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两新党建 > 天下浙商 正文
浙商潘阿祥 大字不识的农民转型重工攀亲央企

   浙江在线01月05日讯 “我要把企业办好,赚钞票,赚了钱回报社会。”年过花甲之年的浙江振兴阿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阿祥正醉心在重工行业,这是他这辈子第三次大转型。

  湖州织里镇,谁人不识潘阿祥。这个几乎大字不识的农民企业家1992年靠20万借款起家,转型3次都获得了成功,这3个行业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实体。不会看报、不会上网的潘阿祥,就靠看电视新闻,把自己觉得有用的信息都记在脑中,消化提炼,由此办起了亚麻、铝业、重工等企业,铝业做到华东第二,亚麻生产规模达到全国第三,2008年投资7.5亿的重工行业也开始起航。“结亲”中国齐二机床集团,与上海电气临港重型装备公司共同打造生产基地;与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取得首笔1万吨汽轮机零部件生产订单。

  电视觅宝,发现好项目

  在偌大的一个办公室中间,窗边有一张方桌,一头是气派的办公长桌,另一头是会见宾客的柔软大沙发,潘阿祥说,那都是摆摆的,平时谈事,就在这张方桌,晒得到太阳。

  “我是吃什么长大的,我都记不得了。”一句话,就道尽了潘阿祥吃过的苦,读书?那是奢望。上世纪80年代,为了改变家里的贫困现状,潘阿祥推销棉布、绣花枕头。由于不识字,每去一个地方做生意,他都不厌其烦地问好多人,即使这样还是难免要走错路。

  1992年,手中有些积蓄的潘阿祥想到更大的发展,不识一字的潘阿祥看不懂报纸,每天只能通过电视新闻来获取各类信息。

  不久他听到新闻里说,国家正在大力发展通讯业。于是,潘阿祥就发现了通讯电缆这个好项目。他了解到女儿一个老师的爱人徐志锋,是一家国有电缆厂的高级工程师,于是,他决定登门拜访。

  潘阿祥来到女儿老师家里,说明来意,徐工程师一脸的惊讶:“你一个字都不识的文盲,怎么办企业?”潘阿祥很真诚地说:“只要你能来帮助我,我一定能把企业办好。”

  第一次无功而返,潘阿祥并没有气馁。一而再,再而三,潘阿祥的牛劲终于打动了徐工程师的心,答应每个星期天到厂里来帮他做技术指导。

  有了徐工程师的技术指导作后盾,潘阿祥大胆办厂,他借款20万元买来设备,招了20多个员工,吃住都在厂里,跟着工程师学技术,干劲比谁都高。潘阿祥给自己的工厂取名为“振兴电缆厂”。

  诚信经营,打响品牌

  一个月后,第一批20多万元的电缆成功面世了。然而,激动还未平复,一盆冷水就“泼”了过来,送到销售商的电缆,经过检测,电缆的质量不达标。办这个厂潘阿祥已倾其所有,还背上了20多万元的债。怎么办?有劝他便宜点卖给那些小贩。经过一番思想争斗,潘阿祥还是把20多万元的电缆全部报废,他说:“办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如果以次充好,最终还是砸自己的牌子。”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潘阿祥又借钱买了一台检测设备,还把徐工程师说服,提前退休到他厂里做专职的技术员。这次出来的产品,经过检测全部合格了!拿到检测报告的那一刻,这位七尺大汉,躲在一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办工厂销售要签销售合同,潘阿祥每次都带上一个有文化的员工一起去跑业务。碰到要签合同的,谈好以后,由员工一条一条念给自己听,有不妥的地方马上修改。

  刚开始,很多经销商都不相信潘阿祥,认为一个文盲,能生产什么好的电缆?潘阿祥作出一个大胆的举动,就是把产品放在经销商那里,卖完了再给钱,卖得不好可以退回来。当时电缆紧俏,在销售圈里无异是一颗重磅炸弹。过了没多久,经销商们纷纷打电话来,要求经销“阿祥”牌电缆。事后,潘阿祥说:“做生意,首先要诚信,信任对方,你如果不信任对方,以后还怎么合作下去。”

  凭韧劲,亚麻生产规模做到全国第三

  潘阿祥就是凭着农民的纯朴,大老粗的干劲,让“阿祥”牌电缆在全国打开销路,当年实现利润60多万元。有了钱,潘阿祥没有乱花,而是把这些钱全部用于购买设备,聘请技术人员,以继续扩大再生产。由于过硬的产品质量,良好的经营信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振兴电缆厂快速发展起来,到1999年底,实现销售收入2.53亿元。

