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的旧房改善在原本房屋结构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老建筑的风格。同时,对改善的房屋相应增加了卫生间、扩大住宅面积,斗富二桥、五柳巷的旧房改善工程已接近扫尾段落。尹炳炎摄
浙江在线01月05日讯 五柳巷、十五奎巷、劳动路、横吉巷、永丰巷……杭州的美丽,在十里八巷的四方院落、木质老宅里,白墙乌瓦的记忆中。“老房子”见证了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也经历了数十年、上百年的风雨侵蚀。4年来,杭州改善了3.5万户、177万平方米“老房子”。
据2006年统计,六城区共有非成套危旧住房约181万平方米、涉及3.6万住户。按面积算,目前杭城改善老房子,约完成98%,它们散落在杭州主城区各处,像天空中洒下的一把珍珠。
昨天,这把珍珠有了一个标杆性的价值: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处公布消息,杭州老房子的新样子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相关工作人员十分惊讶,认为这种“有机更新”的做法和经验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因此杭州市危旧房改善工程将“2011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留在了杭州。
“原味”改建:
每一间老房子都被“查户口”
让我们解剖其中一颗珍珠,看看为什么建设部将这个大奖颁给杭州。
原味,是获奖的关键因素。昨天,记者走访五柳巷——这是老杭州硕果仅存的成片老房子。
上世纪90年代,直大方伯拆迁,建成了万安城市花园;仁和路老房子拆迁,肯德基搬进那条西湖边的小巷子……翻开杭城地图,只有这里,建国南路、西湖大道、河坊街围合的这个区块,居然还留存着大约占地9.8万平方米的老房子区块。
老房子主要有两种概念,一类是建筑年代久远、亟需保护与改善的老房子;另一类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无独立厨卫设施的简易住宅。
这里几乎每一间老房子都被“查户口”,《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工程书》里,清清楚楚标注上了它们各自的年代,清朝、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一根能用的老木柱和老柱础都原封不动。三味庵巷8号的老房子里有一面墙,一共4根柱子,居然有两根看上去相当“柱歪歪”——这是文保专家们特意留下的老宝贝。
“跟成都锦里相比,这里多了原住民的浑然天成;跟乌镇相似,这里添了一份皇城气派。”参观过五柳巷改善的专家曾这样感叹。
人性化改造:
陡峭的楼梯,藏着小温暖
文物保护是“有机更新”3大内涵之一。另外两条是城市环境更新、民生改善。
“我原本开了配钥匙小店,现在环境那么好,所以才敢开馄饨店。”李雪松今年55岁,在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城头巷107号开了一家馄饨店。
“每天大约能卖掉100多碗馄饨吧,多亏了这部楼梯。”店里一共3张长方形小餐桌,李雪松指指最靠里那张小餐桌上方的斜坡顶。这段几乎与地面成60°角的楼梯,有着一个动情的故事。
“出于安全考虑,小营房管站原先是不同意建这样陡的楼梯的,拗不过,终于还是依了我,”李雪松解释道,若搭个“豪华梯”,3张餐桌里头要减掉2张桌,“那生意还要不要做了?我们两夫妻可是双下岗的啊!”
小营房管站维修部主任沈源达朝天竖竖食指,悄悄告诉记者:“在危旧房改造中体现人性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能尽量满足住户要求。从上到下,一贯是这样做的。”
杭州市危旧房改善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危旧房改善工程2007年启动。按照维修、拼接、重建、去危、项目带动等多种方式实施危旧房改善,目前已经实现了危旧房基本消除,公建基本配套、设施基本齐全、房屋安全有保障、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基本得到改善的总体目标。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国家住建部为表彰在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城市、村镇和单位,积极推广各地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创造的有效经验和做法而设立的一个政府奖项。
近三年来,杭州的“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和“中山南路综合保护工程项目”两个改善工程项目都曾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衢州电力完成500千伏线路直流融冰闸刀项目改造
- 温州丽岙农房集聚改造 功能置换盘活一片新天地
- 钱塘江中上游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 打通杭城水路西进瓶颈 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启动
- 衢州首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