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对东部沿海省份来说,30年来的“先发效应”正逐步弱化,东部沿海地区的新“红利”在哪里?如何继续以深化改革开放促发展促创新?
外需紧缩、贸易摩擦增多,外向度较高的东部沿海省份如何应对?现在形势下企业“走出去”前景如何?
【特邀嘉宾】
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
彭文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白重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雷德曼讲席教授、副院长)
沈建光(瑞穗证劵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东部沿海寻找新“红利”
浙江日报:近年来,东部沿海省份30年来的“先发效应”正逐步弱化,发展空间、资源要素的制约因素日渐突出,相比中西部省份GDP增速有相对放慢之势。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彭文生:在我看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速放缓,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现象。
收入达到较高的水平之后,增速自然会放缓,就像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比较,其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慢些。另一方面,外部需求的下降、内部需求的增长,导致原来依赖出口的东部沿海经济增速放缓。加上东部劳动力成本低这一优势的逐渐消失,以及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的生活和生产成本的上升等,都在导致东部的增长红利在消失。
沈建光:根据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判断,2007年中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就已经出现,中国劳动力过剩时代即将结束。
东部出口企业密集,且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自主专利较少,依赖廉价的劳动力提高出口竞争力。在“刘易斯拐点”出现以后,传统的产业将失去竞争优势,出口必然面临巨大压力。
浙江日报:外向度较高的东部沿海省份如何应对外需紧缩、贸易摩擦增多的问题?现在形势下企业“走出去”前景如何?
沈建光:“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是以市场力量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东部地区企业需要更积极地通过使用机械替代劳动力,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通过实现作业的智能化来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
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将迫使企业寻求更有效率的生产手段,将推进整个经济活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进程,促进制造业升级。根据日本的经验来看,“刘易斯拐点”过后,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普遍提高,上世纪70年代,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达到了10%。
今年海外经济疲软,欧洲经济甚至有可能出现衰退。这样的大环境恰好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绝好的机会。
张平: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贸易摩擦等问题。但对于贸易摩擦,我们已经入世十年,国内的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纷争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程序,在WTO框架内按规则办事。
唯一值得提醒的一点是,我们国内的行会组织仍然不够强大。根据WTO规则,遇见贸易纷争,政府一般都不便出手,这就需要强大的行会组织出面,牵头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我们需要尽快完善各种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建立行会组织,为各类企业提供法律等支持。
浙江日报:东部沿海地区的“新红利”在哪里?
彭文生:我认为关键依然是发展实体经济。
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带来的土地价格等生产要素成本的大幅度上升,正挤压制造业的利润空间,而房价泡沫和房地产的暴利也一度改变着企业家们的观念,认为发展实体经济不如投资房地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东部一些城市的产业空心化。
从本质上来说,东部实体经济的出路依然在降低成本,不过其发展模式要与西部有着质的区别:主要依靠的不再是低廉劳动力优势,而是依靠技术提升等为基础的增值链。
张平:在劳动力成本和各种成本大大增加的时候,对于不少企业来说,换一个交通同样便利、成本更加便宜、配套同样完善的地方生产经营,不失为一种可行之道。推动国内产业转移,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将中西部地区的资源、能源、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
要结合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科学规划国内产业转移。采取市场化方式推进国内产业转移,主要采取市场化方式,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利益驱动机制实现。
各级政府应遵循市场化原则,通过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手段,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向中西部投资,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初级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特别是鼓励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兼并中西部企业或组建企业集团。
彭文生: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温州出现了中小企业面临多重压力,产业空心化等趋势,关键在于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地价虚高、产业链没有提高,甚至一些制造企业醉心于房地产开发,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发展虚拟经济并没有错,但是不能舍本求末,归根结底,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而之前出现的民间借贷问题,一方面利率很高,实体经济的利润难以支撑,另一方面,它们依靠的是赚取“中介费”和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而非最终环节上制造业的利润产出。
沈建光:“刘易斯拐点”出现后,由于劳动力报酬上升将带来消费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也为东部地区消费和服务总需求的扩大和结构的升级带来动力。这为制造业让步服务业提供了契机。再有,一旦低附加值企业利润缩减,也可以促进产品更新及向高附加值企业转型,促进东部地区产业链提升。
(记者 颜伟杰 整理)
- 关于浙江省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 省政协实施民主监督 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建真言”
- 张荣贵:发展“绿色经济”磐安拒批污染企业200多家
- 浙江法院检察院“两长”会议关注经济与民生话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