  2003年,潘阿祥从电视新闻里了解到欧美国家亚麻纺织品需求量大,而这些国家因亚麻纺织产业劳动力成本太高,纷纷关闭或向国外转移。当年12月,“阿祥亚麻”在织里动工,2005年迁至安吉,达到40000锭的纺纱能力,生产规模排位全国第三。期间进行了六次技改,扩大高支数亚麻纱生产能力,企业利润空间得到提升,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2010年在全球行情不佳的情况下,阿祥亚麻实现了零库存这一前所未有的销售好业绩。阿祥亚麻的超常发展,已成为行业中的佳话。

  转型重工,攀亲央企

  在阿祥重工车间,就会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巨人王国,钻头有一人高、龙门吊六七层楼高,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设备,另一个车间,工人们正在装配设备。“我们现在还在替别人代加工,毕竟是机器设备,一开始要别人接受还有点难,我上周跟儿子商量了,年后就要成立自己的研发团队,要做自己的产品。”潘阿祥已经为阿祥重工规划好了未来。

  很多人在实业中赚了钱,就开始炒房、做投资。做实业确实辛苦,而转型到一个自己完全不懂的行业确实风险也很大。可潘阿祥却有个信念:有些行业不行就要转,转就一定要转到实业,做实业才能做更多的贡献,也更有安全感。“只要用心去做,每次创业都当第一次创业一样,一定会成功,比起小时候,比起刚创业那会,现在各方面条件都比那时候好多了,没理由失败”。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风暴来袭,潘阿祥意识到危机就是生机,在电视里看到新闻说,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支柱行业。他开始动心“重工”。

  重工是技术和资金密集行业,不比普通实业,浙江民营企业很少敢轻易涉足,家里人一开始都不赞成。潘阿祥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他的坚持就三句话:用人少、不污染、环保节能。

  项目开工后,阿祥亲自带领员工日夜奋战在施工现场。基础、土建、钢构三大工程同时展开,惊人的建设速度和阿祥的实干精神,感动了领导、感动了设备厂家、感动了施工单位,6个月第一个厂房就建成了。

  阿祥董事长亲自带队,分赴北京、齐齐哈尔、武汉、昆明、上海等地,与知名央企进行洽谈,引进国内最先进的数控设备。齐二机床集团、上海电气临港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先后与“阿祥重工”建立了技术和生产基地的合作关系。

  “他悟性极高,一点就通,一说就透,把政策吃得很透,能准确踏准经济节拍。这点很多人都不及他。“跟了他10年的助理对潘阿祥很崇敬。

  【“传奇”色彩的电话本】

  阿祥确实不识字,他很辛苦地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他从来不避讳说自己不识字,就因为不识字,他的记性特别好,对听到的信息特别敏感,他常对员工说:“我的头脑里有市场,你们的头脑里有技术,把我们的头脑一结合不就行了。”

  潘阿祥的电话本很有名,这次去湖州,记者也见识了一把。这是一本只有图画和数字的本子,而且没什么顺序,若不是潘阿祥自己解释,大概很难被破译。一页纸上两三个电话,笔迹歪歪扭扭,像电力局是一座“铁塔”、女领导电话边上画的是一个有鞭子的女人、画有毛竹的说明是安吉的电话。“安吉1”是安吉县委书记的电话,“安吉2”是县长的……很多符号只有他懂。

  就是这样一个农民企业家,就靠每天至少看2小时以上电视新闻,打造了一个资产近20亿的企业。

  每天早上,阿祥都是番薯稀饭,子女和他一样都穿着朴素,可他每年都要捐掉上百万,累计已经捐掉了6500多万元。

  他对人要求高,谁做错都会不留情面批评,员工背后叫他“老虎”,可一转头对员工又照顾有加,许多骨干都得到了分房和配车的奖励。阿祥现配给骨干共计有108辆小轿车,起步标准都是12万元出头的。每当在电视里看到那些贫苦的人,他就马上打电话过去送钱。在电视台录节目,主持人问到他那么喜欢做善事,说着说着他眼圈就红了。“我看到别人苦,就说不出的难过,可能是因为以前自己太苦了”。

  阿祥说,2011年比2008年更难,2012年会更难,但他却庆幸自己一路走来顺顺利利,没有碰到什么困难。因为比起以前受的苦,现在真的不算什么。

  一个人的成功总有他的理由,已经61岁的阿祥说,他再干9年就退休,一定要把重工做好。(张妍婷)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2011年度新锐浙商揭晓 青年浙商探讨经济发展趋势
·2011年度“新锐浙商”今日揭晓 80后浙商初露锋芒
·2012,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为浙江经济发展“一号工程”
·2012,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为浙江经济发展“一号工程”
·第三届“科技新浙商”6日颁奖 王小丫现场主持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