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叶海 正文
湖州狄家斗的红色故事 老党员寄语"做对人民有益的事"

浙大学子听狄家斗生产二队队长徐预群讲述

浙大学子和狄家斗改革的亲历者合影

浙大学生听时任长城公社党委书记宋忠孝的讲述

狄家斗村挨着西苕溪

  浙江在线长兴5月25日讯(记者 叶海) 1979年,湖州长兴狄家土斗村(音同“斗”,以下均采用“斗”代“土斗”)还是当地长城公社的第二生产队。在那个秋收大旱的时,西笤溪南岸的165口人偷偷进行了分田到户的尝试,没想到他们偷偷地跨出的这一步,成了浙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尝试的第一步。

  浙江在线记者与浙大学子今天来到湖州狄家斗村,寻访当年这里自发搞承包责任制的亲历者,与他们一起回忆这段红色的记忆,一道感触时代的脉搏。

  乡亲没油吃怎么办?生产队长拍板决定实行包产到户

  有些浑浊的西苕溪上,常常有半个船身吃在水下的铁皮货轮,拖着慵懒的喇叭声往来而过。

  离着苕溪码头仅几步之遥,在狄家斗村村委会大楼里,浙大学子们见到了土地“包产到户”理念的创始者——狄家斗生产二队队长徐预群。

  带着庄稼人特有的黝黑色皮肤和朴实而简单的话语,徐预群将大家领回到了1979年的秋天。

  当时,由于连续寒冷和干旱,当时生产二队地里的油菜秧长势差,死的死,蔫的蔫,36亩油菜地一半欠收。

  “完不成国家任务不说,全队的乡亲没油吃可怎么办?”蹲在油菜地埂上抽完闷烟,徐预群在晚上把全队30多户农民代表叫到了队里仓库前的空地,宣布实行分田到户。

  徐预群的分田到户,即是30多户农民各自“认领”自己的油菜田,18亩按每户人头数分,18亩按每户劳动力分,分到农田的农民只要完成公社的任务,剩下的都归自家所有。

  在当时看来要被杀头的这一举动,却得到了时任长城公社党委书记宋忠孝的力挺。

  群众议论上级批评“有些倔”的公社老书记却力挺改革

  循着历史的轨迹,浙大学子们一路找到了这位听说“有些倔”的老人。

  “当时我听了汇报,觉得挺在理,就拍了板!”提起那段往事,已然78岁高龄的这位宋忠孝老人精神一个抖擞,话语间充满了那股久违的力量。

  沿着水泥路,从狄家斗村到和平镇上只要短短十余分钟的车程,宋忠孝就住在镇上老街的尽头。

  “当年大跃进我就被除过公职,限制劳动,后来不也平反了。”宋忠孝扯着嗓子说,“共产党是讲理的党,是为人民的党。既然老百姓能从这里得到实惠,为什么不坚持下去?”

  宋忠孝清楚地记得,在1980年长兴县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公社书记大会上,他作了一篇题为《联产到劳包干到户极大地服务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发言。“小宋你在搞什么,几十年的努力就这样被你弄光了?”刚念到一半,主席台上的县委副书记不客气地打断了他,会议也不欢而散。

  正在大家纷纷议论宋忠孝会不会因此下马的时候,宋忠孝却更加坚持自己的决定,“农民饱了就是硬道理,要继续弄下去!”

  从吃不饱到丰产高产村支书直言改革塑造了狄家斗精神

  徐预群的尝试,宋忠孝的力挺,狄家斗的改革最终结出了沉甸甸的油菜籽。

  档案馆记载的数字显示,从七九年冬种开始,狄家斗实行“联产到劳”责任制。第一季是七九年联产到劳种的40亩油菜,包产150斤,实收177斤,比上年每亩增产57斤,总产翻一番,承包的26户社员,超产22户……

  长城公社的成功,使得“联产到劳、包干到户”也如星星之火迅速在浙江农村燃烧起来,1982年,长城公社所在地的长兴县的5001个生产队全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县农业生产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丰产高产年。

  而亲身经历了1979年风波的徐小勤如今已经当上了狄家斗行政村的村支书,他告诉来访的浙大学子,整个狄家斗人都从心底里感谢当年的那场改革。

  目前,狄家斗人均收入达到13500多元,全村将近一半的人在湖州市区、长兴县城买了房子,不少人家的院子里面都停上了小轿车。

  “改革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打造了狄家斗人的胆识,近几十年来,村里人一直坚持着自力更生和创新创业,使得我们村成为了长兴县排得上的‘富裕村’。”

  红色寻访坚定学生党员信念要把为人民服务摆在首位

  一叠厚厚的笔记,是浙大的入党积极分子俞韬今天的收获,“无论是当时的长城公社还是现在的狄家斗,我能够感到这里一直沉浸在一种红色的氛围中”。

  “对于红色故事我一直充满向往”,另外一位参与寻访的浙大学子李垚坦言,作为一名学生党员,通过这样的寻访活动能让他透彻地了解共产党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寻访中,宋忠孝借用自己的经历告诫来访浙大学子,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作为可贵的品质,在选择和权衡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一要求放在首位。

  这段话,让李垚印象深刻,“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这样清醒的头脑。”

  同时,宋忠孝和徐预群都寄语两位来访的浙大学子,要他们好好珍惜当前的时光,好好利用好目前的学习条件,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做好!

  俞韬和李垚都仔仔细细地将老党员的希望写到本上,也牢牢记在了心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开心网 人人网 人人网 推荐到豆瓣 豆瓣 搜狐微博 浙江在线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