诉中心受理机关作风和效能问题投诉1734件,对137名机关工作人员作出通报批评、效能告诫等处理。
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更加有力
今年1-11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群众信访举报3633件(次),立案837件、同比上升7.31%;处分党员干部774人、同比上升8.4%,其中,涉及县处级以上干部27人,乡科级干部68人,开除党籍234人,追究刑事责任52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476.63万元。
党风廉政教育不断深化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在全市全面推行了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弘扬先进、弘扬正气,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勤政廉政好公仆”评选活动,从全市各地各单位推荐的95个对象中选出30名杭州市“勤政廉政好公仆”,经媒体公示,群众投票,从中选出了“十佳公仆”进行通报表彰,并在全市组织开展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共有84万余人参与投票,11万余人聆听和收看了先进事迹报告。深化廉政文化建设,继续深化廉政文化“六进”工作,创建了39个省级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和78个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组织开展了“助廉家庭”评选和青少年“正身立德、阳光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开设了“清风讲坛”,等等,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敬廉崇洁的良好氛围。
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到纠正
今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下大力气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继续开展对教育收费的专项检查,对民办初中招生摇号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探索构建卫生诊疗信息预警系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认真抓好农民、企业减负工作,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检查,查处违规收费案件7件,涉及金额10余万元;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纠正违规问题83个,涉及金额5900余万元;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查出违规涉企收费案件11件,涉案金额750余万元。规范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服务和收费行为,对213个行业协会进行了检查。严格落实道路收费站点清理工作,对市辖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点)取消收费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及深化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严格落实备案制等。继续办好“民情热线”,推出“区长谈民生”系列专题直播节目,举办“代表委员对话民生”系列节目和进县(市)活动,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截至11月,“民情热线”受理听众热线电话(短信)1602个,反馈率100%。
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强化
紧紧围绕领导干部这一重点,不断探索实践加强对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有效途径和方法。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和我市“10+1”配套制度,扎实开展“三谈一述”(即谈心谈话、任前谈话、诫勉谈话和述职述廉)活动,严格执行党政主要负责人“五不直接分管”(即不直接分管财务、干部人事、工程项目、物资采购、行政审批)制度等。深化完善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建立腐败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腐败风险预警机制的意见》,逐步构建了一套“信息收集—分析评估—风险预警—跟踪反馈”四位一体的腐败风险预警体系,切实提高预防腐败的信息化水平。全力打造“数字监察”,继续完善政务实时监督系统,实现了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建设工程交易、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医用药品购销、信息化专项资金管理等8个领域的网上运行权力事项全程实时监督,初步构建起了一道预防腐败的电子“防火墙”。
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稳步推进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全力推进构建权力阳光运行工作。市“网上政务大厅”已实现与23个市直部门、13个区县(市)对接;“网上一家一中心”统一门户网站建成开通,1880个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网上实现公开,其中,企业年检、内外资企业名称核准和变更等555项事项可在线申报。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迁入钱江新城新址,可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844项,形成了投资项目、工商注册、企业经贸审批“三条龙”服务。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推进行政审批职能整合和集中改革,健全完善覆盖市、区县(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四级行政服务体系,我市被监察部列入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首批联系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及深化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制度改革,积极建立政府采购“网上超市”,完成第二批30家市直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等。积极探索研究“三公”领域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防止国家工作人员在公共资源交易、公共产品采购、公共资产管理中发生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试行)》,明确了国家工作人员在公共资源交易、公共产品采购、公共资产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不得有的16种具体情形,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利益公开、利益回避等6项制度。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
在农村,继续抓好农村“三资”管理与财务规范化、村级财务逐笔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制度机制的落实,深入开展“评星晋级”活动。在城市,积极推行居务、财务、服务“三公开”,完善居民事务听证会、社区事务协调会、社区民情恳谈会、社区成效评议会“四会”制度。在下城区试点探索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机制。在基层站所,继续深化基层站所(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制定实施《基层站所(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三年实施计划》,修订完善申报和摘牌实施办法,对3家单位予以摘牌并通报。在国有企业,围绕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产品销售等重点环节实施效能监察,同时紧紧抓住中央制定下发《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的契机,在全市部署开展了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