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晚,第三届“科技新浙商”颁奖盛典。
浙江日报讯评选范围从浙江,到全国。从全国,到全世界。
“科技新浙商”评选活动,已走过3年。
3年里,科技新浙商的参选者在不断增加,平均学历越来越高,年龄越来越年轻,企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发展也越来越快。
在浙江这块曾经创造民营经济奇迹的土地上,科技新浙商们正撰写新的传奇。
他们的底气何来?
政策,制度,资金,环境。缺一不可。
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锤炼,浙江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已经将科技浙商视为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他们,已成为科技新浙商成长的后盾与沃土。
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科技工作会议上,记者发现,科技新浙商的3年,也是浙江科技事业大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大提升的3年。
自2009年浙江成为国家首个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以来,浙江科技发展取得了新进展。2011年,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1.96%,比2009年提高0.24个百分点,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继续位居全国第5位和第7位。
这其中,浙商的力量不可忽视,他们已经成为浙江科技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一方面,浙江企业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比如丁基橡胶,它是绿色汽车轮胎的主要原料。在浙江,嘉兴浙江信汇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引进清华大学863研究成果,首期投入9.8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的丁基橡胶生产装置,改变了我国丁基橡胶长期依赖于国外的状况。
另一方面,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目前我省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达309家,其中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5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9家,均居全国前三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科技型企业家引领的企业科技创新,也开始显示出力量。比如,贝达药业研发的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的新药“盐酸埃克替尼”,正式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成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1.1类抗癌靶向创新药物,为肺癌患者带去了福音;又如诸暨菲达环保实施的“水蚯蚓削减泥排放新技术”项目,可原位水解污泥80%以上,为城镇污水处理污泥零排放开辟了新的途径。
“科技新浙商”评选,凸显了当下浙商的“新”,在浙江青年学院副院长、浙商研究专家王曙光教授眼中,这个“新”有两层意思,一是他们中有新生代浙商,二是传统的浙商通过科技创新后,完成了转型。
王曙光说,在过去的印象中,科技是属于研究结构的事,企业与科技的关系比较疏远。早先,我们的浙商对营销、对利润更关注,但今天的浙商对新技术更关注;早先,他们对企业财务数据最在意,今天也有一些浙商,对拥有什么样的拔尖人才最在意。
眼下经常有人说是经济寒冬,这场危机给人们上了残酷却生动的一课。那什么是抵御“寒冬”的最好武器?王曙光给出的答案是:科技创新。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看,我们要不断提高公民的科技素养;对企业家来说,则要提高企业的科技素养。这样,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就有了坚实的抓手。
第三届科技新浙商获奖名单
马夏康(浙江金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王米成(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总裁)
刘顺峰(温州中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闫春辉(嘉兴亚威郎光电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应刚建(金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新民(北京华夏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卓序(湖州德马物流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炎军(杭州新锐信息技术公司董事长)
倪立东(美国绿色联盟能源方案解决公司董事长)
曾联(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