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当好一名记者,必须“勤”字当头,做到勤学勤思,勤写勤练,勤走勤访。“勤”字里头,可以挖掘到新鲜的素材,可以寻找到独特的视角,可以探寻到许多新闻背后的故事。一、勤学勤思,要有“板凳要做十年冷”般的毅力。非学无广才。都说新闻记者要当“杂家”,要懂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古今中外。当然,不是说非得“学富五车”,但必须要广闻博览,这样写起稿子来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对于我们部队新闻宣传工作来说,既要学习好新闻业务知识,还要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熟悉部队的基本政策法规,更要了解部队的中心工作和边防业务知识。惟有如此,从事部队新闻宣传才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那么,怎么才能当“杂家”呢?答案只有一个——勤学勤思,有“板凳要做十年冷”般的毅力和韧劲。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任何时候,只有更加重视而不能忽视,只有更加强化而不能削弱。否则,我们在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时,就会因为不懂“行规”而讲外行话。在这方面,我就有过教训。记得刚进部队不久,有一次跟随海警艇出警,抓获了2名盗窃渔船物资的嫌疑人。第一次采写案件新闻,我很兴奋,接警回来后立即“奋笔疾书”。可文章交到政治处主任手里时,没想却被主任指出有“硬伤”,给我泼了一瓢凉水。原来,我在稿子里,将犯罪嫌疑人都写成了“犯罪份子”,明显不符合政策规定,讲了“外行话”。这件事情,让我感触很深,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要想搞好部队新闻宣传工作,首先要了解部队,熟悉部队。有了这一次教训,我痛定思痛。从那以后,我非常注重对公安边防部队最基本的政策法规的学习,尽可能地多了解部队行政管理、边防业务、政治工作、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知识。现在回头看走过的路,很庆幸自己的努力,这些知识成了我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最有力的支撑,使我的新闻宣传之路越走越宽。对政策法规不了解不熟悉,就会讲“外行话”。对新闻宣传不思考不分析,就打不开局面。新闻初学者经常会犯这样的毛病,写新闻稿时往往会就事说事,不善于将新闻事件放到时代背景、部队大环境中去考虑,也就是说不会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很孤立地看待一个新闻事件。而且,不善于挖掘深度,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比如说,在报道一个救助溺水海钓游客事件时,许多报道员往往会“以我为主”,片面强调部队官兵在救援行动中的英勇行为。其实,如果进一步思考和探索,采访游客溺水的原因,并且采访有关部门提出防范溺水的措施,那么这篇报道就更加有血有肉了,被媒体采用的机率就会更高。一名好记者,一定是位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人,他能够透过事物现象看透本质,透过表象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勤学勤思,是开展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把时间的网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二、勤写勤练,要有“燕子垒窝”般的恒劲。很多新入门的报道员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搞新闻宣传的决窍在哪里。”其实决窍很简单,就四个字:勤写勤练。前段时间,一名基层报道员求教于我,说自己心里总想写点新闻稿件,但一提起笔来却又不知道写什么。而且,有时写了开头,感觉没有思路,又中途搁浅了。我想,这名报道员的困惑,是许多新报道员共有的,反映的是写得不多、练得不够的问题,而且还有一种惰性心理在作祟。许多报道员都有写东西的想法,但却有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味道,今天想起了就写点,明天忘了就搁笔了,不能坚持每天勤于动笔。还有很多报道员在写稿时,尤其是写长一点的通讯稿时,往往会虎头蛇尾,开始时信誓旦旦,但到后面却有些坚持不住了。其实,写文章就是一个炼狱的过程,越是困难,越是要坚持,才会出成果。就如同长跑一样,运动“极点”到来时人倍感难受,但倘若再坚持几分钟,冲破“极点”,就会越跑越轻松。如果写文章,每次遇到“极点”就放弃,那写作水平永远只会在原地打转,进步不了。勤写勤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要在写中学习,在练中提高。机器长时间不用会生诱,文章长时间不写也会“笔钝”。提起笔来无从下手,说明写得少,没有写作的感觉。我想,要当好记者,勤写勤练是“必修课”。每天,都应写点东西,长短不论,但质量一定要保证是自己最高水平。长此以往,写作就会得心应手,泉思喷涌。我刚到总队宣传处工作时,就给自己定下个目标,每两天必须要向媒体投一篇稿件,倒逼自己主动找新闻线索,主动写稿。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自己确实提高不少。一方面,新闻的敏感性增强了,觉得部队处处是新闻,而没有了无东西可写的困惑。另一方面,写作的水平提高了,文章经常是一气呵成,而没有了搜肠刮肚的窘境。勤写勤练,不是一时之功,而是长久之策,需要“燕子垒窝”般的恒劲。倘若能长期坚持下来,写出有厚度的文章,也就不在话下了。三、勤走勤访,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般的精神。“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这句被新闻记者奉为经典的话,告诉我们一定要到新闻现场去,到基层第一线去采访原汁原味的新闻。火热的警营,多彩的边防,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有些新闻事件,背后蕴含着许多故事,不深入采访挖掘很难被发现。许多报道员感叹稿子写不深不透,其实是与采访不深入有很大关系的。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采访,只解决了面上的问题,而没有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对新闻事件挖掘不深,稿件自然也就干瘪无味,苍白无力。一次,领导安排我到沿赤边防派出所采访警官任村官的事情。我到所里后,找了几名警官村官了解情况,问了些如何开展工作的事情,就仓促写稿了。但稿子写出来后,被领导批评了一顿,认为没有深度,也不生动,要求重新“回炉”。第二次到所里,我吸取了前一次的教训,把功夫下在采访上。我和民警村官一起走村串户,实地感受他们的工作。采访村里的老百姓,走访驻地镇党委书记,听了他们对民警村官的看法,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采访回来后,我还对全省边防警官任村官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从全总队的层面报道这一事件。正是因为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稿件也变得非常饱满充实,相继被《边防警察报》、《法制日报》等多家媒体采用。基层是新闻的“富矿”,要开掘好,必须要到一线去,到现场去。无数成功的记者,用无数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但这无数当中,并不包括全部记者,甚至不包括你我,和所有《边防警察报》的记者。要当好一名好记者,勤走勤访是必要条件,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探析不到新闻背后的真相,感悟不到新闻背后的故事,坐在办公室里写不出好稿子。在去年世博安保新闻宣传工作中,我多次赴海警艇、无人岛、港口采访,和一线官兵战风斗浪,并肩作战,收集了大量的新闻素材。这些稿件发出去后,受到了媒体的青睐,许多媒体还纷纷派出记者实地采访,用大篇幅报道我总队世博安保工作,社会反响非常好。从这些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宣传活动当中,我也切身体会到勤走勤访的重要性,也再次感悟到搞好新闻宣传工作没有捷径可行,只有踏踏实实干,老老实实学。勤走勤访,是一名好记者的执着和坚守,也是走向成功的法宝。要当好一名《边防警察报》记者,躬身实践,融入到火热的边防工作生活中去,这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