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阿克苏12月10日讯(特派记者 赵磊 通讯员 黄胜利)在库车县人民医院门诊部,一提到宁波援疆女医生袁素波,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患者都赞誉有加。在新疆短短的9个月时间里,她已接诊门诊病人2100余人次,参与门诊会诊80余人次,开展门诊手术130余例,举办培训讲座3次共12课时。她说:“我将充分利用好这短短一年半的援疆时间,尽自己的能力完善医院的有关医疗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用真情为当地患者服务。”
今年39岁的袁素波是来自浙江宁波市江东区妇幼保健院的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今年2月,她带着妇保院领导的嘱托、带着家人的牵挂,来到库车县人民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疆工作。刚到库车,她作为援疆干部人才受到了当地政府与受援单位的热烈欢迎与热情接待,这一切更加增强了她的援疆使命感和责任感。当时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要让自己人生旅途的精彩一程留下实实在在的美好回忆。并且,还暗暗对自己在援疆期间提出了坚守“六个不”的工作底线,即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出任何医疗差错事故,不掺和同事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符合援疆指挥部规定的事不碰。
医疗援疆工作一开始,袁素波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毕竟她是从妇保院出来的,脱离病房工作已经10多年了,受援单位却是县人民医院,害怕自己工作做不好。最后医院领导结合她的实际情况,将她安排在妇产科门诊工作,又让她兼任门诊部副主任,具体负责门诊部医疗管理工作。她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感受到医院领导对她的信任。为了尽快融入新的环境、进入新的角色,入疆当日,她就一头扎进了妇产科的业务学习中,抓紧为自己“充电”,进一步提高医疗业务知识,同时能更好地利用本专业为当地医务人员做好传帮带工作。
对待患者,袁素波的耐心、细致,在库车人民医院是出了名的。在日常的门诊工作中,因刚从内地到新疆,与患者语言交流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医院专门为她配备了助手,既是导医又兼翻译。接诊的病人中80%以上是不懂汉语的维吾尔族群众,在询问病情时,她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问;维吾尔族群众看不懂处方、药物说明书,她就让助手翻译,耐心解释就诊患者目前的病情、需要做哪些治疗、需要怎样用药、多长时间来复诊等等。对每个开处方拿药的病人,或者到外面药店买药的病人,她一定要让患者把药拿来后再当面核查一遍,然后指着药让助手告诉病人怎样服用,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服几个疗程,这个是外用药、那个是内服药绝对不能搞错,有可能出现哪些副作用,用药期间要注意哪些情况等等。对此,有些科室同事不理解,她总是说:“我总担心少数民族患者不理解医生交代的注意事项,所以自己多看看、多问问、多交代,这是做医生的职责。”现在,她的助手也养成了习惯,注意把不容易记住的写在患者的药盒子上或者病历卡上以便备查。
针对医院众多的少数民族患者,袁素波真情服务,加之精湛的医术,她的名字在患者中迅速传开。“今天有宁波的援疆女医生吗?”袁素波一周3次的专家门诊,总是有患者排着长长的队在等候,半天喝不上一口水,不能按时下班,但她还是乐此不疲。当院领导说把他最头疼、病人投诉最多的妇产科门诊的问题解决了时;当医院的同事领着亲戚、朋友找她看病时;当一个病人告诉她是听库车的朋友介绍说宁波援疆医生看病特好,坐了4个小时的汽车特地从阿克苏赶来时;当越来越多的阿克苏东四县的病人慕名来找宁波援疆医生看病时;当病人们说以前从来没碰到过把她们的病史问得这么详细、病情解释得这么清楚、用药用得这么准确的医生时;当维族患者用生硬的汉语说声“谢谢”然后带着微笑离开诊室,回头又带着自己的亲戚朋友来看病时,袁素波感到非常开心与满足。她说:“我只是换位思考,多为病人着想了一点,用我的细心与耐心多给她们解释了几句,一切都是按照诊疗常规在诊治病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却换取了她们如此的信任,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短短9个月时间,袁素波以精湛的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工作热情得到了同行及患者的认可。她谦虚地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接下来还有半年的时间,我更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尽自己所能为新疆患者提供好技术、好服务,一如既往地不辜负所有对我抱有希望与信任的病人,发挥一名援疆医生应有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