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6日讯 “中国制造业已经慢慢遇到了市场瓶颈。”“不要把温州的问题看得很负面,温州走的是资本运作的道路。”“不要搞产业升级运动”……经济学家海闻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不乏真知灼见,观点鞭辟入里。
这位北京大学副校长、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是研究中国经济结构的经济学家,他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的困境,对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有着自己的见解。作为正宗杭州人,海闻这次杭州行程安排得很满,但还是挤出时间,前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A、制造业经历黄金岁月,势必会遇上市场瓶颈
记者首先就目前企业界普遍关心的制造业何去何从问题,向海闻校长提问。
海闻认为,制造业是发展的首要选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会遇到瓶颈,会寻求突破。
“中国的制造业未来应该怎样走?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到一个发达国家,当然首先发展的是制造业,但制造业的发展是有一定局限的,也就是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不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增长的;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市场就会逐渐处于震荡和缓慢。”海闻认为,“过去20年中国的制造业很多是以国际为主要市场的,当时我们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是因为我们取代了亚洲一些国家,南美一些国家在欧美制造业的市场。到了目前的状况,我觉得我们首先不光是中小企业,总的来讲是中国制造业,已经遇到了市场瓶颈。因为人们再怎么消费,物质消费不会同步增加。增长缓慢了,就会出现一个制造力能力发展超过市场发展的速度,就会出现很多困难,就要重新组合了。我觉得这是个总的趋势,也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增长速度会逐渐放慢,取代它的是更多服务业的发展。”
海闻特别提到中小企业的制造业面临的许多具体问题:“比如中小企业的技术问题。它的低层次的生产能力很强,但生产高质量的产品需要技术,有些企业的技术存在天花板,即使引进先进技术也没法吸收消化。还有就是收入增长以后,人们对物质制造品的质量要求也在提高。穷的时候大家都无所谓,只要便宜就行,这就使得很多低技术、低质量的产品能够有很大的市场,等收入到了一定程度,包括欧美、中国对制造品的要求就高了,这种产品很可能是民营企业生产不出来的。一个是技术瓶颈,还有一个是资金瓶颈。比如,世界著名的辉瑞制药,它每年投入到新药研发的资金就达80到100亿美元,这是一般的企业是无法做到的。”
B、中小企业转型方向主要是服务业
现在中小企业都面临困境,许多制造企业出现经营转向,最明显的就是温州,都出现实业热钱进入资本市场,是喜是忧?
对于记者这个问题,海闻觉得,中小企业的转型主要是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现在服务业的概念非常宽泛,健康业、通讯业,包括国家大力扶植的文化产业,金融产业也有一定的空间可以腾挪。像温州商人一直想做私人银行,但不合法,所以地下钱庄盛行。其实,私募可能是解决温州金融危机的一个办法,因为温州民间资本市场已经成型和活跃,活钱要有去处。而私募则是一个活钱的好去处,虽然私募风险也比较大,但它投的是中小企业,对企业的了解度和可控性更直接,只要能公开透明,私募将是民间资本崛起的新行业。同时,国家即将出台一些政策将大力发展私募,政策的支持将助力这个资本产业。
C、不要搞产业升级“大跃进”
“现在不少企业和地方都在大搞转型升级,但往往是企业经不起诱惑,又经不起当地压力。随大流,一窝蜂地转向自以为有市场的行业。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事。这些企业往往并没有真正转型,而是从一个制造业转到另一个制造业,把一个行业的拥挤转变成了另一个行业的拥挤,到最后还是面临兼并重组。”海闻对现在有些产业转型搞“大跃进式”忧虑重重,他认为这会导致新的产能过剩。
“这种实例非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如LED、太阳能等,都已经出现疲态饱和。最明显的,就是全国的汽车行业,现在一下子增加到了130多家,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产能过剩后马上面临兼并重组。”说到这里,海闻拧紧眉头。
“一定要想明白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转型,要转型往哪里转,这需要静下心来想明白。在纷繁的变化、利益诱惑以及强势压力下,要坚持住。从长远考虑,再做战略性决策。”海闻这样建议浙江民企。
- 故乡情结牵引在外温商回温投资 产业升级带来商机
- 绍兴前10月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34%
- 一口气签23项人才合作协议 天台产业升级瞄准高科技
- 经营困难倒逼产业升级 温州泉州东莞中小企业调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