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推进“四大建设” 加快转型升级

  大企业建设,决不能简单地看这四个“大”,一味贪大求洋,在“大”字上做文章,而是要看到“大”的实质,“大”的背后是强调“高、新、优、强”。

  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是省委作出的指导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浙江进入新阶段、解决新问题、谋划新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抓好这“四大建设”,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农村工业化起步,依靠创业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先发优势,走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联动发展为特色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了人均GDP由目前769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的重要时期。实践充分证明,这条发展路子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正确选择,为浙江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力量,也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浙江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问题不断显现,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和大项目带动、产业集中度较低、抗风险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不够强、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长乏力等问题,经济“快、灵、活”的优势逐渐弱化,“低、小、散”的弊端逐渐凸显。

  未来10年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浙江仍将处于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阶段。在新的阶段,浙江要抓住机遇,在发展中有效避免产业“低端锁定”的陷阱,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体系换挡加油、转型升级。可以预期,未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必将从“轻量级”进入到“重量级”。浙江只有扎实推进“四大建设”,抓紧培育重量级的“选手”,才能更好地参与新一轮发展的竞争与合作。所以,推进“四大建设”,是浙江优化资源配置、破解资源要素瓶颈制约,适应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的变化趋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学习借鉴兄弟省市之长、摆脱“标兵渐远、追兵渐近”处境的必然选择。

  “四大建设”的基本内涵

  浙江做出扎实推进“四大建设”的决策,有着明确的科学内涵。2009年12月,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把“四大建设”明确界定为四个一批:即抓好一批事关全局、带动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式的大平台,培育和提升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大产业,实施一批事关长远、经济支撑力强的大项目,做强做大一批具有行业龙头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切实增强经济的发展后劲和抗风险能力。

  2010年1月,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把“四大建设”明确为:以集约高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构筑一批产业科技人才集聚发展的大平台;以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海洋经济为重点,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产业;以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加快推进一批事关长远的大项目;以做强做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提升块状经济为抓手,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

  由此可见,推进“四大建设”,决不能简单地看这四个“大”,一味贪大求洋,在“大”字上做文章,而是要看到“大”的实质,“大”的背后是强调“高、新、优、强”。“高”是指资源要素的高效节约集约利用,项目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先进性等。“新”是指新的空间布局,新兴战略性产业培育,国内外市场的新拓展,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等。“优”是指发展环境的优化,区域布局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企业结构的优化等。“强”是指自主创新能力强,经济支撑力和带动力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强等。

  同时,还需要指出,“四大建设”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是相对的,也是动态的。与兄弟省市相比,无论是大平台、大产业,还是大项目、大企业,目前浙江都有差距,一时也难以搞得很大。比如大平台,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重庆两江新区规划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面积更是达到7.6万平方公里。再看大企业,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10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北京98家、山东56家、江苏49家、浙江46家,但从单体规模看,江苏最大制造企业沙钢集团1463亿元,浙江最大的万向集团只有514亿元。如果与国外跨国公司和中央大企业相比,浙江的大企业更是显得弱小。所以浙江的重点是:大平台建设方面,着重规划建设14个产业集聚区和整合提升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产业建设方面,着力发展提升11个重点制造业、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42个块状经济集群,大项目建设方面,抓紧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提升项目,大企业建设方面,着力培育146家龙头企业和若干跨国公司。

  科学把握几个关系

  浙江推进“四大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立足现有基础,遵循客观规律,并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四大建设”与原有优势的关系。省委、省政府在提出“四大建设”过程中,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块状经济等特色优势”。这实际上就是说,培育新的发展优势与发挥原有优势并不矛盾。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逐步发展形成了“轻、小、民、加”以及民营经济、专业市场、块状经济、县域经济等比较发达的特点和优势,这些特点和优势是历史形成的,符合浙江实际。而历史是不能割裂的,发展只能是螺旋式上升。现在随着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原有优势弱化了,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也需要培育和发展一些新的竞争优势。所以,浙江十分注重处理好转化劣势与增强优势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创新理念、创新体制、创新举措,使原有优势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顺应发展大势,积极挖掘潜力,抓好一批事关全局、带动力强的“四大建设”,培育新的发展优势。

  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的关系。过去浙江经济的鲜明特点是“小”,小资本、小商品、小企业、小城镇等,大量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块状经济和企业集群。然而,事物是发展的,小企业也有长大的一天。目前,浙江企业的成长性很好,粗略统计,浙江年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2005年有21家,到2009年就发展到了38家。另据有关资料,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浙江有46家,列省区市第4位;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浙江有78家,中国服务业500强中浙江有78家,均居省区市第1位,具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客观要求。但总体上看,浙江企业结构是“鱼多龙少”,“狼多虎少”,也就是“铺天盖地”的企业多,“顶天立地”的企业少,造成浙江经济发展的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议价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长期徘徊在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这就需要培育发展一批龙头企业,以提高浙江企业的组织化程度,组成浙江企业以大带小的航母集群。正如赵洪祝书记所说的,小企业、大企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企业可以大而强,小企业也可以小而强、小而精,“我们需要大家闺秀,更需要小家碧玉。”

  腾笼换鸟与筑巢引凤的关系。早在2004年,浙江就开始探索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当时省委主要领导要求浙江要“痛下决心,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脱胎换骨的精神推进经济脱胎换骨改造”,办法是“腾笼换鸟”,把“低、小、散”的“笨鸟”腾出来,换上“高、大、优”的“好鸟”。这就是说,浙江要摆脱对粗放型增长的依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和品牌大省,努力变制造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浴火重生、脱胎换骨。现在提出四大建设,构筑发展大平台,培育提升大产业,实施一批大项目,做大做强一批大企业,实际上就是对“腾笼换鸟”思路提出的换上“高、大、优”的“好鸟”的深化和具体化,体现了省委工作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的巧妙结合。同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也离不开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调节作用。因此,扎实推进“四大建设”,首先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也就是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发挥企业市场主体的作用,鼓励民营经济、民间资本投身并成为“四大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引导、科学有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有序推进。特别是大平台建设,关系到区域空间布局、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更需要从省级层面来统筹规划,制定政策,优化配置。

  【作者为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