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焱为官兵进行心理教育疏导。李金良 摄
短头发、大眼睛,说话语气缓缓的,让人感觉很亲切,官兵们都笑称她为“知心姐姐”。原本是妇儿科医生的她,却跨界在这个医院开设了心理治疗科室。国家二级咨询师刘焱与心理治疗结缘,居然是缘起一次不经意的“心理疏导”。
2006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苍南县登陆,一时间房屋倒塌、渔船倾覆,群众伤亡较大。按照医院安排,刘焱紧急赶赴灾区抢救受伤群众和官兵。细心的她在救治过程中发现,部分救援官兵目睹了台风强大破坏力造成的严重破坏后,心理上受到不小的创伤,尤其是搬运了被海水浸泡得肿胀的尸体的官兵,情况更为严重,普遍发生恶心呕吐的状况。尽管部队在医疗救治做得比较到位,但对于官兵在期间及事后出现的心慌、恐惧等不良情绪却应对不足,因为心理上的影响不是仅靠药物就可以治愈的。
那个时候,心理疏导对于部队来说,大家仅仅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刘焱看着官兵现实的痛苦后,急在心里,于是利用救治之外的闲暇时间,和一同前去的医师翻查了很多资料,并试着走近官兵,用临时学到的心理疗法,去体会他们的心情,帮助他们一步步敞开心门,通过倾诉沟通,缓解不良情绪。
“心理受到应激创伤的官兵,如果得不到及时救助,之后的生活可能长时间被阴影笼罩。我应该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那几天,经过这次偶然的经历后,刘焱开始坚定了走上了心理治疗之路的决心。
回来后,刘焱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将全部心思投入到了心理的学习上,经过不懈努力,她如今已获得国家二级咨询师。在刘焱的努力下,医院也开始重视心理治疗项目,最终开设了心理治疗科室。
在她的主持下,心理治疗项目上马后立即发挥出其巨大的作用。一次,在给某单位心理测试评估后,刘焱发现上等兵小吴有几项指标异常,可能患有抑郁症,侧面的信息也反映出小吴最近有些孤僻,逆反心理强。于是,刘焱建议将小吴送到总队医院观察治疗。
然而,小吴并不“领情”,眼神中充满了“怀疑”。刘焱试着触碰他的肩膀,却被推倒在地。“他需要一个接受过程,15分钟后,当我再次推开房门时,他一脸悔意,说出了因考军校落榜后,父母责怪、同学嘲笑、安保任务重,多重压力下变得厌烦和自闭。”刘焱回忆。
虽然初步得到了小吴的信任,但接下来的治疗并没有一帆风顺。有一次趁护士换班,小吴竟偷偷跑出病房。“当我们找到他时,他坐在马路边,身边一堆烟蒂,我看了很心痛,但我没再留情面,而是告诫他‘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听到这句话,小吴陷入了沉思。”
看到小吴的情绪暂时稳定,刘焱连夜制定了下一步治疗方案。之后的两个月,刘焱每天为他制定活动时间表、记录不良想法,帮助他走出了心理阴影。
去年底,小吴服役期满退伍,春节时还给刘焱寄来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道:“刘医师,感谢您的帮助,祝您新年快乐。”寥寥数语,情真意切……
心理治疗的重要作用并不仅仅体现在个体上,在碰到重大事件后,群体上的情绪一旦无法控制好,将产生更大的破坏。“受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的影响,部分官兵以为来自日本的船舶和货物都有辐射,不愿执行监护任务。我找他们谈了几次话,也没什么效果!”
2011年3月,这个总队某边检站执勤业务科的求助电话打给了刘焱。第二天一早,刘焱赶到了执勤一线,还带去了环境检测人员。“虽然从电视里各地的检测看,我们并没受影响,可有些官兵还是将信将疑,尤其是战士小路在执勤归队后,食欲不振、腹泻不止,情绪很低落,其他官兵因此对辐射的谣言更加确信。”听了站领导的介绍,刘焱觉得有必要向大家讲解防核辐射知识,并和检查人员对营区进行辐射值检测。晚饭后,刘焱又召集大家讨论关于核辐射的影响。
“听说核辐射很厉害,我还没结婚呢。”“我也发现最近头发掉得比以前多了,怎么办?”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从目前检测的辐射数值来看,还没有手机和电脑的辐射值高,大家不用太紧张。”刘焱的话虽然声音不大,却以权威的数据及事实让官兵们冷静下来。
随后,刘焱又组织大家进行团体心理素质训练,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一周后,在配合药物治疗下,小路的腹泻消失,也不再谈“核”色变了。看到笑容又回到官兵脸上,刘焱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6年来,刘焱先后提供个人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2580余次、组织心理健康讲座70余场、帮助80余名官兵走出心理阴影。抽屉里一封封感谢信、墙上一面面锦旗就是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